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庸是儒家倡导的人生最佳准则。中庸思想在《周易》中有着充分的体现。从《周易》爻位、卦象、谦节卦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可知《周易》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庸思想 ,它是儒家中庸思想的源头  相似文献   

2.
陈望衡 《船山学刊》1994,(2):174-187
《系辞下传》云:“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读《周易》的确感到有一种深沉博大的忧患意识贯串于全篇始终。《周易》决不是—般的卜签之作,也不是一般的哲学著作,它仿佛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用占卜的方式,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给你指引人生的道路。 《周易》与一般的占筮之作的根本不同在于它不认为,人的命运是先天铸就的,人在这铁定的命运面前只能束手就擒,无能为力。《周易》总是精辟地、细致地帮助你认识你目前的处境,帮助你选择最适当的行动。  相似文献   

3.
《周易》乾卦给世人指明了一条重要的人生准则——乾健不息。它既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永不衰落的主要精神支柱之一,也是每个华夏子孙的安身立命之本。终身研撰《周易》的苏轼的政治思想、生活态度、治学经历也深受这一精神的启迪与激励。  相似文献   

4.
河图新探     
《周易》是一部伟大的哲学巨著,成书于殷周.《内经》是中医的奠基,成书年代与《周易》较近,深受《周易》的影响,《周易》的许多哲理、易理都渗入《内经》.河图洛书是《周易》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与《内经》中的脏象学说的关系尤为密切.探讨河图洛书的奥义,对于认识《内经》理论的渊源也是非常必要的.笔者试就河图的数字排列,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 齐鲁书社最近出版的刘大钧同志的《周易概论》是近年来《周易》研究方面的可喜收获,值得称道者有以下几点。既重训诂,亦不弃象数《周易》是部筮书,它由“象”、“数”、“理”所构成。古人很重“象”、“数”,多以“象”、“数”解经,形成了所谓“象数派”;近人则不走古人以“象数”解经的旧路子,为求古经的真谛,专以训诂解经。对此,刘大钧在《周易概论》的《〈易〉象》篇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今天讲解《周易》古经,对古人“观象系辞”的说法既不可全弃,亦不可全取。因为若全取《易传·说卦》及汉人的《易》象说以解  相似文献   

6.
《周易》是一部卜筮之书,为人们的进止选择提供参考。《周易》亦是一部义理之书,为人们明道而知德奠定思想基础。《周易》中蕴含着丰富的“知止”思想。首先,按词性分类,《周易》之“止”的含义可划分为名词、动词、状态词。其次,对于人何以能“知止”的问题主要从能力与需求两个方面展开。最后,《周易》经、传亦存在对人应当如何“知止”的回答,对于我们在当今时代思考人生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由武汉大学哲学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和湖北省哲学史学会联合召开的《周易》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5月30日至6月5日在武汉举行。与会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以及在京的一些外国留学生、进修生近160人。国内对《周易》有研究成果的哲学、史学、考古学、文学理论工作者和医学、天文学、数学、物理学等方面科学工作者汇集一堂,对《周易》展开了多学科、多侧面的研究讨论,把《周易》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新的水平,为今后的《易》学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提出了新的课题,打开了新的思路。与会者对《周易》的性质及其在我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它不仅是一部“占卜之书”,也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它其有古代百科全书的性质。数千年来,它对我国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8.
<周易>乾卦给世人指明了一条重要的人生准则--乾健不息.它既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永不衰落的主要精神支柱之一,也是每个华夏子孙的安身立命之本.终身研撰<周易>的苏轼的政治思想、生活态度、治学经历也深受这一精神的启迪与激励.  相似文献   

9.
《周易》意象与中国古代文论刘泽根(陕西财经学院)刘勰在其论著《文心雕龙·宗经》篇倡言:“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而《周易》是一部专从“意象”的角度来展开论议的,“《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①扫象则无《易》。它的深密几微的意象内蕴及独特的表述...  相似文献   

