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先秦有两种不同的自由观,一种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自由观,它以个体服从群体为前提,以入世为主要特征,是在适应社会伦理道德以及利义规范的前提下,通过长期的人生修养实现这种自由,如孔子所谓“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另一种是以在子为代表的道家自由观,它以个体对社会的超越,以出世为主要特征,超脱现实而进入个人幻想的理想境界,获得这种自由。庄子的自由观是其本体论——“道”的反映。从老子到庄子,都把“道”当作天地万物的本源,它效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庄子终身追求一种自然天成、无为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2.
庄子精神的本质是拒斥对社会现实的价值介入并在这种拒斥中走向自然的永恒存在.因此,庄子哲学的根本特点便是生存观与生态观的二重合一,这种二重合一主要体现在:用大生态观言说人类的自由本性;这种大生态观的实质是对人类精神生态的保护与开掘;庄子哲学生存观与生态观的二重合一突出体现在《庄子》一书的叙事方式上。  相似文献   

3.
庄子自由观及其人文精神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自由观及其人文精神论纲李远杰庄子的自由观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体系,但是至今我们对之的认识尚不够充分,而对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的理解就更不充分了。本文试对之进行全面探讨。一、人何以不自由理解庄子的自由观,首先要分析,在庄子眼里,人、个人,何以不自...  相似文献   

4.
自由是贯穿庄子哲学的一条主线,庄子对自由探讨的立足点是人生的种种困境,其哲学是一种人生哲学.庄子所处的社会现实决定了他所追求的自由的飘摇无根和不可能实现,最终只能归结为一种道德理想和精神境界,故庄子的自由是超越的.庄子认为,自由有有待自由和无待自由也即相对自由和绝对自由之分,他所追求的是后者.在人生困境及解决上庄子指出:(1)人的成心的存在造成了人与人、人与物的对立,这可由以"道"观物之法予以消除,其具体途径是"吾丧我"和"莫若以明";(2)命,气和与"道"为一是超越生死困境的三种途径,即把人的生死看作是命和时,把人的存在看成是气之聚散变化,最终通过与"道"为一超越生死;(3)人的绝对自由只能归于道德境界,唯有乘道德以浮游才能解决材和不材皆不可避祸的难题;(4)代表人类文明的智慧和仁义有种种弊端,不可能挽救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唯一出路在于回归自然.庄子在现实中保持了自己的自由人格.  相似文献   

5.
自由是贯穿庄子哲学的一条主线,庄子对自由探讨的立足点是人生的种种困境,其哲学是一种人生哲学.庄子所处的社会现实决定了他所追求的自由的飘摇无根和不可能实现,最终只能归结为一种道德理想和精神境界,故庄子的自由是超越的.庄子认为,自由有有待自由和无待自由也即相对自由和绝对自由之分,他所追求的是后者.在人生困境及解决上庄子指出:(1)人的成心的存在造成了人与人、人与物的对立,这可由以"道"观物之法予以消除,其具体途径是"吾丧我"和"莫若以明";(2)命,气和与"道"为一是超越生死困境的三种途径,即把人的生死看作是命和时,把人的存在看成是气之聚散变化,最终通过与"道"为一超越生死;(3)人的绝对自由只能归于道德境界,唯有乘道德以浮游才能解决材和不材皆不可避祸的难题;(4)代表人类文明的智慧和仁义有种种弊端,不可能挽救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唯一出路在于回归自然.庄子在现实中保持了自己的自由人格.  相似文献   

6.
<正> 在中国传统的思想家中,很少有人象庄子那样,热切关注人的命运,人的自由。对自由的追求构成了庄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庄子的自由包含着两种自由:一种是指人玄想的精神自由,即逍遥游;另一种是指人现实的自由。以往的研究着眼于前者,而对后者重视不够。本文拟就庄子的后一种自由观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庄子哲学具有强烈的生存价值取向,以人的生存问题为研究对象。其生存哲学以“道”论为中心,以自然生命为本位,以实现自由为最高追求。在生存哲学的关照下,庄子特有的科技观反而出现了二律背反的现象。一面高度赞扬技术的精湛,一方面又表现出对于技术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对社会带来不良影响的忧虑。在当今科学大爆炸时代下,这种独特的生存技术观,对研究科技与人类的关系有着重要的现实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自由精神是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本文通过对庄子心物观分析,旨在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庄子自由精神的内涵和实质,进而探求庄子自由观的思想价值和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9.
从庄子到庄子后学,有其逻辑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庄子的逍遥游思想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特色。既无法解决社会与个人的矛盾对立,庄子只好安命顺世,无心无情,强调对外物的绝对不动心,以期在虚幻的尘世之外心灵与道冥合为一,逍遥而游;庄子后学继承发展了庄子的基本思想,无心己不是纯粹的不动心,意义转化为对某一现实目的的“用志”。庄子后学又通过圣人的善治有为,社会劳动群体在至德之世平等自由。从而超越了庄子反求个体生命在无何有之乡获得纯精神自由的逍遥游思想。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旧哲学家自由观批判与借鉴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唯物主义自由观。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建立在实践性基础之上,从现实的社会化的人出发,认为自由是现实的社会的人的自由,自由是人通过实践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并且实践的基础也赋予了自由的历史性、社会性、具体性、阶级性、相对性等特征。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与旧哲学家自由观的最大不同。  相似文献   

