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5 毫秒
1.
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谋略家,被后人誉为智慧的化身。他择主刘备,追随刘备征战疆场,与曹操、孙权相抗衡,完成了三国鼎立之伟业。对诸葛亮的道路选择,一直是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2.
论刘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刘备刘琳三国人物中,最著名的自然是曹操、刘备、诸葛亮、孙权。以历史功绩而论,当以曹操为首,刘、葛、孙则很难分出高下。“诸葛大名垂宇宙”,正是这大名颇使刘备黯然失色,乃至成都的武侯祠喧宾夺主,反把昭烈庙挤在一隅。平心而言,诸葛亮的主要功绩,一是《隆中...  相似文献   

3.
《阅读与作文》2007,(7):22-25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虽然与诸葛亮有世仇,但他在《三国志·蜀书·邓芝传》中还是能客观地评价:“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手指着刘备和自己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其实当时的英雄远非曹刘二人。曹操论天下英雄时,诸葛亮还未出山;另外,曹操所论对象着重于与自己地位相当的各方军阀,  相似文献   

4.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汉末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三顾茅庐”是诸葛亮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也是极具探索价值的历史事件。诸葛亮为什么不投效曹操和孙权,而唯独看中了走投无路的刘备?明明有史书记载是诸葛亮毛遂自荐,而不是刘备“三顾茅庐”?“坐在小车上、手摇鹅毛扇”,他当年真是这样的吗?  相似文献   

5.
京剧《龙凤呈祥》几乎是逢年过节必演的吉庆戏,就冲这个戏名必能讨一个好彩头。
  到底是何等样华丽美满的剧情才能配上这样一个隆重的名字,其实故事的发生是这样的:刘备久据荆州,周瑜派鲁肃前去讨还,结果在诸葛亮的周旋下只讨来一张借条。于是,孙权周瑜得知刘备之妻甘夫人刚刚去世,便又生出一计,假装要将孙权的妹妹孙尚香许给刘备为妻,把他骗过江来,将其除掉。但是诸葛亮已然将此事盘算于心,叫刘备将计就计带着四将军赵云和自己的锦囊妙计前去结亲。全剧是从刘备同赵云过江开始的,船一抵岸,他们便依据诸葛亮的计策先去拜见国丈乔玄。乔玄已从坊间知道了孙刘结亲的事,此番又先被刘备拜谒,再加上他认为孙刘必须联合才能对付曹操,所以前去找吴国太游说。孙权跟吴国太说婚事只是诱饵,他就是要胁迫刘备归还荆州,被吴国太痛斥一番。吴国太决定在甘露寺会见刘备,若能相上就纳刘备为婿,若是相不上就任凭发落。甘露寺内,刘备仪表堂堂气宇轩昂,乔玄又隆重详细地把他家和他弟兄的事向国太介绍,国太甚是欢喜,当即把女儿许给他,令择日完婚。孙权虽在甘露寺外设下埋伏,但是碍于母亲之威无法动手。这下,孙刘结亲算是弄假成真了。  相似文献   

6.
在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三国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风云变幻急骤,兵家挥戈四起。统一反统一的征战频繁,逐步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在这场波澜牡阔的斗争中,涌现出了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一批法家代表人物。作为刘备的丞相,帮助刘备打天下而登上历史舞台的诸葛亮,既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又是一个军事家。今天,我们运用马列主义观点研究诸葛亮的法家军事路线,对于批判卖国贼林彪的资产阶级军事路线,反对侵略战争,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东汉末年,荆州这个重要地区,为曹操、孙权、刘备三大军事集团所争夺,以至于公元208年发生赤壁之战。曹操败于孙刘联盟,而最后取得荆州的是孙权。刘备的失败,是由于诸葛亮战略错误所致。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中,曹操有一段名言,“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刘备问:“谁能当之?”曹操以手指刘备后自指曰:“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论者往往以此讥笑曹操过于自负,笔者则以为,三国时期曹操在历史上确实起过相当的作用,对此足以当之;而刘备则愧领了。实际上,在《三国演义》中,真正能够推动历史长河中的波澜,左右历史风云变幻的是曹操和诸葛亮。然而,“论英雄”之时,诸葛亮尚未出山,曹操还无法认识这位“卧龙先生”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9.
正这里讲的是一则三国时期诸葛亮的故事。东汉末年,曹操、袁绍、吕布、孙策、刘备等大大小小的军阀各据一方,为了争夺天下,连年混战。诸葛亮原隐居在家乡南阳。他住在茅草房(茅芦)里,埋头读书。下地耕作,不  相似文献   

10.
建安四年,曹操派刘备督朱灵、路招等人邀击北上的袁术。刘备在袁术退走后,杀徐州刺史车胄并占据下邳等城,这样他就摆脱了曹操的控制。曹操之所以派刘备去邀击袁术,应是因为他不愿意看到袁术投奔袁绍后增强后者的力量,并且选择刘备出面有助于避免他与袁绍之间的战争提前爆发,再加上他仅认识到刘备与袁术有夙怨而低估了刘备与袁绍合作的可能性。刘备公开反曹后获得了袁绍支持,这会加剧袁、曹双方的对立。曹操亲自率军往攻刘备,后者往袁谭处求救,但未果。守下邳的关羽等降曹,而刘备再失徐州。此后刘备与曹操再未有任何合作或妥协,一直坚持反曹。  相似文献   

