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首先對这段引文的本身,加以校訂和說明。這段引文的全文如下: 晉故事:凡民丁课田,夫五十畝,收租四斛,絹三疋,綿三斤。凡屬諸侯,皆减租穀畝一斗,計所减以增諸侯;絹戶一匹,以其絹為諸侯秩。又分民租戶二斛,以為侯奉漯N租及舊調絹二戶三匹綿三斤,書為公賦,九品相通,皆輸入於官,自如舊制。  相似文献   

2.
赵凯 《南都学坛》2011,31(6):9-14
《汉书.文帝纪》所载"养老令",是研究汉代养老制度最重要的史料之一,但是传世文本的记述中存在着一些令人生疑并且经不起推敲的地方,比如80岁以上老人与90岁以上老人一样,成为"受鬻法"的福利对象;又如皇帝对高年的赐物不是一次性的行为,而是每月重复的常设制度。而其中赐物价值即"赐格"之高,尤其令人难以置信。参照武帝元狩元年四月诏、顺帝阳嘉三年五月诏的相关内容,推测"养老令"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中的"月"字为衍字。正是"月"字之衍导致文献信息失真,歧义纷生。"养老令"关于赐物发放流程的规定,是后世遵行的常设制度,赐格的部分内容在东汉时期仍然以先帝"故事"的方式产生着影响。由此判断,"养老令"在文帝之后似乎并没有被完全废止。  相似文献   

3.
西晉占田制度,其內容的解释,虽然尚属众说纷纭,但就其整个评价来看,却是颇多贬议的,多数研究者都认定它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一纸分赃法令,一个苛重的賦稅制度。最近,郑佩鑫同志写的《西晉占田制度的新探讨》一文(《山东大学学报》,历史版,1962年第1期),又对它作了全面的探讨,颇具新义创见。不过,仔细寻绎,却也有些不敢苟同的看法,谨以一得之见就正于郑同志和读者。  相似文献   

4.
在以往的金石文字学著作中,曾著录了三件东汉光和二年(179年)铜斛,现分述如下: 光和斛I,口底同铭各八十九字: 大司农以戊寅诏书:“秋分之日,同度量、均衡石、桷斗桶、正权概。”特更为诸州作铜斗、斛、称、尺,依黄钟律历,《九章算术》,以均长短、轻重、大小,用齐七政,令海内都同。光和二年闰月廿三日,大司农曹祾、丞淳于宫、右仓曹掾朱音、史韩鸿造。  相似文献   

5.
《马氏文通·状字章》是最复杂的一章,人们又常把状字同现代汉语的副词等同看诗、分析,因而问题愈来愈多,愈觉得难以理解。其实,马氏为状字下的定义是:“凡实字以貌动静之害者,曰状字。””又说:“状字之於动字,亦犹静字之故名字,皆所以肖貌之者也。”“描画人物类其状日貌”(《洪武正韵》“容,容仪也。”(《玉篇》)也就是说“用来描画动作、状态的样子的实字,称为状字。”马氏还强调状字同静字一样都是用来描绘事物样子的字,不过静字用来描绘名字的样子,而状字用来描绘动字的。所以《马氏文通》的状字应包括我们相当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丕卷一、第二页秦诅楚文:“亲仰不显”。案古无丕字。金文中凡“丕显”字皆作“不显”。《诗·周颂·清庙》“不显不承”,《维天之命》“于乎不显”,以及其它的“不显”皆应读为丕;郑玄笺谓“读如字”,如果他见到汉刘熊碑中的“相继不显”则当作何解邪?不字在古文字有于书写时注其中笔作(?),如金文筥侯少子簋及古匋文之例,后人隶作(?),如日本唐写本《书·盘庚上》“(?)乃敢大言”之例,再变而为丕矣。  相似文献   

