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与人类的未来密切相关。西方哲学的"科学情结"表现为一种过去决定现在、现在决定未来的必然性的思维方式。按照这种"向后看"的思维方式,人类实际上只有过去而没有未来。因此,有必要从这种"向后看"的思维方式转向"向前看"的思维方式,强调人指向未来的存在论维度,以对未来的领会来指引和改变现实,亦即从必然性的思维方式或决定论的思维方式转向可能性的思维方式或自由的思维方式。人们已变得不能忍受一个充满了可能性的世界,因为可能性也意味着不确定性,意味着危险,意味着虚无主义,以至于人们宁愿"逃避自由",接受必然性的、决定论的世界观。然而现实却是,人类已经被逼入到一个"一切皆有可能"的时代,所以哲学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从必然性的思维方式转向可能性的思维方式,同时又可以避免虚无主义的威胁。而这已成为当今这个时代所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发展理论着眼于中国和世界的实际,以主体的实践这一思维视角思考和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具有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特征,又具有中国特色。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产生背景、思维方式和发展未来的阐述表明,邓小平发展理论具有伟大意义和强大生命力。在思考今天和未来的发展问题时应正确地坚持邓小平思考发展问题的思维方式,让中国的发展理论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设想,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分别实行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的分配模式。但如果据此认为,马恩关于未来社会产品分配方式的设想只有这两种模式,那就错了。其实,马恩晚年根据对落后国家无产阶级运动的考察,提出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前期产品分配模式的设想。这就是他们关于未来社会产品分配的第三种模式,其内容是: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遗憾的是,长期以来,这种模式为我们所忽略。  相似文献   

4.
《大庆社会科学》2010,(6):117-117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这是对现实的情形判断,也是对未来的关键抉择。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发展的过程中,公共事业管理成了全新的发展方向,未来建设新农村就需要针对这方面进行加强与关注,这能够让农村事业实现更好地发展与进步.未来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让公共事业管理与新农村发展保持一致,我国在未来需要进行合作管理.主要的方式就是根据农村公共产品的技术属性,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对公共产品进行划分,这种划分能够更好...  相似文献   

6.
作为辩证思维方式最新阶段的生态化思维,其建构有着广泛而深刻的现代科技背景,尤其是生态科学的勃兴和科学技术的生态学综合这一背景.从哲学思维方式看,整体性原理、多样性原理、边缘优势效应和未来优先原理构成生态化思维基本原理的四大构件.具有这种生态化思维方式的生态人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引用外资战略创新施本植走集约型经济增长道路,这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成功之路,也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围绕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一目标制定相应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改革开放政策,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从引用外资的角度谈一...  相似文献   

8.
"滨海发展战略"是茂名践行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幸福茂名"的战略选择和重大构想。本文从茂名的历史文化、现实发现及未来的构想,深入分析了这一战略构想对茂名未来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集"造滨海新城,建深水大港,兴现代产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总体性战略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论“大数据”与人文研究的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晗 《晋阳学刊》2014,(3):22-25
作为未来人类社会组织形态的"大数据",导致人类社会呈现出了"数据化"的特征。这迫使人文研究的对象、方式都发生了新的转向,即对真实性的诉求。因此,在"大数据"的语境下,未来的人文研究或会呈现出及时性、务实性与多元性等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高其荣 《云梦学刊》2001,22(5):40-44
从当代国际关系的现状和客观需要出发,邓小平提出了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同时,他又提出"不能作放弃非和平方式的承诺",这是对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新思路的必要补充.另外,邓小平还从解决与中国相关的国际争端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具体方式,诸如"一国两制"方式、"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方式、"和平协商,合情合理,一揽于解决"方式、"结束过去,开辟未来"方式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金融工具出现,而高速公路的建设也可以不断探索利用新的工具来完成融资任务。本文主要从融资主体的确定、融资途径简述和融资渠道和方式选择等三方面来探讨这一融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文化冲突作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迫切需要从理论上加以研究。这关系到人类的命运和未来。本文主要探讨了全球化与本土化冲突产生的背景、全球化对本土化的冲击和本土化对全球化的抗衡以及全球化与本土化矛盾的解决方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党所处的地位与所面临的形势使党的建设工作显得必要和迫切 ,而如何从根本上来加强党的建设则是这一工作的核心问题。邓小平关于党的制度建设的探索及在此基础上 ,如何从制度方面即更具根本性方面入手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 ,是对以往党的建设方式的重大突破 ,对于当前和未来党如何从制度方面入手解决这一根本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研究杨永荣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这是我们未来15年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经济工作中具有全局意义的指导方针。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由...  相似文献   

15.
但丁根据基督教经院哲学推理方式,其作品既推崇上帝在人的精神救赎中的关键作用和人在精神上对上帝的皈依,又抨击基督教会的腐败和堕落;既描写未来人类社会的美好,又评判处于中世纪晚期的西欧和意大利的现实社会;既预言未来大一统的世界帝国,又强调意大利民族的整体性。其思想中既有旧时代的深刻烙印,又显现出新时代的最初萌芽,这是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变化的产物,其思想矛盾中的各因素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社会里,虚拟经济通过虚拟资本与网络技术的作用,使得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科技产品呈现出定价方式预期化、表达方式符号化,运作方式数字化、实现方式未来化的特征;使得企业组织形式、商品和货币交易市场、社会价值关系和经济效应法则出现非实体化、无形化的虚拟化趋势和非传统化的变革,这便大大地改变了物质资本、劳动(力)、技术等主要经济增长要素对实际经济增长的作用逻辑和作用力度。  相似文献   

17.
孙铁骑 《船山学刊》2009,(2):225-229
哲学基本问题应当是一种终极追问,是通过对具体的哲学问题进行前提追问,当追问到终极之处,对之不能再问的那个问题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如此追问的结果是人的存在根据问题。即“人何以存在”的问题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这一问题没有终极答案,东西方哲学与文化通过不同的方式在实践中不同程度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而终极的解决之道还留待未来的哲学去思考,也留下了未来哲学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赵延年 《理论界》2011,(6):31-32
胡锦涛在省部级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这是对现实的清醒判断,也是对未来的关键抉择。近一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什么在重要会议上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到如此重要的地位?在此,笔者谨就与此有关的问题阐述本人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生产力和技术是人的生存方式及其变迁的决定性因素。在前资本-技术时代,人类处于自然人类的生存状态。在资本-技术的现代社会,人类处于技术人类的生存状态,在这种生存状态中,由于资本和现代技术的生产、消费的异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割裂,导致现代人陷入异化的生存状态。在未来社会,人类解放或自由人的联合体将实现,人与技术之间和谐相处的“技术-人类共同体”将形成,人的生存方式将进入理想状态。从对西方现代人的生存方式的批判性超越和对未来社会人类理想的生存方式的展望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启和展开,也是一种未来社会属人的生存方式可能性的实现和具体化,马克思的生存方式思想对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芸 《理论界》2007,(4):54-55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涉及每个产业的发展问题,资源怎么配置,发展路线怎么选择,这实质上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问题。因此,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寻找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经济发展路线,是关系到我国未来经济能否持续发展、产业有无竞争能力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