10.
我们从五湖四海来到《周易》的发祥地——中国古都安阳,参加《周易》与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大家在当前掀起的“《周易》热”中非常感兴趣的,同时亦充分反映了海内外同仁对弘扬《周易》文化的心情和愿望。“《周易》热”的兴起,使《周易》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说明它有十分广泛的学术价值。海内外“《周易》热”的兴起,为我们再次全面认识《周易》文化价值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许多群众中,《周易》的文化价值受到不同程度的歪曲,尤其是在不少青年人中对《周易》科学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当然这不能完全怪他们,我们从事研究《周易》的学界同仁,亦有一定的责任,没有向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年充分宣传《周易》的文化内涵。当然,《周易》是一部什么书,它的文化价值是什么?并非三言两语能讲清,但对此我只能予以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1.
谢金良 《东岳论丛》2007,28(1):205-205
《周易》作为我国古代一部特殊的经典著作,在先秦时期就得到学界的重视.两汉时期,《周易》研究蔚然成风,名家辈出,流派繁多,著作纷呈.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汉代的易学著作辗转流传至唐宋时期,大多是面目全非.郑玄作为东汉时期最著名的易学家之一,尽管所著《周易注》在当时影响广泛,魏晋王弼玄学易兴起之后,唯一能与王弼易学抗衡的是郑玄易学,但唐初纂修《周易正义》取王弼注为之疏,王弼易学成为官学,郑氏易学,日益衰微.在南宋时期郑氏《周易注》仅存《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四篇,幸有王应麟搜集一些郑玄的易学遗说,并辑成《周易郑注》一卷.到清代大兴汉学之时,惠栋、丁杰、张惠言、孙堂、袁钧、孔广林、黄奭等人重新搜集、修订郑氏《周易注》.毋庸置疑,这对于《周易》郑氏学的传承来说,的确有补苴起废、扶微振坠之功.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重新修订的《周易注》仅仅是杂糅了东汉郑玄的一些易学思想而已,而与郑玄晚年传世的《周易注》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可能是大相径庭的.令人遗憾的是,有清以来的学者,大多执着于企图还原《周易注》的本来面目,广罗穷搜,增补考正,不断翻新《注》本,始终跳脱不出传统治学的窠臼.尽管这种偏重材料版本的治学方法,有助于古老学说的真确传承,但是却容易忽略探讨学说的思想及其价值,从而掩盖了学说的现实意义.就这一视角而言,林忠军教授《周易郑氏学阐微》(林忠军:《周易郑氏学阐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8月版)一书是一部值得称道的力作,可以说是开创了易学研究的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逸者的智慧、人格、人生态度三方面探讨《周易》中的隐逸思想 ,并认为这一思想曾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古代艺术家的人生体悟和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3.
论《吕氏春秋》及其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吕氏春秋》是怎样一部书?它在我国哲学思想史上占何等历史地位?古今学者历来评价不一。从历史记载看,《吕氏春秋》也曾有过黄金时代。司马迁在其著名的《报任安书》中,曾把它与《周易》、《春秋》等儒家经典相提并论。但是后来,特别在班汉把它列入杂家著作之后,它的身价大跌,几乎到了隐迹的地步。究其原因,大概有两个方面。一是该书系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所撰写,而吕不韦在封建统治者的眼里则是一位名声不高的人物。其人名声不高,其书也就受影响。二是《吕氏春秋》被列入杂家,而杂家在  相似文献   

14.
<正> 王船山一贯重视对《周易》的研究,先后写了六部关于《周易》的著作。借《周易》思想体系以阐发自己的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有《周易外传》和《周易内传》,论述易学发展历史和研究要领的有《周易内传发例》,专门解释“大象”义理和考订名物的有《周易大象解》、《周易稗疏》和《周易考异》。王船山重视学易,同时也讲占易.他认为学易和占易对于推进人们的认识都有意义。在《周易内传》中,王船山坚持“占学一理”的原则,把占易同学易相提并论,表  相似文献   

15.
一、政府诚信悖论 "诚信"一词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自己内心的诚;二是对他人的信."诚"是对自己而言的,朱熹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1]也就是说,诚信首先是存在于人本心之中的心志形态,是一种内在的道德品质和信念,即"内诚于心"."信"是对他人而言的,《周易》上说:"人之所助者,信也."[2]所以诚信必须对他人严守信用,要言必信、行必果,即"外信于人".所以诚信是内与外的统一,言与行的一致.  相似文献   

