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意象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概念,是理智与情感的复合物,具有巨大的审美功能.而隐喻是意象的范畴与构建手段,大量有关隐喻的语言学、认知学等领域的研究表明,隐喻的表达也是抽象思维认知的过程,具有主体认知的主观性,但也呈现出语言体验性的特征.通过对<哈姆雷特>与<红楼梦>两部作品中的命运、父亲等重要意象的研究,作者认为尽管不同文本存在不同的文本环境,但主体体验的共性可以帮助读者突破差异,达到审美的互通.  相似文献   

2.
<德伯家的苔丝>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之一.从苔丝的命运中,我们可以看出<圣经>对哈代的影响.<圣经>的意旨已深深地渗透在<苔丝>这一作品中.甚至书中的每个主要人物都可以从<圣经>故事中找到原型.哈代没有摆脱悲观、宿命和宗教习俗的影响,但他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小说意象的组合,无疑又对社会伦理道德和基督教义进行了讽刺和抨击.  相似文献   

3.
<俄狄浦斯>中的提瑞西阿斯和<被窃的信>中的杜宾是相同的"盲人"意象,在拉康的精神分析文本中共同体现了作为听觉的能指中心主义的理念.只不过提瑞西阿斯不被人注意,杜宾虽然是拉康所选的<被窃的信>中的一个人物,但他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然而大家注意的并不是他最后的假盲人形象.因此本文立足于盲人意象叙事这一角度,将他和提瑞西阿斯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从而证明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能指中心主义理念和盲人意象叙事之间存在着辨证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4.
<西游>故事完整,董说为何要续补,又究竟想补些什么呢?选择镜这个有特殊蕴含的意象作为研究对象,在对比了<西游记>与<西游补>中的镜之后,得出结论<西游补>不只是对故事情节或是对镜子的补充,其真正所补的是深藏其中并不断发展着的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莎士比亚以及其作品<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思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哈姆雷特>"疯境"中体现出来的人文主义思想进行了研究和综述,从中回答了什么是人文主义以及人文主义的精髓是什么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诗经》意象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意象在观念内容上可以划分为原始兴象、比德意象和审美意象.这三种意象既代表了<诗经>意象在观念内容上的历时发展,也构成了<诗经>意象在观念内容方面的共时结构.<诗经>意象在艺术表现上可以划分为描述型、比喻型和象征型三大类.这三类意象鼎足而立,各自具有艺术表现的功能和特色,又密切配合,相辅相成地建构出一篇篇富于艺术表现力的诗作.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清冯镇峦先生对蒲松龄<聊斋志异>的评点方法.评者将<聊斋志异>中的人物、语言、情节的描写,与中国古代历史文学名著<史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厢记>中的人物、语言、情节的描写相对照评点.其方法是比较法、比喻法、借用法.说明冯评<聊斋志异>,有着内容丰富、知识渊博、语言简明,抓住事眼、一语道破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8.
方鸿渐和赵辛楣是<围城>中的两个重要人物,"鸿渐"、"辛楣"是作者用心设置的两个重要而极蕴内涵的意象.对二者的象征意义进行解读,可明确它们相互间以及和作品主旨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9.
<哈姆雷特>与<窦娥冤>都将正面人物的"冤"作为聚焦,从而把悲情演绎到极致.两剧都通过"冤"揭示人性的扭曲、都通过"冤"让人们看到感天动地的抗争、都通过"冤"昭示了公理的不可违抗.  相似文献   

10.
伍子胥的事迹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左传>到<伍子胥变文>,是从史书到文学作品的改变,伍子胥则由历史人物变成了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本文以<左传>为本,兼及其他文献,探讨<伍子胥变文>的历史真实性.文章认为<伍子胥变文>的内容许多与历史事实相违或为史实所无,至多算是七虚三实.作者突破了忠君观念和家族血缘观念的藩篱,以正义和道德作为评价人物的唯一标准,美善击败丑恶、弱小战胜强暴是作家构思文学情节的尺度,作者的价值取向非常明确.  相似文献   

