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唐宋赋的尚理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赋主体物,这在晋代已被充分认识并明确指出了。陆机《文赋》所谓“赋体物而浏亮”,即抓住了汉魏赋在艺术上的这一特色。以后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则以“写物图貌,蔚似雕画”,对此作了进一步说明。赋重抒情,是汉末才开始出现的,至魏晋六朝时已蔚然成风。所以刘勰论赋已不能专以“体物”来加以概括,而要以“体物”和“写志”并列了。他对“物”和“情”在赋中的关系作了这样的解释:“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物以情观”。这就把赋在汉魏六朝时的主要艺术特色概括出来了。赋尚说理,则始见于唐而终盛于宋。对此,历代论者多加以指责,认为赋的这种创作倾向有悖于传统,破坏了赋的艺术准则。元代祝尧是发难者。他指出唐代  相似文献   

2.
唐前传记文主要包括史部的史传、杂传和集部的行状、碑志.唐宋时期,史部杂传数量大幅下降,而集部传体文日益增长.唐宋传体文体制可分为正体和变体两大类:正体之传恪守"纪一人之始终"的规范.但也有变化;变体之传又可分为自传、讽喻传、拟人传、传物、传奇等类,拓展为全新的杂文文体.唐宋传体文流变过程中.古文家是主要推动力量,变体、破体是其内在动力,而增强文学性是其主要趋势.唐宋传体文流变为元明清传体文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唐前期三省长官逐渐被排除宰相之列或被皇帝疏远,三省机构逐渐失去重心地位.唐后期和北宋前期三省职能逐渐被新的机构取代,三省制度名存实亡.宋神宗元丰改制虽名义上按照<唐六典>恢复三省制度,但实际上三省已失去军事职权且"政柄归中书省".南宋时期由于战事繁多,为简化政务流程,"始合三省为一".这些变迁对元明清乃至后世的中央政治体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汉赋是两汉文学主流,创作的繁荣带动了汉赋批评的兴起。汉人赋论尽管只是汉赋研究的起步,却已具备比较鲜明的特征:依经立义的批评标准;全面细致的批评内容;准确精到的批评结论。两汉赋论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有价值的理论收获之一,对后世的汉赋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唐宋时期宰相名号制度经历了极其复杂的变迁过程.外宰相名号制度是唐后期以来藩镇干预朝政的产物,它的演变体现了朝廷对节度使控制政策的变化;超级宰相名号制度的出现和演变,反映了唐宋时期优宠年高德劭宰相政策及中央政治体制变迁;在任宰相名号由三省长官演变为左、右丞相,奠定了元朝宰相名号制度之基础;宰相加带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集贤院大学士等制度,一方面促进了唐宋文化的发展,但同时也使修史者不敢直笔当代政事,影响了历史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6.
郭凌云 《云梦学刊》2007,28(1):120-123
自南宋起对北宋笔记的评价就显示出了两种不同的倾向。在后世研究中北宋笔记也远不如当时的话本、史传等文体引人注目。这是因当时笔记评价标准往往与史学、小说相牵混所致。通过对北宋笔记与魏晋南北朝及唐代笔记的比较。可以发现北宋笔记是笔记史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主旨、内容、艺术表现、风格等方面都显示出其自身的特点,形成了南宋以至后世笔记创作的主要模式,对后世笔记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李军 《船山学刊》2012,(4):136-141
以蒙古和宁《西藏赋》、吉林英和《卜魁城赋》、大兴徐松《新疆赋》为代表的清代乾嘉道之际的边疆舆地赋,以其鸿篇巨制和鲜明的边疆地域特色而在光绪九年(1883)由元尚居汇刻为《西藏等三边赋》。论文就其中的《西藏赋》,从作者及版本、赋作内容、特色与价值等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并与当时特定时代诸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相结合,探讨《西藏等三边赋》所产生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8.
陈山毓《赋略》及其赋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赋略》是一部将选赋、论赋与辑录赋学资料相结合的赋学专著。该书陈氏自序是一篇精粹的赋学论文,从裁、轴、气、情、神五个方面来探讨赋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绪言》辑录历代的赋论资料,并将这些资料分成五个部分来加以编排,藉以表达著者的赋学思想;《列传》专门辑录历代赋家的传记资料,内容丰富,颇便读者;正篇与外篇选录先秦至明代的著名赋作,兼及七体、颂体、楚辞体,偶作评点,颇有识见。在明代未年的学术著作中,《赋略》对赋文学进行了最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其编纂体例及学术观点都值得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9.
贾玉英 《中州学刊》2006,(6):147-151
唐太宗提出了“山川形便”道制区划理念,唐后期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打破了这一理念,宋朝出现了“土地形势”路制区划理念。唐宋时期道路区划理念变迁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唐中期以来土地制度及赋役制度变化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宋朝路制区划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辖区跨越山水”、“辖区互相渗透”、“辖区近割远连”、“设置特别路区”等理念,不仅对防止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再现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是中国古代地方区划理念之精华,对后世地方区划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唐宋之际是洛阳城市地位的一个转折期。关中本位政策是统一天下的政策,国家统一以后,历史的天平就开始向以洛阳为中心的东方倾斜,这就是唐代洛阳政治地位如此重要的原因。宋代皇权的阶级基础是平民地主阶级,宋代皇权的武装基础是庞大的职业军队,因为平民地主阶级与职业募兵都脱离了对宗族乡里社会的依附,所以以地为险让位于以兵为险,长安、洛阳作为国家都城的时代也结束了。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哲学史上,隋唐宗教哲学和宋明理学是前后相继的两个发展阶段.隋唐宗教哲学怎样过渡到宋明理学,这是值得探讨的.五代南唐时福建泉州人谭峭在这一过渡中起了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对谭峭哲学的研究文字极为少见,本文只是钩元提要,旨在提出谭峭哲学的历史地位,以引起学者们对谭峭哲学思想的重视.一在唐末五代半个多世纪的社会大动乱中,尖锐的阶级斗争伴随着复杂的民族矛盾,加上统治阶级内部的互相倾轧,使得战祸绵延,杀戮、饥饿、瘟疫接踵而  相似文献   