11.
庄子是先秦明确主张自由、强调个性解放的哲学家,具体来说他的自由观主要体现为下面三重境界:超越世俗利害而得自由,虚静以体道即遵照自然规律而得之自由,最后通达绝对精神之自由——"逍遥游",现从这三个方面作一梳理,以窥庄子自由观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庄子的逍遥自成一说,是庄子哲学的一种人生境界。庄子本人以此描述了一副行云流水自由无拘的图景。从自然、社会、他人、自我四个方面细致地多角度探讨《庄子》中的逍遥之境,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庄子哲学的思想精髓,对人类在社会高度物质化今天的精神自由追求,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生错综复杂,无论生存者是否愿意都不存在脱离社会环境一任自我自由自得的人生。庄子高蹈世俗,纵情傲物,追求独立自由的生活,以至人为最高人格,以无己为最佳人生境界,却又不能真正地忘怀社会,把自我的社会理想和政治憧憬融入现实或非现实的人生,使他的人生观念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人的生理、心理条件,成为通达理想社会境地的重要一环。这样,所谓淡泊人生的庄子哪里能够淡泊,在仿佛不注重人生的外衣下,一部《庄子》充满了养生理论。  相似文献   

14.
<正> 庄子哲学与禅宗产生于不同的时代,属于不同的理论形态;但后人却常常把两者联系在一起。这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这两种理论之间确有某些相通之处,表现之一是两者的自由观有许多相同性。本文试对庄禅自由观的同异性作一粗浅的探讨,从中找出其理论得失。一、庄禅自由观之相同性追求自由是庄子与禅宗的宗旨,而他们的自由又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自由是一种超越。庄子哲学的最大特点在于相对主义。社会的动荡,战争的频发使庄子感到一切都那么不确定;统治者的欺诈、盗世者的虚伪又使他感到一切都是那么不真实。这种不确定  相似文献   

15.
庄子的“自由观”是庄子人生哲学的集中体现,也是庄子人生理想的最高境界,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当代大学生承受着较大的学习和工作压力,反映出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很多。借鉴庄子的“自由观”,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完成理想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16.
庄子自由观的本质是与自然相联系的"道"的体现,它具有超越性,超越感情、超越社会、超越物质需求与物质存在,而且超越认知能力与想象力所能达到的一切境界,是一种大的人生智慧,是对不平衡文化结构的补充,也是对于功利风行的现实社会的警醒。  相似文献   

17.
庄子在洞察社会现实之后,指出人生中充满人与自我、人与外物的矛盾,而所有社会困境均是人力所无法扭转之必然。为此,庄子只好以"命"来解决人与社会的矛盾,主张人要安命无为。庄子认为,人虽在社会中生活,但要追求精神上的逍遥自由,他提出"缘督以为经"的具体处世原则,主张过一种超脱世外、又混迹世中的游世生活。  相似文献   

18.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和魏晋时期的玄学大师郭象都提出了各自的逍遥观。庄子的"无待逍遥"是一种主观的精神的逍遥,是一种不受限制、无拘无束的自由;郭象的"逍遥"是"适性"的,是一种现实的物性基础上的逍遥,他对庄子的"逍遥观"既有所继承,亦有超越。  相似文献   

19.
庄子为人处事的态度,似乎有两个完全不同的方面:一个是完全的出神状态或所谓"坐忘",完全逍遥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面;一个是完全的融入社会,完全顺应社会的要求。庄子有一种对现实社会的彻底绝望,这一绝望可能含有反抗社会的意味,同时也会导致行动上的软弱无力。庄子为人处世思想确实有自相矛盾和冲突的地方。他希望在精神绝对自由和社会的绝对不自由之间保持一种平衡,这只不过是一个注定无法实现的理想而已。  相似文献   

20.
庄子自由观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由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庄子哲学探讨的核心问题。庄子立足于现实的种种困境,以实现人生的逍遥游为最高境界。基于这一理想,庄子提出了安命论、齐物论、体道论三种超越人生困境、实现精神自由的途径,从而为后人追求自由指明了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