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先进国家经济的起飞,是沿着“工业革命”这条跑道升空的,而这条跑道是在相应发展的农业基地之上铺设的。欧洲各国工业革命以前,农业在1600—1800年间有一个明显的突破,结束了甲世纪长期停滞的状态,西方学者称之为“农业革命”。意大利的契波拉将“农业革命”的内容归纳为六个方面:“休耕地逐渐消失并且由连续不断的作物轮栽所取代”;“新作物的引进或推广”;“传统农家工具的改良与新工具的引进”;“种子的挑选与家畜的饲养”;“可  相似文献   

2.
近代欧美主要国家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既是生产关系的变革,也包括生产力的变革。生产关系的变革具有重要意义的主要有三条道路:英国式道路,“美国式”道路和“普鲁士式”道路。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实现了从封建的生产关系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过渡。生产力的变革主要有:改进耕作制度和耕作方法;引进和改良农牧品种;施用含矿物质的肥料和化肥;采用新农具和农业机械等。它大大加速了农业近代化的进程,并且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交通改良是工业革命的一部分。18~19世纪是英国交通发生"革命"的年代。在这一过程中,起初一些地主反对交通改良,但后来在农业和矿业等经济利益刺激下,一些地主开始亲身参与或者通过议会支持公路、运河、铁路的建设。换言之,英国地主在工业革命的交通改良进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救荒简易书》是晚清时期的重要救荒类农书,全书吸收了中国传统农业科技和西方相关科技知识,以河南地区为中心介绍了多种实用农业技术减灾措施:引进推广多种外来新作物品种,挖掘本土救荒作物的价值,对种植这些作物的轮作倒茬技术也有提及;从盐碱地、虫草地改良与有机肥的施用三方面记载了改良土地以抗御灾害的方法;井水取用上则涉及凿井取水、旺水和净化技术。该书可谓中国古代救荒类农书的集大成者与创新典范。  相似文献   

5.
国家在历史上的兴衰是与产业的演进密切相关的。古埃及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地域文明在农业革命中崛起;在工业革命中英国迅速崛起;欧洲、美国、日本也在工业化演进中发达起来。由于工业危机的来临,中国已不可能建成发达的工业化强国;当前新工业革命正在全球兴起,这给中国的崛起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国时期安徽的农业改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民初,安徽农业改良机构渐次成立,形成了包括农政机关、农会、农业推广机构、农业研究机构和农业教育机构的农业改良机构体系。其改良的举措,主要有举办农事调查、宣传农业科技知识、研究和推广优良品种、引进新农具和化肥、防治病虫害等。尽管改良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没有改变近代安徽农业的落后局面。  相似文献   

7.
近代早期英国农业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资本、劳动力、原料和市场并推动了某些产业部门的先行发展。然而,农业革命的发生并不一定必然导致工业革命的发生,工业革命有着更为广阔的历史背景和条件,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还应从制度层面去寻找。  相似文献   

8.
论英国农业革命对工业革命的孕育和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英国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关系,学术界早已进行过大量探讨,但对农业革命在工业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尚认识不足。笔者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论述英国农业革命对工业革命的孕育和贡献。  相似文献   

9.
工业革命和社会革命一样,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和一定的社会环境。那就是资产阶级通过社会革命扫清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使资本主义生产突飞猛进。一旦工场手工业原有的技术工具,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薄弱的手工技术远远落在生产需要的后面,那么资本主义生产从手工生产过渡到大机器生产的条件就成熟了,工业革命就会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比较彻底的,它为工业革命的展开铺没了道路。但是法国大规模的工业革命直到七月王朝时期才开始,它比英国工业革命整整晚了半个世纪。这固然有种种复杂的原因,但与拿破仑推行的“大陆封锁”政策有什么关系?这仍然是史学界需要深入讨论的问题,本文拟就此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欧阳志远博士1992年在他的学位论文中提出“生态化——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实质与方向”这一命题,并对国外学者提的“信息社会”之说持否定态出度。他认为,人类正面临着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三次产业革命。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官方机构第一次有组织、大规模的农业科技合作项目,金陵大学与康奈尔大学及纽约洛氏教育基金世界教育会三方订立"中国作物改良合作计划"(1925—1931年)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培育出了高产小麦、大豆、水稻、棉花、大麦等优良作物品种,并在中国进行繁育和推广。中国作物改良合作计划的成功经验主要包括有良好的前期合作基础和运行机制保障、西方先进科技理论和中国实际的结合、培训农业科技人员等等。合作计划拓宽了美方自身的技术和经验,刺激了当时中国官方在作物育种领域的经费投入;对当代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及中国农业推广工作亦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一、引论1.农业新科技革命的核心内涵与发展重点农业新科技革命是相对于以“绿色革命”为代表的第一次农业科技革命而言的一个新概念。其核心内涵是:依靠以生物技术和信息为主体的现代高新技术,改造和发展农业。其发展重点是:(1)现代生物技术的实用化与产业化;(2)工厂化农业生产技术的广泛应用;(3)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的研制和开发;(4)无公害新肥料、新农药。新饲料的研制、应用及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5)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研制与开发;(6)生产管理与经营管理的自动化,等等。2农业新科技革命与农…  相似文献   

