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之一。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不但需要对增长方式转变的一般性、规律性进行研究,而且需要对转变过程中将要遇到的特殊问题进行研究。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人力资源极其丰富固然是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优势,但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人口方面的一些问题却又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难点。本文从分析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及其与我国人口现状之间的关系出发,指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过程中将要遇到的人口障碍,并提出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  相似文献   

2.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人口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进行,人们愈益认识到经济增长方式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增长方式转变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经济领域,而且也涉及政治、社会、文化诸方面。人口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无疑是影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本文对困扰和阻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人口因素作初步探讨,以期对转型时期我国人口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及其可持续发展有借鉴意义。一、困扰和阻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人口因素1.人口数量多,增长速度快,不利于资金积累,延缓国民经济整体技术水平提高,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基础薄弱。尽管我…  相似文献   

3.
利用一个包含人力资本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索洛增长理论入手,分析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模型的推理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均产生不利影响。再根据理论模型的结果构造了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长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模型,收集和使用中国1990~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的推理结果进行实证检验,证实了理论模型的推理结果。实证研究还表明:(1)初始的人均GDP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说明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条件收敛的情形;(2)人力资本投资、储蓄率和劳动参与率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实现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之一,也是实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目标的需要。影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人口作为经济活动方式转变活动的主体,其规模大小、结构状况、素质高低...  相似文献   

5.
人口问题已成为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的重要问题之一,特别是我国自2000年迈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转型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主要研究人口结构与经济转型的关系,在构建相关指标基础上,利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建立PVAR模型,对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转型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认为,当人口结构由红利型向老龄化转变时,这一过程将会推动经济向消费驱动的增长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的服务化,产业结构调整在这一过程中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同时还应注意到产业结构对人口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确认识人口负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于理解和应对我国未来可能面临的人口负增长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2000-2020年数据为基础,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人口-经济系统模型,通过设立不同情景方案模拟未来人口负增长变化情况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探讨人口负增长背景下人力资本、人均消费水平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经济总量并不会因为人口负增长而减少,依然呈现上升趋势,而人口负增长对GDP总量增长幅度会产生负向影响,且随着人口负增长幅度的增大而加剧,但GDP减少幅度与总量相比数量变化并不明显;人力资本、人均消费水平的提升可以有效缓解甚至抵消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人力资本提升速度越快,经济提升力度越明显,但人均消费水平提升过快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当人均消费水平提升速度超过一定的阈值,GDP增长幅度就会减少。未来应把握好我国人口机会窗口,激发改革红利,建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人口发展相适应的综合政策支持体系,做好充分准备应对人口负增长带来的潜在挑战,推动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姜涛 《西北人口》2008,29(6):1-6
关于人口转变对于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由来已久,但是研究大多只考虑了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率对于经济增长的效应。近二十年来,许多经济学家在揭示“东亚奇迹”和中国经济腾飞等一系列经济现象的原因时。发现了人口年龄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并提出了“人口红利”的概念以解释经济发展。本文将具体介绍近二十年来理论界对于人口转变影响经济增长的相关机制的研究以及经验分析。并对这些研究的政策含义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作出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8.
蔡昉 《人口研究》2004,28(2):2-9
本文援引国际经验,把人口转变引致的不同人口年龄特征阶段看作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额外源泉,或人口红利;论证了通过高储蓄率、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和低抚养比,中国人口转变对改革以来高速经济增长的贡献;揭示了人口红利即将消失的趋势,由此提出最大化促进就业是维持人口对经济增长正面效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结构转变、制度变迁下的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已有的对人口红利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未将结构和制度的重大变革纳入模型,这与东亚及我国经济增长的现实不符。本文通过在模型中纳入结构转变和制度变迁变量,用1978~2008年的数据进行误差修正分析,计算出在结构转变和制度变迁的背景下,我国人口红利及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固定资产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技术进步,第三是制度变迁,结构变化的影响也很显著。人口红利的影响也较显著,但是其对经济增长解释力度较小。因此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未来的经济增长更需要依靠投资、技术进步、结构变迁和制度变革。  相似文献   

