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佛教“差别”一词,涉及佛教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目前,这个问题还没有引起学术界注意。如果研究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也许应该讨论“差别”中包含的佛教哲学问题。 (一)“差别”一词的表现形式“差别”一词的应用范围,从地理区域上说,既有中国的,又有外国的;从民族语言上说,分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佛教专用语。黑格尔在《逻辑学》著作中,曾经反复论述“差别”一词的哲学意义。他认为,“区别一般已经是自在的矛盾”,因为区别既有统一,又有分离;没有统一就不是矛盾,它只是区别或差别(参看《大逻辑》第220页)。他的意思是说,要严格划分矛盾统一的差别性以及  相似文献   

2.
一、黑格尔哲学的意识形态含义与结构乔基姆·里特在《黑格尔与法国革命》一书中写到:“没有任何哲学象黑格尔哲学一样,其深层的动因表现为革命的哲学”。如果这句话不涉及表述的背景的话,可以作为眼下评述的根据。里特是把黑格尔思想解释为肯定法国革命哲学合理性思潮的大家。某些传记作家认为,图宾根神学院学生黑格尔,与谢林一起种上“自由树”,以表达他与革命的法国的观念生死与共的理想。哲学家黑格尔用哲学术语和问题表达了革命的经验和愿望。  相似文献   

3.
图书介绍     
一、中印佛教之比较研究本书是台湾“中华文化丛书”的一种,1986年11月由台湾“中央文物供应社”发行。作者李志夫,印度大学硕士,现任教于文大、东吴,著作有《巴拉蒂特的哲学》、《印度当代哲学》、《理则学》、《楞严较释》及本书,译著有《印度哲学导论》、《印度通史》。  相似文献   

4.
休谟在18世纪提出的归纳问题断言,归纳得来的知识都是或然的而非必然的,归纳逻辑不能保证知识的确定性。这一定论导致了归纳逻辑的衰落。然而,穆勒在19世纪又成功地重建了归纳逻辑,并为其提供了哲学认识论的基础。那么穆勒是否真的从哲学上解决了休谟的归纳问题?本文详尽地分析了穆勒全归纳的哲学观点,在此基础上阐明,穆勒只是回避了而非解决了休谟的归纳问题。穆勒用“自然齐一律”作为归纳的基础,但自然齐一律是建立在直觉信仰基础上的,这说明穆勒仍然停留在古典经验论的心理主义水平上。尽管如此,穆勒的思想却开了现代归纳哲学的思想先河。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对《金刚经》经文的研究,提出此经作于公元一世纪。文中系统分析了《金刚经》的思想内容,对经中的逻辑思维方式与西方逻辑思维方式进行比较,提出思维外涵的推演是东方人逻辑思维的一个基本特征。同时还分析了《金刚经》的思维方式与因明学三支作法传入中国后遭到不同命运的原因,指出因明学作为东方人企图建立系统严谨的逻辑学的努力,是人类思想史上一出壮观的悲剧。文中分析了《金刚经》在佛教全面中国化过程中的作用,并由此重新评论了慧能的历史作用,认为中国人自创的佛教始于慧能,全面形成于怀海时期。  相似文献   

6.
当代西方学界对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是一种显学,而对于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方法论探讨则是这一比较研究的基础。以安乐哲为代表的一种观点认为,中西哲学具有不同的哲学和文化背景,比较哲学的任务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寻找彼此之间互相补益的方法。而以牟博为代表的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中西哲学之间可以在承认各自文化背景差异的情况下,概括归纳出一个共同的哲学问题,中西哲学对这一共同问题可以有各自的解决方案和途径;通过综合、调整这些不同的解决方案和途径,取长补短,可以形成一种对于这一共同问题的确定答案。本文通过荀子与亚里士多德比较哲学的案例分析,认为在中西比较哲学中可能需要同时采纳上述两种观点。这就是,在承认中西哲学之间存在文化背景差异的前提下,寻找到二者所关心的共同问题,进而探讨二者所采取的研究策略之间能否找到"互相治疗"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两位哲学博士、教授在本文中阐述了他们对于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的观点,并对“反哲学”以及尼基福罗夫的《哲学是科学吗?》一文发表了意见。哲学的社会意义及其真理性之谜,激起了公众的由衷兴趣.不管有哪些人,包括《哲学是科学吗?》一文的作者,如何反对、怀疑和嘲笑,哲学在当今世界上的社会作用只会提高,而不会降低。A.Л.尼基福罗夫对哲学的评价过于武断了,他说:“哲学从来不是,现在不是,相信将来也永远不是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如此)。”他坚定认为,哲学论断不受经验检验,也不会被经验驳倒。亚里士多德早就指出过,一些假想的哲学反对  相似文献   

