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马歇尔与熊彼特企业家理论的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立富 《河北学刊》2001,21(1):79-82
马歇尔认为企业组织在企业家带领下克服风险和不确定性而获得利润的过程,就是市场实现均衡状态的过程;他把企业家机能纳入市场结构,以稳健的风格塑造了温和的企业家形象。熊彼特认为企业家“创新”是在打破市场的均衡状态,利润是企业家为“新组合”所作贡献的价值体现,他刻画了一个鲜明的企业家形象。马歇尔与熊彼特的观点对我们的借鉴意义表现为:重视企业创新的层次性;塑造鲜明的企业家形象。  相似文献   

2.
亚企业家:社会经济发展动力新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马克思理论认为工人阶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熊彼特创新理论认为企业家的“创造性破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作者经过研究发现亚企业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作者试图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企业家制度安排,探讨亚企业家的生成机制,这种生成机制激励着人类不断向上进取,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才能,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向前进步。亚企业家概念的提出是对江泽民同志十六大报告中关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例的论述的诠释,而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例是实现社会共同富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即“创新”理论,主要分析了经济的静态运行、经济的动态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机制。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是他的发展理论的延伸。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相似文献   

4.
张志会 《理论界》2009,(10):80-82
本文阐释熊彼特创新理论复兴的时代背景,从企业家理论、技术长波、创新集群等角度剖析熊彼特创新理论复兴的学术脉络.并基于库恩的科学范式理论,对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复兴这一现象进行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5.
按照熊彼特(J.Schumpeter)的定义,企业家是从事创新活动的人,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他生来不囿于常规,总是利用一切允许改变的空间来寻找新的获取财富、权力和声望的机会。因而往往是旧秩序的破坏者。但是企业家的这种破坏作用是一种“创造性的破坏”(熊彼特),正是众多企业家寻求利润的创新活动导致了新均衡的生成。熊彼特曾归纳了五种企业家创新活动(他称其为“实现新的组合”):生产新产品,引进新的原材料和能源,发现新的生产方法和组织形式,以及开发新市场。毫无疑问,延续这样的思想脉络,我们很容易在有关…  相似文献   

6.
一、技术创新与企业技术创新决策创新作为一种理论 ,产生于 2 0世纪初。 1 91 2年 ,奥地利经济学家 ,后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阿·熊彼特在其成名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 ① ,赋予“创新”以经济学内涵 ,创立了“创新”理论。熊彼特认为 ,“所谓创新是指一种生产函数的转移” ,或者“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重新组合”并“引入生产体系使其技术体系发生变革” ,以获得“企业家利润”或“潜在的超额利润”的过程。他认为创新的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 1 )生产一种新的产品———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 ,或者已有产品的一种新的特征 ;( 2 )…  相似文献   

7.
企业家创新精神与浙江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现代经济增长而言 ,没有任何一种人像“企业家”那样具有如此重要的功能。没有企业家的经济世界乃是一个静态循环的世界 ,没有企业家就不会有现代经济增长。因为构成经济增长必须要素的那些部件若没有企业家的“创新”活动予以组合便形不成任何有益于经济增长的结构。对于经济发展来说 ,企业家是它的先锋队。一个没有企业家的社会 ,无论其资源多么丰富、资本如何雄厚、劳力怎样强壮 ,都不会有现实的持续经济增长 ,因此 ,理解现代经济增长奥秘的关键在于说明企业家形成的条件及企业家精神。什么是企业家 ?何谓创新精神 ?在熊彼特看来 ,所…  相似文献   

8.
据考证 ,“创新”(Innovation)一词作为一个学术用语首先由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约·阿·熊彼特所确立。他提出了创新的五种类型 ,并指出 ,创新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组合 ,这种“新组合”能够降低成本 ,由此产生超额利润或潜在超额利润。他还区分了“创新”和“发明”(Invention)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过程 :发明是新工具和新方法的发现 ,创新是新工具和新方法的实施。本文仅就创新过程的性质作一探讨 ,其目的在于指出 :不应该孤立地考虑创新 ,而必须在一个既有结构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理解创新。创新的动力及…  相似文献   