10.
人口低生育率阶段的劳动力供求变化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中国人口进入低生育阶段,人口低增长最终会带来劳动力供给的低速增长,以及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在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情况下,劳动年龄人口从相对比重下降到绝对数量下降,将会诱发工资率的不断上升。在劳动成本上升和养老负担加重的情况下,保持中国经济未来持续增长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加速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劳动生产率的显著提高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1.
关于人口转变对于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由来已久,但是研究大多只考虑了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率对于经济增长的效应.近二十年来,许多经济学家在揭示"东亚奇迹"和中国经济腾飞等一系列经济现象的原因时,发现了人口年龄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并提出了"人口红利"的概念以解释经济发展.本文将具体介绍近二十年来理论界对于人口转变影响经济增长的相关机制的研究以及经验分析,并对这些研究的政策含义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作出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人口红利与日本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人口红利"在经济增长重要战略机遇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日本快速的城市化进程。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的"人口红利"逐渐式微并向少子老龄化社会迈进,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口红利的结束,居民储蓄、老年人再就业、人力资本积累的增长或将推动"第二次人口红利"的出现。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其经济增长模式和人口转变模式与作为经济大国的日本都呈现出相似的情形,对日本的研究可以为中国未来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中国应充分利用当前的"人口红利"并促使"第二次人口红利"的实现,延长人口红利作用期以保证经济增长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转型中的中国,人口流迁不仅反映在社会方面,更反映在经济发展上,是人口增长、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相撞的结果。当前,面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及其所引发的一系列变化,分析我国人口流迁的历史及其趋向,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人口流动指不改变常住户口所在地的人口活动,人口迁移指人口改变其常住户口的人口活动。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划分是表面性的,经济上有一致性的目的,所以本文统称为人口流迁。  相似文献   

14.
人口增长影响经济增长的中介因素分析王秀银关于人口对经济的作用,国际人口学界虽然至今众说纷纭,但在中国,无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实际工作者,都不能否认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建国以后人口一度盲目增长是阻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70年代以来由于开展计划生育少生人...  相似文献   

15.
经济起飞与人口转变,是西方经济中较流行的两种理论,前者概括了近代社会物质再生产的发展,后者总结了人口再生产的转变。有人认为,把这两种理论结合起来,似乎就可以得出结论:人口增长会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又能自然而然地带来人口转变。提出“发展就是最好的避孕方法”,“如果把‘发展’引进第三世界,生育率就会自然下降。”这种观点迷惑了一些人。用这种理论来认识中国的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战略目标的背景下 ,在知识经济大潮的趋动下 ,人口素质以及人力资源的质量问题正日趋突出 ,人力资源的教育开发、人力资本的积累、结构优化及合理配置等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通过我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劳动力、人力资本存量及其变动与GDP产业结构的变动率分析 ;通过对未来十年实现政府经济发展目标所需人力资本增长的预测 ,论证推动未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因素是人力资本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人口红利代表的是人口转变过程中能为经济增长提供额外优势的人口年龄结构,随着劳动年龄人口在空间上的转移,会相应形成一种人口红利的空间流动。由于中国长期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人口红利的空间流动便产生了不同的区域经济效应。文章结合人口红利相关理论,对人口红利空间流动及其经济效应进行梳理与分析,并通过对人口红利在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做出的经济增长贡献及其变化差异进行实证研究,证明在人口红利式微的背景之下,存在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口红利流动推迟了东部地区人口红利向人口负债的转变,东部地区较中西部地区的人口红利机会窗口期关闭得更晚,实现了人口红利的空间补偿,最大化地提升了人口红利的综合经济效率。而东部地区人口质量红利对人口数量红利的替代进程较中西部地区也依然处于领先水平。与此同时,文章也关注到东部地区吸收的人口红利于中西部地区而言则是一种人口红利的流失,使得中西部地区人口红利受到挤兑,扩大了各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基于这一现实状况,秉持着效率和公平兼具的发展观念,文章认为应通过强化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跨区域补偿机制及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生育率下降经济后果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本文在特定的假设条件下,构建一个动态人口一经济模型,从人口作为消费者影响资本积累、作为劳动者影响生产两方面入手,分析人口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并对在特定假设条件下的人口一经济系统进行模拟,以判断中国生育率下降和控制人口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人口经济活动、人口总量、人口结构、人口素质和人口再生产等方面,通过构建人口发展方程,分析了人口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表明我国的经济增长与人口发展之间从长期看具有稳定的互动关系,短期内两者之间存在动态均衡机制。在国家人口发展战略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体制创新,实现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的转变等要求下,当前平衡出生人口性别比,进一步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提升人力资本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胡伟华 《西北人口》2011,(6):79-83,88
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复杂的,内蒙古是民族自治地方,人口有其独特性,运用OLS模型实证分析各人口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的上升及少儿抚养比的下降对1990年以来的内蒙古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作用;老年抚养比的上升、少数民族人口比重的提高对经济增长具有负相关作用;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性别比及平均受教育年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