8.
福柯对古代哲学的研究首先是着眼于古代对性快感的道德质疑及其与基督教伦理实践之间的差异,此主题是1984年出版的《性史》第二卷《快感的运用》和第三卷《自我的关注》的主要内容。在法兰西学院1982—1984年的课程讲座《对自我与他人的治理》和《真理的勇气》中,福柯脱离了这一主题,将理论触角延伸至对整个古代哲学的挖掘深耕。以"关心自己"和"直言"为主线,这两次课程讲座从另一个侧面对西方思想史进行了全景式的勾勒,其探讨的内容涉及西方思想史的各个关键节点。  相似文献   

9.
孙晶 《日本研究》2009,(2):10-17
日本的“批判佛教”是肇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曹洞宗的思潮。其代表人物是曹洞宗宗门大学、驹泽大学教授衿谷宪昭、松本史郎和伊藤隆寿等。“批判佛教”的内容涵盖了宗学批判、佛教学批判、哲学批判和社会问题批判等诸多方面,而其核心仍然是佛教学批判。正如松本史朗在其宣言式的论文《如来藏思想不是佛教》一文中所说的那样,他们认为作为中国佛教和日本佛教的重要思想基础的如来藏思想,是一种实体论或“基体说”(dhAtu—vAda)。其实质是肯定现象世界背后有一种永恒不变的实体,而这是与原始佛教建立在缘起论基础上的“无我”或“空”的思想相矛盾、相对立的,在这个意义上,如来藏思想不是佛教。如来藏概念与佛性、本觉观念密切相联,“批判佛教”的倡导者对如来藏的批判,也扩展到了对中国佛教和日本佛教阿的佛性与本觉思想的批判。批判佛教因为其立论的挑战性和研究方法的争议性而在日本佛学界、中国佛学界乃至欧美佛学界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围绕这一问题的争论至今仍在持续。本文拟以末木文美士教授、花野充道教授、桂绍隆教授、织田显祜教授等的研究为中心,就最近日本学术界对“批判佛教”的回应做一概观,并就其中涉及的理论问题的意义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文学场景上,柏拉图最有影响的自然哲学对话《蒂迈欧》与他最有影响的政治哲学对话《理想国》联系紧密.这引发我们关注《蒂迈欧》的写作意图.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西方古今政治哲学共同的首要问题是哲学与礼法的关系,即“苏格拉底问题”,故有必要探究令苏格拉底问题得以诞生的西方古典政治哲学,尤其《理想国》中的苏格拉底式政治哲学.为了更好地理解《理想国》,不可不探究《蒂迈欧》的写作意图,即探究柏拉图的两个主角苏格拉底与蒂迈欧的关系.事实上,由于与礼法构成张力的本来就是自然哲学,故苏格拉底式政治哲学的内核正是某种自然哲学,且可能接近于蒂迈欧的自然哲学.  相似文献   

11.
论比较哲学:从现代中国学术的经验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中国现代学术发展的背景讨论比较哲学的问题。第一部分以严复、梁启超、王国维及胡适的相关经验为线索 ,揭示比较哲学研究对“中国哲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的意义 ;第二部分以中国思想传统同外来文化 (印度与西方 )的两次遭遇为例 ,探讨比较哲学在文化会通 ,包括展示本土文化的价值信念与学习外来文化的长处中所起的作用 ;第三部分以跨文化研究中概念关系图式的复杂性 ,以及隐喻问题为题 ,讨论比较哲学常见的方法论难点。作者认为 ,虽然我们难以给比较哲学一个形式上完满的说法 ,但是揭示问题的重要性与复杂性 ,本身就是有价值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在这本书里,德利克·波尔顿对维特根斯坦哲学的历史意义作了评价。他认为,维特根斯坦哲学是对西方思想的一次彻底清算,而且得到成功。波尔顿的主要观点是:《实证逻辑哲学》一书是现代哲学最完善的一个体系。波尔顿还认为,维特根斯坦在他的后期哲学著作中渐渐抛弃了自己的《实证逻辑哲学》一书的基本原理。他本人对该书的评语是:这本书说明了为什么要放弃现代哲学的那些预先假定的前提。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著作因此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王冠 《社会福利》2011,(2):36-37
当今学术界对于养老机构的研究多集中于对于养老机构本身问题的调查、养老机构的状况与老年人需求之间关系的研究,而对于养老机构的结构与功能则少有涉及,其中一篇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是桂世勋发表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合理调整养老机构的功能结构》,  相似文献   