16.
《周易》是一部哲学著作。它所反映的社会面非常广泛,内容极为丰富,凡哲学、历史、文学、战争、天文、农业、畜牧、渔猎、星占、祭祀、婚姻、居室、衣物、饮食、习俗无不涉及。可以说,这部书是一部综括周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具有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闻一多先生在《周易类纂》中说:要“以钩稽古代社会史料之目的解《周易》。”这话是极为正确的。但是,《周易》被掌握在筮人手中之后,解释其含义的权力,也就完全归属于太卜了。从《左传》中的筮例看,此时的《周易》,只具有替君主解释疑难的作用。这部书落到儒家手中之后,儒家学者又将他们的义理渗入于书中。因此,使这部书变成了一部政治教化的经典,所以《易系辞传》中说:“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平时研究它的义理,有事应用它的筮法,将义理筮法同样看待)。到了战国时代,对《周易》的认识又有了改变。例如荀卿在《荀子·大略》篇中说:“善为易者不占。”由此可以看出,荀卿是重视义理而轻视筮法的。进入汉代之后,象数和谶纬思想又渗入了《周易》,使《周易》这部书的面目,  相似文献   

17.
《周易》以卦的形式出现,它在古今中外的典籍中独具一格。对于这种独特的形式,在两千多年《易》学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卦是反映事物形象的,否定它的思想内容,此为象数派,一种认为卦是表达思想的,而摒弃卦象,此即义理派,二者各持己见而排斥异端。这里就提出一个极其现实的问题,既然对《周易》的卦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正确认识,那又怎能去正确地评价它。因此,本文论《周易》的卦,就先从如何认识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与西方的上古文化遗产稍一比较,你就会发现:在西方,从古希腊时代起,其各种社会意识形态如哲学、史学、科学、文学、美学等就已经界线分明,并沿着各自独立的道路发展,可是在我国上古时期,各种社会意识形态却往往混杂交织在一起,很难截然分开。在这方面,《周易》可说是一个典型。《周易》分经、传两部分。一般认为:《易经》约编纂于三千年前的殷周之际,而《易传》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周易》最初虽系卜筮之书,但历代有识之士都是“取其义不取其占”,把它当作一部哲学著作,但它同时又包含历史、伦理、宗教、科学、文学、美学等多方面的内容。我们今天完全可以采取苏轼提出的“八面受敌法”,多角度、多侧面地对它进行研究。鲁迅先生曾指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中,《周易》是一部了不起的书。先秦古籍中,大概没有比《周易》更古奥奇特、更复杂丰富,同时也没有比《周易》更难理解、更易被曲解的了。 《周易》是我国哲学思维发展的起点,其中的菁华可说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可惜因为它曾作为卜筮之书,披上了神学的外衣,而历代易学家又多从唯心主义方面肆意歪曲或借题发挥,由于这层层迷雾的笼罩,使后人很难认识其“庐山真面目”。 解放后,我国一些学者以马列主义作指导,对《周易》进行了新的研究,使易学获得不  相似文献   

20.
<正> 在中国教育史上,人们很少谈到《周易》。其实《周易》作为中国先秦时代的一部文化巨著,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教育思想,它涉及到学习、修身、德育、教化诸多方面。本文仅就《周易·蒙卦》中的启蒙教育思想作些探索与分析。我们认为《周易·蒙卦》是一个教育专卦,不过这里的教育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学校教育,也不是《论语》中的私人教育,它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包括了家庭教育、庠序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些教育都有启蒙的问题,所以《周易》统而论之。蒙卦的卦画是?坎下艮上。坎为水、险,艮为山、止。意为山下有险,遇险而止,蒙,从草从冢,地上草木茸蔽,引申为蒙昧,象征幼稚愚昧教化未开之人。从卦象看,山下泉流缓缓,也表明启蒙教育应照此理缓起长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