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和物质、能量并称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物质和能量归入了物权法领域,而信息是由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信息法加以调整.法律上的信息是指能为人所支配的,来自于人自身或能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的数据资料.信息仅指对认识的表达,没有表达出来的认识不是法律视野中的信息.可根据不同的标准将信息分为不同的法律类型.  相似文献   

2.
对信息本质的分析和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信息论自1948年美国数学家中农发表了《通信的数学理论》一文后,得到了迅速而广泛的发展,至今,据统计人们对信息的理论现已有十五种之多,有从通信领域来认识信息的,也有从热力学等不同学科中来认识的,再后便是把信息放到物质意识等哲学问题中,从不同的哲学角度来理解信息。本文试图对现在较为常见的七种信息概念作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人对信息本质的浅见。  相似文献   

3.
再论信息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信息作为物质与能量的存在和运动的形式及其表征,既是客观环境中事物的物质与能量的存在和运动所表现出来的形式及其在自组织系统中的反映,又是自组织系统产生的用以规定环境中对象事物的物质与能量的存在和运动的形式的东西.自组织系统的处理信息的控制程序把上述客体的被动的信息(输入)和主体的施动的信息(输出)连接起来.控制程序作为有组织的整体化的主体信息,通过归纳整理在处理个别的零散的信息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而形成,并变动和发展.根据处理环境信息得出的控制信息能否实现预期的行为目的,自组织系统认识环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着自组织的生存活动.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人类的认识是一个逐步向客观真理逼近的过程,是一个无限发展的系列。我们日常所说的认识中的确定性、精确性的含义,只是一种理想化和抽象化的模型,一种近似正确的反映,对它们的理解和追求越固执,可能就会离现实和真理越远。若按信息不守恒的原理来看,同一物质和能量可以有不同的信息,人类认识必然带有不确定性。认识的不确定性是客观事物具有的信息不守恒所表现出来的事物变化发展的特性,值得我们很好地认识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产业界落实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立法界与司法界越来越重视信息保护法的今天 ,学术界却出现了对“信息”的歧异并发表在贵刊 2 0 0 3年第 4期上 ,使人感到十分诧异。从 1 980年 ,人们就开始普遍使用“信息社会”这一概念 ;1 990年至今 ,“信息高速公路”、“信息公开”、“信息化”等等 ,更是口头及书面使用率均越来越高的日常用语。本来 ,对于“信息”是什么 ,已经属于无需多言的。客观世界由物质、能量、信息构成。“信息是物质的属性” ,“信息离不开物质”等等 ,到此为止如果还说得通 ,再往下论去 ,得出“信息不能同物质分离” ,…  相似文献   

6.
邬焜 《晋阳学刊》2012,(3):88-92
信息表征的并不仅仅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所以不能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有无来肯定或否定信息现象的存在。任何事物都同时既是物质体,又是信息体,不能在二者中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因为不同形态的信息的品级有高下,又有其在宇宙进化过程中先后生成和发展的历史,所以,信息形态也有其自身的进化和退化史。我的相关理论并不是用对中介物的认识去取代对事物本身的认识,而只是强调说对事物本身的认识必须通过事物生发出来的信息场的中介才可能达到。不能把"质与量"和"质量与能量"相提并论。客观的并不都是物质的,客观世界中同样存在着作为第一性的物质和作为第二性的客观信息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信息在当今社会中是一个使用频率颇高的范畴。由于信息本身的复杂多样性 ,以及人们对其认识的程度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以致理论界出现了众多的关于信息的规定 ,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且能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定义 ,甚至没有从哲学认识论层面将其本质特征系统地揭示出来 ,这致使人们在运用信息范畴时易造成混乱、模糊。基于此 ,文章在考证分析目前出现的关于信息规定的不同观点之基础上 ,对其进行梳理 ,分别从日常生活层面、科学层面和哲学层面对信息加以规定 ,并在哲学层面总结概括了信息的主要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8.
普适性哲学范畴的信息概念可以弥补申农信息论的缺陷。弄清信息的定义、特征以及信息与物质、能量、时间、空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可以为人们科学地把握信息概念提供从科学技术层次到普适性哲学层次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9.
三论信息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的完整功能存在于客体感知信息和主体操作信息的相互转换与交流之中.客体感知信息是来自客体的、反映客观环境中物质与能量的存在和运动的状况的信息,主体操作信息是主体产生的、引导主体在客观环境中追求其目的的实践活动的信息.通过主体控制中枢的信息处理,前者转换为后者,通过主体感受器对主体的操作活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反映,后者转换为前者.两种信息相互依赖和促进,客体感知信息提供能动主体制定操作信息所依据的材料,并检验操作信息实施后所取得的效果;主体操作信息通过其实施,检验感知信息反映客观环境状况的真实性,并开辟新的认识视域.总之,能动主体是通过观察其与客体世界的相互作用来认识世界的,这使两种信息的相互转换和交流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0.
信息的哲学定义和信息功能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一壮 《河北学刊》2006,26(1):92-96
本文结合分析信息的本质提出了如下的信息概念的哲学定义:信息是客观世界中物质和能量存在及变动的有序形式,以及自组织系统对于这个形式的能动的反映和改组。此外还探讨了信息功能的重心随着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发展所发生的历史演变:从报道何种可能性变成了现实性到促使合理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  相似文献   

