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目前所存碑记,清代云冈石窟寺的重修活动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中寺僧活动展现出了不同的特征:顺治至雍正朝以官方重修为主;乾隆至嘉庆朝,寺僧积极拓展募化范围;道光朝之后,寺僧的募化和民间捐修并行。寺僧的募化对象上至和硕亲王,下及普通百姓。募化范围由晋北向外部扩展。寺僧的募化活动和大同地方的整体发展环境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
少林寺过年     
少林古刹薄暮轻笼,群柏迎冽风而飒飒。路上了无人踪,寺门关闭着几分庄严几分神履。不知何处山村传来零星爆竹声。登上17级青石台阶,用力拍响那厚重的山门。有一寺僧踏残雪而来,将我引入——少林除夕之夜。方丈室西侧禅房炉火正旺,永信和尚口称佛号迎出,合什施礼。云板声响传寺院,少林僧众要上殿做晚课了。大雄宝殿内檀香蒸腾,红烛杲杲,法相庄严的释迦牟尼佛俯视着身穿新棉衣的少林和尚们。一向行走不便的首座大和尚素喜也乘轮椅前来上殿。披戴袈裟,众僧就位静心内视。与平常不同的是,一位小和尚托出一挂鞭炮在殿前点燃,爆竹声声…  相似文献   

3.
伍后正 《可乐》2011,(2):78-78
元朝末年,朱元璋打败陈友谅,进驻太平道,一天偶然动兴,带随从来到般若寺。寺僧向他请教姓名,朱元璋不屑作答,只执笔在壁上题诗一首: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山僧不识英雄面,妄自哓哓问姓名。寺僧方知吴王(朱元璋时称吴王)驾到,不胜惶恐。  相似文献   

4.
欢庆国庆     
黄巧联 《山西老年》2010,(10):32-32
在承德避暑山庄有座很不起眼的小桥,叫"罗锅桥",据说这就是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中的刘墉修建的一座小桥。传说乾隆年间,刘墉考取了功名,因有真才实学,便很快提升为当朝宰相。但刘墉长相实在难看,他的前胸是鸡胸,高出胸口好多,脊背上还背着个大罗锅。刘墉只有一只眼,眼里还有个菠萝花。  相似文献   

5.
【刨根问底】刚刚下过一场雪。“嘎吱嘎吱”,一个和尚踏雪而来。和尚名叫齐己,是唐朝末年有名的诗僧。这天,他触景生情,写了一首题为《早梅》的诗,兴冲冲地来到好朋友郑谷的家,请求指点。郑谷比齐己年纪大,学问高,曾经写过一首《鹧鸪诗》,名声大振,人送绰号“郑鹧鸪”。他接过齐己的《早梅》诗,看到诗中有这样两句:“前村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曾谦虚地说自己的诗词“诗味不多”,①他在谈及宋诗时,说“宋人多数”的诗“味同嚼蜡”。②很明显,毛泽东是主张诗词应有“味”的。“味”,在我国古代诗歌美学中,是一个使用频率颇高的字眼。当其作名词用时,指诗的一种审美特征,与诗的含蓄美相当;当其作动词用时,指对诗的审美领悟与欣赏,有“品味”、“玩味”、“体味”、“吟味”之意。毛泽东说的“味”,是指诗的审美特征。他要诗词应有“味”,实即要求诗  相似文献   

7.
唐代名相狄仁杰与娄师德同朝为官。狄仁杰能够当上宰相,得益于娄师德鼎力举荐,然而狄仁杰并不知情。后来他们之间有了矛盾,狄仁杰不但表现出对娄师德的轻视,而且还屡次排挤他。武则天发现后,便私下里问狄仁杰:“师德善于识人才吧?”  相似文献   

8.
正天宝六年,唐玄宗李隆基为了缔造像"贞观之治"一样的盛世,把"开元盛世"延续到大唐的千秋万代,于是下诏要举办一场唐朝规模最大的高考,令四海之内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全部汇集到京师,参加朝廷对他们的选拔。当朝宰相李林甫听说了此事,一下子慌了手脚。李宰相知道自己任职以来也没有干过什么好事,民  相似文献   

9.
补白两则     
邓拓同志曾于1960年来镇江,与了《古京口吟》十二首,原载《镇江日报》,《邓拓诗词选》中收了六首,文字也略有改动.其中有一首《咏东坡玉带》:“坡公玉带古如新,睹物难忘舌辩人.佛印设题奚足道,何妨空处坐空身.”诗中有个故事原来是这样的;苏轼有一次去杭州途经镇江,到金山寺方丈室看佛印,说要暂借和尚的“四大”作坐处.佛印问他:我和尚“四大本无,五蕴非有”,你何处去坐?东坡一时语塞,答不上  相似文献   

10.
诗友叶淮同志于1995、1997年相继出版了《伏枥集》与《三昧集》之后,现在又推出其新作《霞绯集》,这是在其前两部诗集的基础之上有所提高、有所开拓、有所创新的一部新诗集。其中有相当部分的作品均已先后发表于国内诗词刊物之上,如《当代寺词》、《江海待词》、《中华诗  相似文献   

