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议经济地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分支,而经济地理学则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主要分支,人类社会本身所形成的经济环境是它的领域。一、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我国经济地理学界关于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的最早的提法是“生产力布局”(或称“生产布局”),谓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生产力布局规律的科学。其后也有人提“生产地域综合体”,类似的提法还有“生产的空间组织”、“生产空间结构”、“生产空间秩序”、“生产地域体系”等。这些提法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从地区综合的观点出发,研究生产力分布的规律性。解放三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它在揭示各国各地区生产力分布条件、特点及地域组织形式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也暴露出一定问题,由于把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局限在生产活动方面,因此实际上等于把经济地理变成了生产地理,这是我国理论界长期以来只重生产、不重流通、更不重消费的情形在经济地理  相似文献   

2.
<正> 经济地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其理论体系尚不完备,有些基本理论问题尚难作定论,有待人们去进一步探索。近年来,我国正在大力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国民经济建设正在迅猛发展,给经济地理学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场地。经济地理工作者通过国土规划、生产力布局、经济区划、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等各项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丰  相似文献   

3.
研究喀什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战略,将涉及生产力布局的空间结构与时间顺序的综合分析。究竟本区的区域经济地理特点如何?研究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是什么?如何考虑本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本文试图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生产力布局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生产力的布局是否合理、地区经济结构是否均衡,不仅关系着经济上能否充分合理地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使整个国民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地向前发展;而且还关系着各民族的团结、边境的稳定、国防的巩固和能否长期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旧中国绝大多数轻重工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带,在美帝国主义于1950年发动侵略朝鲜战争、武装强占我国领土台湾省,并纠集其它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封锁后。中央决定全国经济建设的重点,除了以鞍钢为中心的辽宁工业基地外,主要放在中部和近西部的武汉、包头、兰州、成都、西安等新的工业基地。这对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开发内地资源有重要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沿海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民经济的发展最终总要落实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各地域的经济又有机结合成国民经济的整体,社会生产力的这种空间分布,构成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布局。作为社会生产力布局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生产力布局.则指的是城市生产力的空间分布与组合的情况,对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来说,研究和探讨城市生产力布  相似文献   

6.
根据蒙古人民革命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决议和党中央一九七六年所作决定的指示精神,国家计划委员会、科学院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生产力发展和布局研究所同苏联计划委员会所属生产力研究委员会合作制定了一九九○年前蒙古人民共和国生产力发展和布局的总纲要。这个总纲要包括了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的所有问题。生产力发展与布局总纲要是具体阶段中社会经济发展的科学依据,是计划工作体系中的  相似文献   

7.
经济建设的布局问题是关系国家经济,政治、社会和国防的重大问题,经济建设布局既应考虑国防安全,又须兼及结构协调、经济合理。1956以来,根据国际战略形势的变化,我国花了巨额投资进行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对这一重要史实,至今尚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正确认识三线建设的得失和经验,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现代经济史、军事史、党史的研究,而且对于贯彻生产力布局原则,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暴力首先是一种经济力,战争是政治暴力的最高形式,战争的胜  相似文献   

8.
怎样推动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空间开发是社会主义空间经济运动与发展中亟待深入探讨的重大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社会经济运动中,投资是社会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也是空间开发的最大推动力。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历史条件下,社会积累是有限的,地区经济开发和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宏观空间投资方向和投资地区分配以及投资规模、投资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展开,由过去行政指令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向计划与市场结合型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转换,在生产力布局的决策、规划和实施管理上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亟待生产力布局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相结合,抓紧进行研究。伴随地方和企业自主权的扩大,各种横向联系的发展,投资主体出现多元化,投资决策出现分权化,投资方式与渠道出现多样化,与此相应,生产力布局的主体上与决策也出现多元化、分权化。在新情况下,如何规划好宏观总体布局,同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使中观布局、微观布局与宏观布局同向化,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以后 ,世界各国日益将发展社会生产力 ,作为加强综合国力、以便在形成中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处于有利位置的重要手段。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 ,如何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发展与政治制度的关系问题 ,日益成为理论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从一种新的研究视角 ,对社会生产力理论发展的历史、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理论和实践 ,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论述 ,对于社会生产力理论研究的深化、对于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山东大学宋全成博…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回顾了传统产业区位理论,然后从理论、方法和路径上揭示新经济地理学的形成背景,进而重点分析新经济地理学的产业区住理论,并对其进行简要述评。认为新经济地理学以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理论为基础,来分析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问题,其中,关于产业区位的形成和演进理论是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认为,该理论对于指导产业区位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学科专业介绍》中,经济地理学被列为地理学所有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高等院校地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综合性强、理论性强、涉及知识面广、学习难度较大,因此,认真总结和研究经济地理教学中的问题,不仅有利于本门课程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而且也有助于经济地理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同志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民族地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能否真正树立生产力标准,是民族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向前发展的关键。 一、只有树立生产力标准,才能增强民族地区发展市场经济的意识。 民族地区要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赶上先进地区水平,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就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的实践表明,生产力的发展总是同市场经济联系在一起的,市场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民族地区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如果仍然沿袭自然经济,就必然束缚生产  相似文献   