7.
《大汉和字典》和《中文大辞典》,有着较大的影响。但其中部分词条,亦有欠妥之处。今试举若干条以商榷: 一、“言误”条引《后汉书·吕布传》:“思动辄言误,误事岂可数乎!”查本传:“将军举动不肯详思,忽有得失,动辄言误,误事岂可数乎!”二、“责理”条释义:“不可求其治也。”释义成为反义。当去掉“不可”二字。三、“卖租”条说:“贷地耕作也。《清会典事例·户部·田赋》:准其卖租,不准其卖地,令细户照旧完纳,不得夺佃增租,以杜争端而恤穷佃。”查原书,引文上面还有一句“如安州业户因所得租息不敷应用”。这样,就清楚地看出不是“贷地耕作”,而是允许安州业户可以卖租(即把向佃农收租的权卖掉),不影响佃农耕作。  相似文献   

8.
《诗·硕鼠》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古今学人为之注释者不少,似乎已成确诂,无可怀疑了,其实不然。 就拿“三岁贯女”来说,就颇有值得商榷之处。 传统的解释,“贯”有“服事”“侍奉”“侍养”之义。《康熙字典》“贯”之义项中有“又诗魏风‘三岁贯女’,《传》贯,事也。”由此可知:汉儒所著之《毛传》是对“贯”字作如此解释的始创者,后世学人皆沿袭旧说。如陆侃如、冯沅君《中国古典文学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年),王力《古代汉语》,新版《辞海》,无不如此。 查“贯”字本无“事”义。许慎《说文解字》云:“贯,钱贝之贯,从母贝,古玩切。”  相似文献   

9.
《说文·女部》字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说文·女部》字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女性文化这一特点,采用分类阐述的方法,描述了《说文·女部》字各个意义类别所反映的各种与女性有关的文化内容。结果表明:《说文·女部》字为我们展现了丰富的古代姓氏制度、婚姻习俗、家庭伦理等文化内容。实践证明,从汉字的字形及其字义来探讨中国古代文化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200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荀子校释》一书,备受荀学研究者关注.本文专就《荀子·仲尼篇》的原文再次进行校勘,并对疑难词语进行考释补订.所据底本原文与杨倞注文,仍用《古逸丛书》影南宋台州本.本文将《荀子·仲尼篇》原文分列为若干段进行校释补正,所校释之字词句下皆用横线标示.校释补订必先蒐诸贤时彦之说,去其重复,采其精要,其次附以笔者拙见.  相似文献   

11.
“所”字是古汉语中用得既广且繁的一个词。《说文解字》云:“所,伐木声也,诗:伐木所所”。然而《诗经》今本皆作“伐木许许”。这是描摩伐木声音的象声词。今人康殷先生的《文字源流浅说》说:“所,金释所,象用斤锛斫门户之状,户亦声。本为动词。”这是说“用斤锛斫门户之状”是“所”的本义了;古书中又有“父去里所复还”(《史记·留侯世家》),这个“所”是表概数的数词;还有“爰得我所”(《诗经·硕鼠》),这个“所”是表示“处所”意  相似文献   

12.
《史记·陈涉世家》:“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汉书·陈胜传》文同。其中“守令”、“守丞”二语词,义蕴为何?自来说者纷纭。前曾获见陈直先生《汉书新证》,据宋刘贡父之说,以奏无陈郡,不当有“守”,且“守者非正官,权守者耳”、“皆不在”之“皆”字乃误衍,而云“本文之陈守令及陈守丞,皆试署之官”。在云梦秦简的讨论中,有些学者也持此说(如高敏《云梦秦简初探》)以  相似文献   