11.
在古典文学教学中,由于古典诗词的讲授者未能谙熟诗词创作之道,而使讲 授一直不尽人意。要改变此种现状,既需从整体上把握诗词,更需从诗词创作 的角度,以诗人之心解诗。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诗人的典型心 态、诗人情绪的传达方式、诗词的言外之意。此外,还需引导学生具体进行诗 词的创作,从做人之道来悟诗道,以我之眼来观诗,用诗化的语言来解诗。只 有做到这些,才能既传诗味,又能拉近古典诗词与读者的距离。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思想是一个具有诸多层面和复杂结构的思想体系,任何一两个简单判断都不能全面充分地把握其思想的本质特征。研究陶渊明思想首先要观察它的现实层面,进而要观察它的理想层面。现在我们来观察他的《桃花源诗并记》。关于诗和记的关系,有三种看法:一是“名隹江生”认为,“记和诗没有任何关系,是陶渊明在不同时期,不完全相同的兴趣下所写的各自成篇的两篇诗文”。二是诗在前,记在后,写成“桃花源诗并记”,王瑶、袁行霈、唐满先主此;三是记在前,诗在后,为着突出记的地位,还归之传记述赞类,“并诗”二字用小号字标出,以示区别,杨勇、逯钦立…  相似文献   

13.
四川成都武侯祠内的碑亭中,有一通唐碑,世称其为“三绝碑”。游人到此,大都要驻足碑前欣赏其精美的文章,浑厚的书法,精湛的刻工。这篇洋洋洒洒的《蜀丞相诸葛武侯祠碑铭并序》,是身任四朝宰相的裴度撰写的。  相似文献   

14.
去南海     
有两个和尚,一个很穷,一个很富有。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打算去一趟南海,你觉得怎么样呢?”富和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认真地打量一番穷和尚,禁不住大笑起来。穷和尚莫名其妙的问:“怎么了?”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与作文》2007,(6):26-26
南山脚下有一寺庙,庙的周围杂草丛生,香火稀少。后来,寺庙里来了一位双目失明的和尚,有一天,他偶然间听到寺庙住持的叹息,为本寺的“凄清”,为本寺周围的“荒地”。从那以后,那盲人和尚在诵读经书之余,便摸着锄头在周围的荒地上拓荒,一锄一锄地翻地,然后,一粒一粒地播下花种。日复一日,他一有空便到荒地上忙碌,他的师兄们都以为他“有病”。  相似文献   

16.
诗词作为交流思想的一种工具,它的语法结构必须基本遵循民族语言的共同规律。但诗词语法又有不同于散文的特点,因为诗词的语言要更加精炼,要受到格律的限制,它不如散文那样自由,许多时候不能不在一般语法规律的制约下,依格律的需要而加以省减、变化。词跟诗,特别是近体诗,格律上有许多共同的特点,语法也大体相同。然而近体诗每句字数固定不变,不是五字句便是七字句。词则由一字句到十一字句均有,一个较复杂的句子  相似文献   

17.
马德 先生在古 敦煌文化 研究论 著中认为 :“都师”是敦煌工 匠技术级 别中的 一种, 与“都 料”、“都匠”为 同级。对 此种结论 ,本文不 与认同。 用众多的 晚唐 五代 宋初 时期 的敦 煌寺 院籍 帐类 文书 资料 对“都 师”一职 进行广泛 的考证与 阐述,最 后结论 是:“都师”不是“都料”、“都 匠”一 类的 技术 工匠 ,而 是寺 院中 负责 仓库储物的 保管和 僧众伙食 的管理者 ,一般由 当寺僧 徒或僧 官担 任,与 寺主 、僧官 三人 组成 仓库 管理 机构 ,每 间隔一年 或更长时 间轮换担 任,与“直 岁”的职 责相同 ,称谓并可 互用  相似文献   

18.
慕秋 《老友》2012,(10):56-56
有一天,苏东坡去拜访宰相王安石,碰巧王安石不在家。他看到王安石的书房案上有一首咏菊的诗。这首诗没有写完,只写了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心想:堂堂宰相,怎么会作出这样  相似文献   

19.
臭皮匠常有,而诸葛亮不常有。怎样才能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呢?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其实本是无奈之言,因为现实不由得我们选择——臭皮匠常有,而诸葛亮不常有。然而碳元素既能组成金刚石也能组成石墨,三个臭皮匠既能顶个诸葛亮,也可能“三个和尚没水喝”。而经理人的真功夫恰恰就在于能  相似文献   

20.
北宋真宗朝的君权与相权,在真宗执政的不同时期表现出了不同的君相关系。由于宰相对宋真宗顺利即位有较大帮助,且澶渊之盟中宋真宗需要倚仗宰相进行决策,因此真宗朝前期宰相权力比太祖、太宗时有所加强。但看似强横的相权依然被君权加以诸多限制,君主牢牢把握着朝政最终决策权和官员任免权。因此澶渊之盟后真宗朝的相权实际上更多体现为君权的附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