14.
《诗经》的历史地理学价值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蕴涵有丰富的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历史地理学内容 ,其中涉及到当代历史地理学的诸多学科领域。在历史地名学 ,历史自然地理学如地貌、水文、植被和动物、气候 ,历史人文地理学如国土结构、生产配制、民族分布、水陆交通、文化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全面而深入地研究《诗经》 ,对于全面深入认识先秦时期的地理环境及建构起日臻缜密和完善的先秦历史地理学学科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涉及复杂的问题,最为根本的是发展战略问题。发展战略所要解决的主要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整体性问题、长期性问题、基本性问题和计谋性问题。《跨越———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作者———余远辉博士,紧紧抓住这一重大问题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研究,得出了较重要的结论,对民族地区的经济理论研究和发展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 在安徽工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中,诸如工业布局的重点、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一直是研究者的中心论题。研讨这些问题,对于制定我省正确的工业发展战略,实现经济腾飞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一、安徽工业布局的重点在哪里? 这是安徽工业发展战略的首要问题。要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必须解决一个理论前提,即在工业布局上是继续信奉“均衡布局论”,还是坚持重点布局论? “均衡布局论”曾在我国长期流行,它主张在我国广大地域空间平均部署工业生产力,认为这是社会主义工业布局的目标和方向,是和资本主义生产力布局方式根本区别之所在。受这个指导原则的支配,我省工业生产力布局过去是四处开花,既无重点,也无“白点”,虽  相似文献   

17.
民族区域自治必须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坚持党的领导是实践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本保障,发展生产力是实践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本任务,而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是实践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基础,培养民族干部是实践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在普遍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同时,注意处理好构建和谐民族关系中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自治民族与非自治民族的关系、自治民族之间的关系。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要注意民族内部各支系的协调发展,这样才能打牢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经济地理学产生于地理学体系,主要以经济及其相关区域系统为研究内容,涉及范畴包括经济地域体系的发展条件、建设机制、网络体系、类型模式、发展规律等。在我国,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体现了一定的学科优势特征。经济地理学在我国的应用主要涉及规划开发、区域条件、经济结构、发展调控等领域。另外,随着研究范畴的持续扩充,经济地理学逐步渗透至区域差异、资源分布、地域环境、生态条件、金融状况、创新发展、产业聚集与转移、统筹管理、政策调控等实践领域。  相似文献   

19.
(一) 充分发挥地理学在人地关系研究中的作用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人地关系”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世界各国的人文地理学迅速发展,许多地理工作者做了大量的探索、研究,竭力谋求人地关系的协调。1980年和1984年在东京和巴黎召开的第二十四届和第二十五届国际地理学会议上,都将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但是地理学在长期分化过程中没有足够地发挥其综合性特点,对人口、资源等重大课题缺少理论和实践研究,以致在人地关系研究中未能充分发挥地理学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55个少数民族,人口虽然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7%,但分布地区却占全国总面积的50—60%。周恩来同志曾说:“我们社会主义的民族政策,就是要使所有的民族得到发展,得到繁荣。”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如何充分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从根本上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党的十二大提出下个世纪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将移向西部,而西部又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因此,开展民族地理学的研究,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民族政策与经济建设规划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为下世纪大规模开发西部地区做好准备,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但是,当前民族地理学却很少有人问津,几乎是一个空白,这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