9.
创新──当代经济发展的动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创新”概念被引入经济学并使之成为一门很有影响的理论,应首先归功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A(1883~1950年)。他首先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创新理论”,以后又在其它著作中加以运用和发挥。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基本上限于生产技术与企业组织的创新,至于社会制度的变革,他只看作是创新的社会效应,并不是他研究的创新本身。因此,许多人把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基本上等同于技术创新──这仅是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实际上,创新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包括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组织、金融和商业的一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世纪面临着全球化与知识经济两股浪潮的冲击 ,研究沃勒斯坦与熊彼特思想的异同 ,将有助于我们把握这两股浪潮的本质并整合其动力优势。沃勒斯坦是与全球化研究有着密切关系的“世界体系理论”学派的核心人物 ,而熊彼特是作为知识经济重要理论源头的“创新理论”的首创者。本文即以沃勒斯坦和熊彼特经济与社会发展为研究的入口 ,以二者均诉求的经济社会学为研究路径 ,检视他们思想理路与观点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技术创新过程的演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理论最早由熊彼特提出来,演化经济学吸收了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其主要理论贡献在于提出了技术创新演化分析的基本内核——新奇性。在此基础上,演化经济学对技术进步的过程进行了实质性分析,提出了技术变迁和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技术创新的演化分析对于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完善各项制度安排、培育企业的技术创新文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经济分析史》从“为什么要研究经济学史”切入,呈现的是熊彼特1943年手稿中对“经济学史是一部意识形态史”这一问题的扼要探索。1949年熊彼特以《科学与意识形态》为题,对1943年手稿中提出的问题做展开论述,他在赞许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对于我们透视历史过程以及理解社会科学的伟大贡献”的同时,也对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偏见”问题作出探讨。熊彼特把经济科学中存在的“研究事实或推进研究的工具”和基于“道德和文化视域评估事实”两个方面要求,看作意识形态存在的根源;把技术进步和分析工具运用中的价值偏好和伦理道德,看作意识形态的主要形式;提出在“科学审视过程”中,消除所谓的“意识形态偏见”。他还对马克思经济学结构中意识形态要素和作用作出分析。文章对熊彼特关于经济科学和意识形态关系的基本观点做系统评析。  相似文献   

13.
熊彼特社会演进思想体系是熊彼特对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衰退及未来趋向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理论体系。熊彼特社会演进思想体系有其自身的演变过程,它的形成过程与理论体系的完善清晰可寻,熊彼特终其一生的理论支点与最终理论取向是非常清晰和严谨的。本文通过对熊彼特关于社会演进观点的挖掘和系统梳理,探索了熊彼特关于社会演进的初始条件、经济内涵、理论轨迹、动力机制、演进的实质和演进的总体归宿,并基于逻辑视角建构起研究分析的一般范式。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并造就企业家郁建栋美国的熊彼特认为,企业家是第一个把发明引入生产体系,实现生产要素新的组合或实现生产函数新变化的个人。企业家具有创新意识,是创新者,具有进取精神,不因循守旧,敢于向风险挑战,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灵魂。随后,其他一些...  相似文献   

15.
计海庆 《理论界》2008,(6):105-107
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的是创新理论,而不是“技术创新”理论。创新理论是一种经济学理论,与技术生产、发明等无内在关联。这种区分的哲学基础在于人类交往活动和制作活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三种企业家理论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客提要 在社会科学理论中,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企业家进行过论述。本文概述了马克思、马克斯·韦伯、熊彼特三个学者的企业家理论,以及给予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由金融危机所引发的新一轮反思主流经济学范式的浪潮中,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理论学说又重新受到了学界的关注。然而,由于对熊彼特方法论认识的缺乏,国内学者对其著名理论成果的解读与应用可谓浮于表层,众说纷纭。有鉴于此,本文引介了国外关于熊彼特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的新进展,以马克卢普的研究为开篇,选取三位在这方面成就斐然的国外学者———斯威德伯格、谷佑一和安德森教授,总结他们分别作为社会学家、经济哲学家、演化经济学家对这一主题的研究成果,并在吸收这些新进展的基础上,对熊彼特的方法论思想做出总体评价。认为只有在对熊彼特方法论做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赋予熊彼特理论遗产以鲜活的时代意义,从而为现代理论经济学“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8.
所谓创新是指“生产函数的某种改变”,或是“经济活动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最先将创新作为一个经济学概念加以使用的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他看来,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  相似文献   

19.
伍韧 《天府新论》1999,(1):39-43
方兴未艾的知识经济浪潮,犹如惊涛拍岸,来势迅猛。在激烈冲击着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的同时,也对传统工业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提出了必须创新的挑战。特别是初现端倪的“数字经济时代”展露头角,大大显示出“知识型企业”的蓬勃生机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推动着每一个企业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企业创新的客观事实,步入企业生存发展的创新之路。企业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必然要求。虽然1912年德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就曾提出一般创新的推动学说,但那时企业作为工业经济的产物,以物质为基础,注重的是资本、劳动力、原材料、能源等生产要素,遵循“稀缺…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提出了两个不同而又紧密交织一起的新时代发展战略——“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这将成为新时代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基于熊彼特创新理论和波特创新驱动理论,将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践相结合,分析认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是一种包含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以及组织创新在内的产业升级的综合创新模式,从而创新驱动了产业结构高度化、价值链高度化和加工程度高度化三大效应,进而在三大效应联合作用下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仍面临着瓶颈制约。为此,需要坚持市场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好政府生产要素创造和提升机制,同时强化基础性技术攻关,合理引导新一轮大中小企业有序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