11.
僧肇是南北朝时期大乘中观学派的代表人物,在他所著成的<般若无知论>、<物不迁论>和<不真空论>等著名的佛学文章中,集中对这一时期中观般若思想作了最为明晰的阐述.他提出"惑智"与"圣智"两种不同智慧,并对这两种智慧作了对比分析.同时,为了使人们能够抛弃"惑智",获得"圣智",僧肇还提出了对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重复叙述作为文学叙事的基本方式在<悲悼>中表现极为突出.<悲悼>通过意象、人物以及情节的重复叙述突出了"存在"这一意义指向存在是无数希望与失望之间的矛盾所构成的尴尬,但人的本质不是被动地接受尴尬,而是行动与自我选择.  相似文献   

13.
吴渊是南宋军政上一位重要人物.他兼夔路策应使时间,<宋史>在<理宗纪>和<宰辅表>中有两种不同记载.本文对此进行考辨,最终确定吴渊兼夔路策应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以意象、诗情为题,从意象、创作手法、文化传统、创作目的、历史背景等方面对希尔达杜利特尔诗<山神>与毛泽东诗<十六字令三首>(其二)进行了比较与研究,旨在揭示中外诗人认知思维存在异同的原因及其在翻译研究及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同样作为女性叙事文本,<再生缘>与<玉钏缘>有着斩不断的血缘联系,<再生缘>中的男主人公皇甫少华与<玉钏缘>中的男主人公谢玉辉两个人形象有一些类似之处.但是,由于两种文本产生的时代差异和作者思想认识上的不同,皇甫少华谢玉辉相比有了许多变化.  相似文献   

16.
海明威的宗教情结--基督教视角下的《永别了,武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揭示了人类由于战争的罪恶注定走向毁灭,而人类命运的唯一前途在于对善、真爱及和平的追求这一主题.这一主题蕴涵于"尘土"和"雨"两大意象之中,并在主人公亨利思想转变的心路历程中得到集中体现.两大意象极具<圣经>隐喻,喻示基督教"原罪论"基本教义;同时,作品的主要情节同贯穿<圣经>的善与恶冲突的主要情节相一致.这显示了海明威体认战争本质、沉思人类命运的基督教视角及其宗教情结.  相似文献   

17.
从原型角度看,<射雕英雄传>中的江湖结构、蛇雕意象及郭靖的成人仪式与"道"有着密切的关系,<九阴真经>是道的具体化,郭靖的成人仪式是寻道过程的象征.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古代人情小说的发展流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瓶梅>出现之后,中国的人情小说在向着两个相反的方向发展,一个方向是直接受<金瓶梅>影响而产生的一批"淫书",另一个方向是作为<金瓶梅>及其末流的反动而出现的才子佳人小说.而<红楼梦>则是在批判二者的基础上述到的更高层次的综合.从主题、人物设置与描写到结构,<红楼梦>是经过才子佳人小说冲刷过的<金瓶梅>.而且兴起于勾栏瓦舍中的小说从此才与空灵妙悟的高雅诗文传统合流.  相似文献   

19.
在元杂剧的李逵戏中,康进之的<李逵负荆>和高文秀的<双献功>是水浒戏中的优秀剧作.<李适负荆>重在描写李逵粗夯、莽撞的性格;而<双献功>则通过李逵的"乔行径"刻划了他机智、灵敏的性格.元杂剧中的李逵形像,不论是机警还是鲁莽,都是剧作家在特定环境和特定情势下,按照生活逻辑赋予人物的理想色彩,表现了李逵性格的鲜明性、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小城之春>(中国)与<湖畔奏鸣曲>(前苏联)和<廊桥遗梦>(美国)等电影作品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三部影片在情节框架、人物关系、主题和艺术风格方面基本相似.<湖畔奏鸣曲>和<廊桥遗梦>的创作受到<小城之春>创作的影响,但两片又是具有鲜明艺术个性的生动活泼的电影创作.<小城之春>开启了家庭与婚姻方面感情与责任之关系探索的先河,是爱情题材影片创作的一种深化.它是一部诗电影,是世界诗电影创作进入成熟期的代表性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