13.
英国圈地运动的历史也是圈占敞田及与敞田密切相关的公用土地的历史。农业革命是农业生产技术累积及圈地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大农业经营体制的建立、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显著提高。农业革命又直接孕育了工业革命,圈地运动也间接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和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青年毛泽东积极参与的“驱张运动”和“湖南自治运动”为例,分析了毛泽东对于改造中国道路“由改良而革命”的思想转变历程,从而指出: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我们无法空谈和平改良与暴力革命孰是孰非;毛泽东对于政治革命途径的选择,主要是依赖于“事实上能否做得到”这一实践经验而做出最终选择,而少有理论清理的痕迹,这对于以后他所领导的中国革命的实践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也经历了剧烈的冲击与变化。在一些地区,典型中国传统的小农家庭耕作方式顽强地延续下来,并展露出新的风貌。本研究聚焦台湾中部山城地区一个小村庄农业转型的历史经验,并以“茂谷柑”的试种与推广为线索,试图分析当地小规模家庭农场的耕作策略,探讨农民如何通过灵敏的农业转作与技术创新,开创出新的产业模式。“茂谷柑”原是美国杂交选育的实验品种,学术界多次引进试种失败后,经由一位返乡农民的转译、驯化与改良,这种舶来作物终于成功嵌入乡土社会与小农农业,成为台湾山城地区的新一代明星作物。本研究强调了小农的弹性、自主与创造的一面,但也希望指出台湾山城地区农民的耕作策略,从另一方面来看,其实恰好体现了一种高度不对等的城乡关系与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16.
走路过桥     
游戏规则:在操场上画3条长约15米的平行跑道,将每条跑道平均分为三段。第一段是“平路”(“平路”的宽约为50厘米);第二段是“小桥”(“小桥”的宽约为20厘米);第三段为“小溪”,在“小溪”中画6个圆圈(圆圈的直径约为15厘米)作为“垫脚石”。把所有参加游戏的同学分成人数相等的3组,成纵队分别站在3条跑道的起跑线后。  相似文献   

17.
胡适发表于一九一七年一月的《文学改良刍议》,是五四时期文学革命的第一篇正式宣言。但是直到如今公开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或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有的仍认为此文所提倡的不是文学革命,仅仅是形式主义的改良,明显地暴露了胡适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面貌”。胡适提出的文学改良的“八事”,就其实质来说,究竟是革命的还是改良主义的,尚须认真研讨。笔者不揣浅陋,想谈点看法,就教于大家。“所谓革命者,为革故更新之义。”判定五四时期文学主张是否具有革命性质,我认为重要的依据,是看它能否体现出“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革命精神。《文学改良刍议》基本上体现了这一精神。只要我们考察一下文学改良“八  相似文献   

18.
英国工业革命的基础和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西方的工业革命学说在研究着眼点上的错位,研究角度上的偏见和研究方法上的唯心主义,虽已确认英国工业革命为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化”模式,但仍不能对“为何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和“谁是工业革命的主体力量”等问题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本文“从下往上看”英国工业革命的起源,把历史研究的着眼点首先定位于广大的劳动人民,然后往上看整个社会和国家在工业革命前的变革,发现;1.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工匠以及无产阶级是工业革命的主体力量,决非像西方各类精英所言的只是”消极的、沉默的、潜意识的”部件;2.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在于它较一些欧洲大陆国家更早地启动”农业革命”,奠定”现代化的基石”,并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领域促成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环境”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严重 ,工业生产方式已陷于严重危机之中 ,新工业革命范畴的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正在全球蓬勃兴起 ,人类文明将在 2 1世纪实现向新工业文明的转变。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正是在新工业革命兴起的时代大背景下展开的。在 2 1世纪的现代化进程中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一方面要受到资源和环境因素的制约 ,另一方面要受到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的制约 ,这两个制约机制决定了中国既不可能建立起发达的工业化 ,也不应片面追逐发达的工业化。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当代的时代特点 ,中国一方面应该建设“适度工业化” ,另一方面应该积极开拓和建设“新工业化”。要坚持运用新工业化发展理念去筹划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去能动地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在中外历史上,近代化的进程大多经历过经济领域的工业革命、政治领域的民主革命和思想文化领域的“黑血革命”,三者的革命内涵虽有所不同但又相互联系,诚如毛泽东所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近代报刊是思想文化的重要传播工具,是舆论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