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卜祥记  曾文婷 《理论界》2004,(2):153-154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提出了"重返人类中心主义"的口号.它既反对生态中心主义,也反对资本主义的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在反对生态危机、重新检讨自身对自然界的态度时,不应放弃"人类尺度".  相似文献   

2.
曾文婷 《社会科学家》2004,19(1):103-105
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是当今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有影响的思潮。它反对生态中心主义,也反对另一种粗陋的早期人类中心主义,即技术中心主义,其基本原则是“反对生态中心主义的人类中心主义”。它认为人类在反对生态危机、重新检讨自身对自然界的态度的同时,不应放弃“人类尺度”。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以来,面对着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人类在寻求解决危机良策的同时,也在反思产生危机的原因,一时间人类中心主义成为众矢之的,认为产生全球性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是自培根以来不断强化的人类中心主义这一理念,因而要解决环境问题,人类必须放下手中的征服之剑,走出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真的是生态危机的祸根吗? 一、人类中心主义的界定 为什么人类中心主义会引发如此激烈的争论,观点的差异不可否认,但概念的模糊也是原因之一。对于什么是人类中心主义?我国学者对它的涵义众说纷纭,没有明确的界定,造成理解的模糊,使用…  相似文献   

4.
论实践观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宽红 《青海社会科学》2004,42(2):92-94,91
全球生态危机的凸现引发人们重新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中心主义以主客二分为基础 ,以人为尺度 ,张扬了人的主体性。生态中心主义主张把非人类存在物的内在价值和生态权利作为判断人与自然关系的依据 ,强调了客体的先在性 ,忽视了人的类本性和能动性。本文拟从分析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内容及其局限性入手 ,探讨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主的自然观实现了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扬弃和超越 ,并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主的自然观在现时代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代全球环境危机的出现使得生态伦理学应运而生,在如何重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产生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两种对抗的理论观点.笔者认为,这种对抗源于这两个概念内核的不同,因此本文从分析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概念结构入手,通过对二者对抗层次的划分、理解与评价,试图澄清当前国内学术界对它们理解上的混乱,从而得出非人类中心主义不能替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结论,并且指出这种理论对抗对人类中心主义理论本身带来的后果及引发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态中心主义"与"生态社会主义"的质底差异乃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区别.这具体表现为:第一,在生态危机的成因上,"生态中心主义"认为,正是建立在现代主体性哲学基础上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造成了人类和自然之间利用和被利用的工具性关系,从而导致了生态危机.据此,它要求解构人的主体性.而"生态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之主体性地位,揭示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第二,在生态危机的本质界定上,"生态中心主义"认为,正是现代的理性主义导致了生态伦理异化,诞生了反生态的科学技术,这是生态危机的本质,据此,它对科技发展取敌视态度.而"生态社会主义"认为,生态危机的本质是:人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劳动与异化消费的生存模式.因此,人类不应反对科技进步,只应批判科技在资本主义社会的非理性运用及其造成的异化生存模式.第三,在解决生态问题的途径上,"生态中心主义"反对现代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模式,要求根据"生物圈平等主义"来使人类回到前现代的服从自然的生活模式.而"生态社会主义"主张建立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以克服生态危机.生态社会主义仍然需要发展生产力和增长经济,只是这种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必须是一个理性的、为了每个人的平等利益的有计划发展.因而,它将是有利于生态的."①依据以上学理,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所需吸收的主要文化素养应是"生态社会主义",而非"生态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7.
生态危机的本质是人类生存的危机.以何种视角和维度去剖析生态危机的深层本质,历史唯物主义为生态伦理学找到了理性视角和科学路径.伴随着人类中心主义到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转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也上升至道德问题,阶段性生态问题已然转变为全球性问题,只有通过马克思主义对资本逻辑逐利本性、异化人格和打破生态边界的揭露,重新审视人类生存危机与资本逻辑背后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存在不可逃脱的因果关系,重新探讨资本主义社会对自然资源的贪婪掠夺的内在根源和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之间的辩证关系,澄明资本逻辑是推动资本主义社会逐利本性的根本动力,导致人的自觉主体性的决裂即异化,并指向打破生态自然极限的外在边界,以历史唯物主义树立起人类可持续生存理念,才能最终实现生态危机的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8.
环境危机正在威胁着整个人类的生死存亡,探讨环境危机的根源和解决途径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课题。环境危机的根源在于人类理性的阙失,而人类理性的阙失在工业文明时期和现代文明时期的表现方式是不同的。在工业文明时期人类理性的阙失主要表现为唯人类中心主义思维方式。唯人类中心主义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自身面临环境危机。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2005,(4)
人类中心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邓天雄在《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第3期撰文《人类中心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及科学发展观》指出,人类中心主义,或人类中心论,是一种以人为宇宙中心的观点。它的实质是:一切以人为中心,或一切以人为尺度,为人的利益服务,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马克思主义在处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时,基本的立场和态度是属于人类中心主义的。美国哲学家诺顿对现代人类中心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将人类中心主义分为两类:强式和弱式人类中心主义伦理理论。强式人类中心主义以个人感性意愿和满足为价值标准,却不问这些意愿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10.
作为20世纪90年代之后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佩珀试图将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以及深层生态主义的观点综合成一种激进的绿色政治,从而对生态社会主义作出自己的诠释.他不仅坚信"马克思主义对生态中心论有益",而且充分肯定马克思主义对生态社会主义的指导作用;他在系统论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现代社会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的同时,明确主张消除生态危机的唯一出路在于变革资本主义制度,走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主要特征的生态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1.
鲍德里亚在<生产之镜>中对生产主义意识形态提出了三大批判,指责马克思主义是鼓吹抽象普遍性和同一性的概念帝国主义,是鼓吹抽象的劳动和生产至上的人类中心主义,是以鼓吹欧洲文化优越性的种族中心主义.笔者认为他的批判是片面的,也是站不住脚的.本文就上述他的三个诉状为问题展开与他的批判性对话.  相似文献   

