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进行,应运而生的各高校对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相继展开。在毕业班开设“职业指导”课,不仅为职业指导工作提供了保证,而且促使职业指导正规化、规范化、科学化,它是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是培养适合于社会经济发展人才的需要。 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给予用人单位更大的选择权的同时也给予了毕业生更多的思考和稳妥地使用国家赋予的权利,在国家建设事业这个棋盘上认准自己的位置。在这种形势下,我  相似文献   

2.
就与高校职业发展教育联系密切的就业期望、就业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就业信息获取、对学校就业工作评价等方面对北京地区15所高校2010届毕业生的就业调查结果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高校职业发展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转变传统的就业指导方式,建立全程化、系统化的职业发展教育体系,加强就业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和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指导与支持。   相似文献   

3.
高校毕业生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在职业大学实施已十年了,1990年实行双向选择试点的普通高等学校纷纷回到统一分配计划的道路上去,职业大学为什么要提出不包分配?不包分配的科学内涵是什么?职业大学在就业体制改革的道路上如何走?笔者去年曾接触到职业大学毕业生分配工作,在调查、采访、谈座、学习、征求意见等工作中,所闻、所感、所想甚多,付诸文字,以期对职业大学不包分配问题作一些探讨。一、职业大学不包分配提出的背景不包分配,择优推荐,是对一般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包分配制度的改革,建国初期,当时我国百废待兴,人才奇缺,特别是广大工农子女长期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因此,采取苏联的模式,实行统招统分、统一住校的办法,对我国五十、六十年代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学毕业生是我国最大的就业群体,研究大学生就业结果的影响因素形成机制,有利于在职业准备期帮助大学生进行充分的就业准备并在职场中取得长足发展。研究以SCCT模型与人力资本理论为基本框架,对2015届已离校受雇全职工作的1 000名大学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的数据分析方法修订概念框架。研究发现,大学生人力资本积累、职业心理发展状况与就业结果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在个体人力资本的内部结构中,先天个别特征对总体资本积累的影响小于后天积累资本的影响。大学生人力资本对其就业结果影响显著,分为直接影响和在职业心理调节下的间接影响;社会支持在大学生就业结果上发挥了显著的调节作用。研究根据大学生就业结果的影响因素模型,针对性优化提升大学生人力资本,关注其职业心理发展状况,结合社会支持,提出改善大学生个体的就业结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佳名 《今日南国》2008,(23):23-23
随着校园里各类招聘会的火热举行,2009届毕业生求职迎来了小高潮。如何在竞争激烈的招聘会中赢得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如何从迈进职场的第一步起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就应届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些案例,国内资深职业咨询师白玲女士为求职大学生提供一些必备技巧。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华北工学院八八届至九五届部分大学毕业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体育锻炼方法、手段及对高校体育设置的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力图探索高校体育教学发展方向,并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地方性高校本科毕业生职业价值取向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职业价值取向作为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本研究选取地方性应届本科毕业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对他们的职业价值取向进行探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197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对部分同学进行深度访谈,通过spss分析,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当代大学生选择职业时最看重的是经济取向,而且个体问差异很小;(2)不同专业性质的应届毕业生在职业价值观的劳保稳定维度差异显著;(3)与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相比,来自农村的毕业生更少考虑今后工作的地域取向.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广东高校教育与就业所面临的新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2003届本专科毕业生进行的全面问卷调查,获得了毕业生对经管学院各专业的师资力量、教学管理水平的评价、以及毕业生各种能力的评价、毕业后打算、工作单位性质、职业所属行业、就业单位招收毕业生人数、工作单位规模、毕业生预期与就业实际状况匹配程度的信息.基于调查分析结果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9.
中国“过度教育”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高校的招生人数、区域分布以及教育模式来看,中国“过度教育”现象具有长期性、局部性和结构性的特点。“过度教育”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学毕业生的供给超过了现代经济部门的有限职业需求;高校教育模式单一导致毕业生就业能力缺失;“惟学历论”的职业筛选标准助长了“知识失业”。治理“过度教育”现象必须实现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举,坚持市场对专业设置的引导,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供应渠道,适当调整毕业生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河北职技师院)2002届本科和专科(高职)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取向、职业和单位选择以及竞争的优势和劣势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就金融海啸对当前中国各行业的冲击进行分析,进而探析本次金融海啸对我国高校经管类毕业生的就业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现阶段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与日俱增,用人单位录用机制的转变,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一个群体性的难题.就高校而言,为解决这一难题,必须改革滞后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模式,使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向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转变.高校应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指导学生正确地分析自身的条件和就业环境,引导他们确立合适的职业目标,并督促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就业中求职技巧分析与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学毕业生在求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统计与分析,着重综述了求职技巧、制作求职材料的意义和作用,及面试注意的问题,提出了求职技巧系统的训练方法及相关的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出现的“知识失业”只是一种假象,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因歧视现象而引发的“歧视效应”是产生这一假象的重要原因。一方面,高校毕业生的歧视阻碍了劳动力需求曲线的右移;另一方面,劳动力需求者的歧视阻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选择。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村官”创业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大学生"村官"机制的运行,国家和各地方都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开拓出了引导和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新思路——推进大学生村官创业。分析了大学生"村官"创业整体模式优势和需改进之处,以此促进大学生"村官"在科学、合理选择创业模式,实现自我价值,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生产经营和带动农民致富的自主创业过程中,完善大学生"村官"长效工作机制的退出环节,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我国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就业指导是确保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教育环节,针对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弊端和不足,认真分析研究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模式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在记实量化基础上,采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即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进行了研究。旨在构建一种科学、有效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方法,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指出当前选聘大学生到村担任大学生"村官"模式取得的效果不是十分理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下乡服务农村的新模式——担任农村社工。并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指出后者效果更好,也更符合农民的需求。进而提出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要实现从"村官"到社工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相关理论,建立了毕业生就业前景评价模型。该模型可以确定出社会、个体、家庭以及学校等各类因素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前景的影响权重,并对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做出综合评价,从而实现对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进行全方位的动态预测及其过程控制,以此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达到提高高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校漂族"是游离于学校和社会边缘的人群,有进取派、过渡派、无为派等类型.人才的高消费、自我意识的增强和社会宽容度的加强、对学校的亲切感和归属感以及逃避竞争等是"校漂族"的成因."校漂族"的出现有影响社会稳定、资源浪费、学校管理难、个人发展不利等不良后果.学校应鼓励他们先就业再择业,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