12.
唐宋八大家文章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气、文道、文用、文律、文法、文风等方面论述了唐宋八大家的“道法”文章论。他们的理论标志着我国文章理论进入了成熟发展的阶段,具有体系性强、理论较一致、富有开拓性的特点,开启了明代“意法”文章论和清代“义法”文章论,是建构现代文章学理论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3.
弃妇文学由来以久 ,自《诗经》以来就有不朽的佳作流传。到词体文学的兴起 ,词人不仅继承了《诗经》弃妇诗“愁”与“怨”的基调 ,而且在弃妇中贯注了个人真实的思想感情 ,并寄予其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慨。  相似文献   

14.
听万兴来电话说《(西藏赋)校注》项目完成,我十分高兴。这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它大大拓展了赋研究在地域上与题材上的关注范围,对于广大读者在文学欣赏的同时,进一步了解西藏、了解西藏的山水原隰、文物古迹、宗教信仰、生活风俗等也提供了便利。而且,《西藏赋》作者和宁思想中一些卓越的见解,也便突显到了广大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青海田赋正赋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民国时期是青海田赋税制的发展、演变时期。这一时期,青海地方军政、财赋大权集于马氏集团之手,从马麒、马麟到马步芳,为巩固其封建家族世袭统治,扩充军事势力,曾采取了一些扩田增粮措施,使青海财政收入中占主要成分的田赋征收量不断增加,田赋制度不断演变。关于民国时期青海田赋税制可分正赋和附加等部分,本文只就正赋状况及其特征作一论述和分析。通过对田赋正赋的研究和探讨,窥测这一时期赋税政策及青海社会经济发展和演进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大历贞元。六七十年间。是焉中唐。日中则昃。去盛唐骤远。一时作者。多取澄泓一境。有坦途缓辔之乐。承流称雄者。钱刘尚已。仲文清膽细致。长卿雅正闲旷。馀若郞士元。浓处见淡。松处见紧。皇甫冉声和味永。飘然木未。亦其匹亚。然比之左司。逊其冲淡儗之柳州。让其精密。四家皆擅律体。易以儗似。但七律不若五律。韦柳古律兼工。而刘禹锡白居易王建李益之流。七绝独胜。沨沨移人。下箸得味。脱略精思。不尚气  相似文献   

17.
周楚汉 《云梦学刊》2002,23(6):60-64
唐宋八大家“文所以为理”、“辞事相称”、“言能尽意”与“言不尽意”、“绚烂之极是平淡”、“文以神志为主”、“文以行为本”、“文有定价”等所说的是文章哲学问题,这些问题是他们对文章存在方式、语言与思想、文章发展的内在根据、文章主体性、文章伦理、文章价值评价等文章哲学问题的反思,基本上囊括了文章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中国古代文章哲学理论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唐宋古文运动成果辉煌,是由于文章通变理论指导的结果。唐宋八大家高举“发明吾道”的旗帜,他们关于文章内容通变、文体通变、文风通变的理论以及通变的常用方法,是其取得古文运动成功的主要经验。复兴古文在于变革,探讨唐宋八大家文章通变理论将为现代文章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史料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提出了史料对于史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并对中国古代史狭义史料即文字史料的种类、特点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和分析。接着 ,论述了文字史料在形成过程中出现错舛的种种表现和致误原因 ,指出考证史料的正误和价值大小 ,是正确运用史料的前提。最后 ,介绍了考证史料的一般方法 ,并指出利用目录学、版本学、避讳学、校勘学等其他知识鉴别史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存在主义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流派之一。存在主义,简单地说,是一种唯心主义学说,它把“存在”这一概念,跟个人的主观意识的存在、跟个人的生存等同起来;认为世界上唯一实在的东西就是个人的主观意识,就是生存着的个人。这种哲学学说是垄断资本主义的腐朽性和反动性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反映、是日暮途穷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颓废没落、悲观绝望的心情的反映。这些人不自甘灭亡,而企图作垂死的挣扎,来挽救自己。有的成为法西斯主义的走卒,以为之摇旗呐喊为荣;有的投向教会的怀抱,妄想在宗教信仰中找到安身立命之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