12.
人类中心主义可分为人"类"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两种形式.前者主要是就人与自然的关系维度而言的,它以人类与非人类的"类别"为参照,认为属人的"类"才是自然界的"目的中心",是实然的人类中心主义;后者主要是就人与人的关系维度而言的,它以人类的"全部"而不是"部分"为尺度,认为所有的人(不仅包括"代内"的,而且包括"代际"的,甚至包括作为人的"无机身体"的非人类)才是价值世界的"中心",是应然的人类中心主义.由此看来,20多年来学界关于"走进"与"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只是一个"伪争论":"走出派"批判的是人"类"中心主义,而"走进派"捍卫的是"人类"中心主义;二者的争论根本不是在同一个层面就同一个问题在同一个语义平台上的对话.  相似文献   

13.
人类中心主义与环境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佑素珍 《兰州学刊》2002,(1):7-8,52
本文针对理论界围绕环境危机而引起的关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 ,在明确界定人类中心主义这一概念的基础上 ,分析了它在环境危机的产生和解决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和可能发挥的积极作用 ,并对如何正确引导这一价值观提出了独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人类中心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及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哲学并不是一种统一的理论,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不同看法,是不同范式的生态哲学争论的焦点之一。马克思主义在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时,基本态度是属于人类中心主义一方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充满现代色彩的人类中心主义。相对它而言,近代人类中心主义显得残酷,非人类中心主义则显得虚伪。  相似文献   

15.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人类中心主义是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无力缓和人类与自然紧张关系境况的回应,它对于可持续发展型社会的构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实践表明,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人类中心主义指导下构建的公益诉讼制度无法有效解决"公地悲剧"的问题。在生态中心主义下对"环境"重新界定,通过对环境法益的恰当概括对环境权进行科学的配置,并从民事诉讼程序的角度对环境诉权作出安排,成为一种可行的进路。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环境危机的日益加剧,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走出人类中心主义,进入自然中心主义。一、自然中心主义的困境  1 .泛化的伦理观、价值观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以下简称自然中心主义)把人以外的自然界、生物人化,给它们赋予伦理、利益和价值。“自然价值并不仅仅是对人的价值,还有其自身的价值,即以自然本身作为评价的价值”。事实上,价值是客体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自然界、生物本身是否有价值,则完全取决于人的需要(需要是指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自然中心主义认为自然界无论有无人的需要,其…  相似文献   

17.
作为20世纪90年代之后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佩珀试图将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以及深层生态主义的观点综合成一种激进的绿色政治,从而对生态社会主义作出自己的诠释。他不仅坚信"马克思主义对生态中心论有益",而且充分肯定马克思主义对生态社会主义的指导作用;他在系统论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现代社会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的同时,明确主张消除生态危机的唯一出路在于变革资本主义制度,走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主要特征的生态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8.
法兰克福技术异化思想和对生态危机根源的研究是英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英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围绕着生态问题的界定、生态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等问题展开争论,形成了两大理论阵营。  相似文献   

19.
以科技自由和经济利益为核心价值的现代科技立法,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为人类社会文明带来了生态环境危机和道德危机的双重挑战,“生态中心主义”在批判人类中心主义伦理价值观和科技中立主义的基础上应运而生,为现代科技立法导入生态价值取向提供了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向度与客观向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一些学者在从价值向度上理解的人类中心主义之蕴含中,始终遮蔽着另一个含义截然不同的客观向度的人类中心主义。揭示与区分价值向度和客观向度的人类中心主义,既有利于澄清许多理论上的无谓争论,梳理出一些理论迷失的原因;亦有助于挖掘造成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和克服危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