13.
今本《礼记·缁衣》第二十章的“正”字,其早期文本有作“匹”字者,汉儒和清儒于此多有研究,郑玄还明谓这个“正”字为“匹”之误字.今得简本《缁衣》对读,证明确乎如此.但是,从文字发展源流上看,战国秦汉时期的“匹”字与“正”因形近而致误或音近而通的可能性都很小.《缁衣》此章文本的变化应当是编定《缁衣》篇的战国秦汉时期的儒者更动了早期文本的结果.这一更动,反映了儒家思想发展与调整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4.
今本《仪礼·丧服》篇包含“经”文、“记”文与“传”文三部分内容 ,其“传”文据说是孔子弟子子夏所传。本篇每条“传”文之首均冠有“传曰”二字 ,而有些“传”文中间又有“传曰”二字。这些“传”中之“传”被称为“旧传”。有学者认为《丧服传》所引“旧传”当是《礼记》之文。此说尚容商榷 ,这些“旧传”当是比《礼记》与《丧服传》更早的解经之作 ,《丧服传》的撰作也当在《礼记》成书之前。  相似文献   

15.
《诗经》的篇什中包含“其”的有很多,风、雅、颂中的篇幅皆有,总计“其”字出现了542次。由于“其”字在十五国风中的出现频率为最高,共出现了230次,这对研究《诗经》中“其”字复杂的用法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研究《诗经·国风》中“其”字作代词、副词、语助词等用法。  相似文献   

16.
《易·讼·九二》爻辞的原文是:“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虽仅十四个字,用语又不甚简古,但研究《易经》的学者对它的理解却存在着颇多分歧。仅从断句看,其不同,竟达六、七种之多。句读之不同,反映对爻辞内容认识上的差异。就是断句相同的,学者间在词义的训释上也不尽一样。甚至同是一人,也有忽而作此解,忽而又作彼解的。李镜池先生对此爻曾数易其说,就是一例。可见,如何正确理解这条爻辞,其中确有可商榷之处。“众说皆通”是不对的。或是其中某一种说法符合爻辞原  相似文献   

17.
《文心雕龙·比兴》11处引用《诗经》成辞,是《文心雕龙》引用《诗经》成辞最多的一篇。内容涵盖《诗经》风、大雅、小雅三部分,涉及《召南·雀巢》、《大雅·既醉》、《卫风·淇奥》、《大雅·板》等10个篇目,大致分为引用全句、隐括、引证、借字四种类型。一方面,这是论证的需要,"援古以证今"更具说服力;另一方面,也是刘勰征圣宗经思想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8.
《诗经·鄘风·墙有茨》的"茨"一般都认为是"蒺藜"的合音词,表示一种长刺的植物。安大简"茨"作"■■",二字皆从"虫"旁,词义应与昆虫相关。《尔雅·释虫》载有"蒺蔾",据考证义为蜈蚣。用居于墙上、活动于夜间、丑恶的蜈蚣起兴,引起夫妻夜间枕边所说之言辞,于诗意更为吻合。  相似文献   

19.
此《谱》见诸道光已亥镌,爱莲堂藏版《濂溪志》。乃南来宁宗嘉定间度正所编,距周敦颐之世相去不远,史料或较可信。《濂溪志》传本甚少,即今之研周学人,亦多未见全志,更遑论此谱。文渊阁《四库全书·周元公集》抄录《序》及《跋》,竟无题目,且未收《年谱》正文。道光镌版《濂溪志》所录《年谱》,前有度正原叙,校之文渊阁本《周元公集》开头多“右正”二字。“正”即编者度正,从“右”字得知,“叙”是后序。原刻当系在《年谱》之后,古籍皆左行直书,如《大学》、《中庸》每章之末,作右第一章、右第二章是也。古人编书,多作后序…  相似文献   

20.
《秦风·黄鸟》的兴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中国文学史》说,《诗经》里的“兴有时和正意有关,有时无关,有时有情调上的联系,有时只是从韵脚上引出下文”;并说“例如《秦风·黄鸟》三章的兴句是‘交交黄鸟止于棘’、‘交交黄鸟止于桑’、‘交交黄鸟止于楚’,这和下文‘三良’殉葬的事,意义上不可能有关联,但是棘和瘠音近,桑和丧同音,楚和痛楚之楚又是同字,这三个字仍然能引起忧伤痛苦的联想。”如此解释《秦风·黄鸟》的兴义,窃恐与诗人的原意不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