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王庆莉 《四川省情》2003,(12):39-41
随着改革逐步向纵深推进,我省农村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发展,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开辟新的农业投资来源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但任快速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尽快加以解决。最近,四川省农调队在全省不同类型地区随机抽选10个调查县进行农村个体私营经济调查(即对  相似文献   

2.
县域经济的发展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是农村居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但发展中也存在产业结构趋同、特色不够明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才和技术短缺等问题,建议采取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继续鼓励私营经济发展等措施促进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陕西农村剩余劳动力状况及转移模式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认为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合理配置是陕西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前提。通过分析表明 ,目前陕西农村经济是较典型的劳动力过剩经济 ,存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结合当前陕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三种模式 ,提出发展小城镇是解决陕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4.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行政组织,它既是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管理者,又是农村社会经济的基础和主体.近年来,我省各乡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带领全乡镇人民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得到明显增强和提高.为全面反映我省各乡(镇)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我们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利用2003年各个乡(镇)的统计资料,对我省全部乡(镇)的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作了测评,测评出2003年浙江最发达100名乡(镇),并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壮大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去年9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决定”,标志着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升。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就是要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一个很重要途径。“三农”是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现在最需要解决的是农民的收入比较低、  相似文献   

6.
劳动力无论在传统经济还是在现代经济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前一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普现用工荒,关于用工荒的根源众说纷纭,而要正确看待这一问题,就需要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概念进行合理的界定与辨析。一、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概念的不同理解目前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定义主要可分为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7.
张万英 《青海统计》2007,(8):16-18,12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向非农领域转移,是解决农村人多地少矛盾,实现农民增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建设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化隆回族自治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按照"立足省内,开拓省外"的思路,加大劳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一直陪伴着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根据经典的二元经济理论,劳动力的转移对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以及改进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法分别对我国各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水平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估算,利用估算的数据建立面板回归模型从实证角度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孟凡友 《统计研究》2003,20(7):38-5
外出农村劳动力在输出地的稳定性对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后稳定性如何 ,受哪些因素影响 ,采取怎样的措施促进其融入流出地 ,以发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社会经济效益 ,是目前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深圳作为一个移民城市 ,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例为 3∶1,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的占一半以上 ,且多数是由落后地区流入的。在深圳市这样一个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发达城市 ,流入的农村劳动力横跨时空领域大、范围广、多种民族、文化层次明显 ,他们从各自的社会经济地位、民族传统、价值观念出发 ,对生活在深圳…  相似文献   

10.
陈恒西 《青海统计》2004,(6):14-15,32
劳务经济是农村经济得以发展、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渠道之一。随着我市农村经济结构性调整,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当地劳动力吸纳有限的情况下,需要外出务工,通过劳务收入来增加家庭收入,以达到增加收入的目的,为全面了解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及收入状况,我们从全市226574户农户中,抽  相似文献   

11.
张莹平 《统计与社会》2006,(1):29-30,28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陕西省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决定”,标志着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升。县域经济就是以县域为单位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能够协调农业与各业之间的关系,统一各部门之间的力量,兼顾县、乡、村三个层次,提高统筹、协调、组织、服务的职能。解决农民的收入比较低、农业的效益比较低、农村缺乏稳定坚实的发展基础等“三农”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县域经济的发展,从而推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工程,需要财政、金融、政策等方方面面的支持.其中,产业决策选择直接影响到该县域地区的发展定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以及当地群众生活水平的改善程度,是基础性、全局性的战略部署.在全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县域农村应采取怎样的产业决策来支撑本地区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是我国"三农问题"的了一系列政策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政策的效果究竟如何?文章选用考虑剩余劳动力存在的Bruno-生产函数来对我国农业劳动力的剩余状况进行动态分析.通过测算近30年来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变化趋势,检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农业政策的实施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成效.  相似文献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定量分析的一个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人口的高额增长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现象日益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问题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探索一种科学、有效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分析模型为正确估算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吴薇薇 《浙江统计》2007,(11):51-52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以民营经济和块状经济为特色的浙江县域经济迅速发展壮大,但县域经济之间的发展路径、经济结构、产业规模则差异较大。例如,我省的绍兴县、上虞市、慈溪市为同处杭州湾南岸的三个相邻县市,区域面积和人口相差不多,虽都为经济强县(市),然而西面的绍兴县和东面的慈溪市其产业高度集群、经济规模大,而居中的上虞市则产业较为松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109个县重新排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提高河南省综合经济实力、缩小与先进省份发展差距、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战略举措。河南省委、省政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客观地反映全省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县(市)之间形成竞相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对现行《县域综合经济实力评价方案》进行修订,形成了新的《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监测方案》,并按照新方案对全省109个县(市)2003年的经济发展进行了评价排序。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考核工作的开展情况为了反映县域经济的发展状…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省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力量的投入,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继而出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向市场,突破了过去在计划经济体  相似文献   

18.
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是功能较为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党的十六大首次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鲜明地提了出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我省现有66个县(市),县域国土面积37.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83.3%,人口2380万,占62.4%。但2003年全省县域生产总值为1602.8亿元,仅占全省生产总值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想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经成为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提出了大量的转移思路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实施,对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近几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趋缓,有的地区甚至出现了劳  相似文献   

20.
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大家关心最多的就是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十七大报告提出“城乡经济礼会发展一体化”,这是对新时期我国城乡关系高屋建瓴的把握。工业化、城镇化需要的大量高素质劳动力必须从农村剩余劳动力中获得,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又亟待将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到农村。在绝大多数群众稳定地解决温饱进入小康以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伞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这一伟大的历史性任务,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如何调整好农业经济结构,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促进全社会和谐发展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