11.
孙权在外交策略上比曹操,刘备和诸葛亮都较高一筹。他在安吴的原则下奉行灵活的外交策略,先以借荆州为代价联刘抗曹,通过赤壁之战遏止了曹军南下,奠定了三国分立的基础之后,又不惜称臣曹魏,用武力从刘备手中夺回荆州,实现了雄据长江中下游的立国理想,造成了天下三分的均势。再启,他又回归联刘抗曹的轨道,稳定了三分的均势,为开发江南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不失为一个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相似文献   

12.
诸葛亮正式登上汉末政治舞台后的二十七年间,经历了种种幸与不幸。他高卧隆中,意在择主而事。他出山后得到刘备极大的信任和尊重,是其一生中最大的幸事。但他与刘备的关系难与桃园三结义相提并论,所以又不时要受刘备方面强大干扰,这又是其不幸。他有把握让刘备三分天下有其一,却无法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又不得不以进为退,频频北伐;身死之后,无人可继任,这又实在是诸葛亮一生最大的悲剧。  相似文献   

13.
孙权是三国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和曹操、刘备、诸葛亮一样,借助那个时代为其提供的政治舞台,演出了一幕幕影响当代,流传后世的生动话剧。但在以往的三国史的研究中,人们多对曹操、诸葛亮等人投以较大关注而冷落孙权。近年来,不少关于孙权的论文相继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开了新局面。这些论文,从不同角度研究孙权,得出了许多合乎实际的结论,但有的结论则与实际不尽相符,例如,有的同志认为,“孙权奉行灵活外交,在每一个历史关头,都作出了惊人的选择”,似乎孙权在对外策略上不曾有过失误,这便未免有偏颇之处。笔者拟就孙权一生中对外策略的演变  相似文献   

14.
重读了诸葛亮的《隆中对策》(简称《策》)和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简称《令》),两相对照,有几点看法,谈出来就教于各位读者同志。 一、诸葛亮的《策》是为了帮助刘备夺取天下而提出的策略,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要达到“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的目的。二十七岁的诸葛亮,面对着刘备侃侃而谈,是那样的从容,那样的自负,认为这是为一个宏伟的事业而制订的一个宏伟计划,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这是在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时隔三年(建安十五年)曹操在自己发布的《令》中,却一再表明自己没有“不逊之志”,自己效法的是周文王、齐桓、晋文,能“以大事小”;自己响往的是周公、乐毅、蒙恬那样忠于王室的人。自己之所以还要掌握兵权,不肯让位,那是因为“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  相似文献   

15.
【说明】公元二○七年,刘备兵败退至新野,然壮志犹存,不肯就此罢休,仍“欲信大义于天下”。为此,极力搜求人才,经徐庶介绍,曾三顾茅庐,得见诸葛亮。《隆中对》就是诸葛亮在见刘备时所提出的政治路线和战略策略。诸葛亮深刻地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形势,指出曹操强大,难与为敌;孙权国险民附,人才辈出,政权巩固,“可与援,不可图”;建议刘备先消灭刘表、刘璋两股汉王室地方割据势力,“跨有荆益”二  相似文献   

16.
在《三国演义》中,三位最杰出的战略家分别是曹操、鲁肃、诸葛亮:曹操具有最远大的战略眼光,富于最卓越的战略才能,创造最突出的历史功业,成为第一位的战略家;鲁肃深刻认识汉朝命运,正确应对曹操集团,着力促成和维护孙权刘备联盟,成为第二位的战略家;诸葛亮完整规划三分天下的战略格局,毕生坚持复兴汉朝的战略目标,成为第三位的战略家。罗贯中在主观上力图使曹操妖魔化、鲁肃边缘化、诸葛亮神圣化,但是终究无法改变他们战略家身份的实际层次。  相似文献   

17.
诸葛亮为什么要到隆中隐居,本文认为主要原因是因为他生活贫困,不可能到地主经济集中的城南、城东去求田问舍,也不会到曹操占领的南阳去躬耕隐居。诸葛亮在隐居隆中10年,生活虽然十分贫困,但他意志并未消沉。他冷静地分析全国形势,对时局具有很高的洞察力和预见性,为了帮助刘备明确政治方向,提出了为后世广为称道的《隆中对》。  相似文献   

18.
诸葛亮为什么要到隆中隐居,本文认为主要原因是因为他生活贫困,不可能到地主经济集中的城南、城东去求田问舍,也不会到曹操占领的南阳去躬耕隐居。诸葛亮在隐居隆中10年,生活虽然十分贫困,但他意志并未消沉。他冷静地分析全国形势,对时局具有很高的洞察力和预见性,为了帮助刘备明确政治方向,提出了为后世广为称道的《隆中对》。  相似文献   

19.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是三国时期的重要法家代表人物。他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推行了一条反对分裂、坚持统一的法家路线。其具体策略是:以荆、益二州作为根据地,整顿好内政,同东吴孙权结成联盟,安抚西南各少数民族,等到曹操统治地区发生变故,就分兵两路,打垮曹操,进而统一全中国①。要认识诸葛亮提出的这条法家路线,必须把这条路线放到当时的阶级斗争和儒法两条路线斗争的环境中去进行考查。  相似文献   

20.
诸葛亮,这位青年时代栖身于山林的“村夫”,竟能在刘备拜访他的短暂时刻里筹划出一个统一中国的战略决策“隆中对”,不但倾倒了刘备,激发了这位汉室苗嫡图谋霸业的雄心活力,就是在今天,我们还为这一对策的远见喝采不已。诸葛亮由此取得了刘备的信赖,成为主宰刘备集团的中坚人物,而刘备死后,他实际是蜀汉政权的最高驾驭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