14.
近20年来,西方军事哲学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些军事理论家和军人已经不满足于仅仅研究和评价克劳塞维茨的军事哲学思想,而是从多方面对核时代的战争问题进行哲学思考.美国海军陆战队退役少将亨利·E·埃克尔斯的《军事概念与哲学》一书,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现代军事哲学的基本观点和范畴体系.瑞典国际问题研究所研  相似文献   

15.
带着神学、哲学的问题意识,作者试图思考应如何改变传统的神学、哲学思维方式以适应世纪末的大转变。认为在新的时代,应该抛弃过去那种狭隘的民族的国家的观点,代之以将整个地球作为一个统一的框架进行思考。为此,就需要改变现有的绝对主义的神的概念,克眼固定不变的真理观,扬弃绝对的宇宙观,抛弃传统的个人中心主义,将现代西方的自我哲学与佛教的无我哲学建设性地协调起来。  相似文献   

16.
《弘明集》研究之一──儒、道、释论与夷夏论马建华《弘明集》是梁朝人憎所编的一部关于佛教与儒、道教之间论战的文集。日本学者认为:《弘明集》如实地传达了中国文明首次与强有力的异文化体系——佛教的冲突,以及佛教与中国固有的文化思想——儒教、道教等的对立、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哲学研究在美国的发展是中美两国数代学者长期努力的结果,其中著名的东西方哲学家系列会议对此贡献良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东西方哲学家系列会议实际上担当起了类似于“美国中国哲学学会”的角色。可以认为,东西方哲学家会议不但从其一开始就是中国哲学研究在美国的重要推动力量,而且自始至终都是如此。本文从中国哲学研究在美国的发展这一角度回顾了60多年来8次东西方哲学家会议的主要情况,讨论了历次会议以及《东西方哲学》期刊在美国对促进中国哲学研究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当代西方公平正义理论及其元哲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正义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主题.1971年罗尔斯的正义论的发表带来了西方政治哲学的复兴,而西方政治哲学的争论就是围绕罗尔斯的公平正义理论展开的,罗尔斯的公平正义理论强调平等的优先性,反对他的诺奇克的持有正义理论强调自由的优先性,而哈耶克的交换正义论则强调公平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与秩序的优先性.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关于公平正义的论争中也涉及元哲学问题的根本分歧,主要关涉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建构论理性主义与渐进理性主叉问题.这些元哲学问题是公平正义理论得以自立的基础,是价值合理性的共享性理解的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19.
J·S·穆勒(1806~1873年)是英国近代资产阶级伦理学家,西周(1829~1897年)则是日本近代资产阶级伦理学家,两者之间有着相当密切的思想渊源关系。穆勒的功利主义(又译为功用主义、乐利主义)伦理思想曾让西周“感动不已”,使他深受影响。西周将穆勒的道德名著《Vtilitarianism》精心译成《利学》(1877年)一书,这是把功利主义最早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8,(3):85-88
中国佛教心性论是佛教哲学与中国固有思想文化旨趣最为契合之处,也是中国佛教理论的核心内容,作为最为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宗派,禅宗心性论思想在这方面体现得最为明显。笔者试就禅宗初祖菩提达摩至六祖慧能几代禅师所倡禅法的变化,对早期禅宗心性论的发展、演变作相关分析;在诸师所提倡的修习实践方面,试着提出几点看法;并认为慧能的"自性是佛"等顿悟法门是在修正道信、弘忍,以及神秀等禅师有关心性论基础上,对《楞伽经》所崇奉之"如来禅"的本源回归。由此,以期为更客观、深层次理解禅宗早期心性论提供一种新的思维视角;为理清与早期禅宗心性论有关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