11.
社会生产是一个人与自然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变换,获取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只能象自然本身那样发挥作用”按自然的规律决定自己活动的目的、手段、方式、方法,改变自然客体的物质形态。这样,人们为了利用和改造自然,就必须认识自然,人对自然的关系就必然要表现为实践和认识的两种关系。表明人对自然的实践力量的客观标志,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表明人对自然的认识力量的主要标志,是科学的发展水平。在这里,科学和物质生产力都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力量,互相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2.
邬焜关于信息本体论的学说早已指明,所有物体的现存结构都是载负信息的物形编码形式,信息场——信息的同化和异化——信息体,这就是信息自在运动的逻辑。在感觉发生时,主客体之间存在着某种能量场的中介联系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我们的身体感觉是一种宏观感觉现象,而我们主司感觉的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却只能是通过神经电脉冲的微观活动过程来实现。这样,在我们对宏观事物的感知和神经系统的微观电脉冲活动之间便应当有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转换过程,而这个转换过程只能由宏观事物所生发出来的微观能量场来作中介。主体是人,〖JP2〗不能把主体看作是纯粹的主观性存在。主客体有中介的相互作用必然引起相互的改变。人的认识必然依赖外部信息对主体感官的作用,无论这种外部信息是主动作用于人的感官的,还是通过人的干预和开发之后才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物质和信息都各自拥有各自的质和量,当代信息科学和信息哲学提出了信息质的划分和信息量的计算方法,这并不意味着就取消了物质的质和量,就架空和取消了物质。认识的种系发生和个体认识结构的建构都必须以信息凝结为中介,这正是当代生命科学和认知科学所揭示的科学事实。用信息过程解释实践,并不等于用信息代替实践,正如用物质过程解释实践,并不等于用物质代替实践一样。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仅对霍有光先生在《邬焜先生“信息价值论”质疑》一文中呈现出的六条批判逻辑的凭空杜撰和缺乏科学常识的性质进行了点到为止的阐明。通过这一阐明重申了如下基本观点:一切事物都是物质体和信息体的统一体;从主客体通过中介信息场发生相互作用的理论中推不出“客体本体没有信息”的结论;主体信息不等于主观信息,主体首先以一般物的存在性在自在水平上与外界交换信息;在劳动者、工具和对象之间存在着微观中介能量场的相互作用,这种微观中介能量场可以载负相关的信息;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粒子,就是同一粒子在不同的瞬间也会具有不同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论当代信息技术进步对哲学认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电子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人们社会实践认识来源和发展的新问题。信息意识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表现在信息意识作为意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客观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 ;作为信息实践的产物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 ;与人脑的相互作用等三个层面。从认识来源和认识的运动规律来看 ,收集处理信息的活动成为人们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构成了重要的后天性特征 ,开阔了认识与实践交互作用的空间与时间 ;作为信息的决策需求推动律、信息指数增长律、信息加速传播律、信息非均衡涨落波动律等必然渗入认识过程中。因此 ,要求认识主体需要在自主性、信息素质、认识可积性和可传递性、智能性和思想性、开放性和可交流性、生态性等六方面加以提高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系统概念还是事物概念,都既可以描述物质现象,也可以描述信息现象。“客体”和“主体”是信息认识论中的基本概念,在信息本体论关于信息自在活动的理论中不会涉及“客体”和“主体”这对范畴。不能因为信息以物质(质量或能量)为载体,信息就成了“变相的物质”,“质量和能量”与“质和量”这两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通过中介的相互作用的理论并不排除事物内部的相互作用,并且,在事物内部的相互作用中同样有中介场的传递。如果没有中介场的活动,事物之间、事物内部的组分之间则必然会是相互隔绝的,它们不可能发生相互作用,也不可能有什么演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全国各地的信息产业纷纷兴起,国内信息市场发展很快,活跃的信息市场,加速了信息产品的消费,促进了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对信息产品本身也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国内信息市场兴起不久,有许多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需要研究和探索.本文就信息产品的理论价格问题谈点个人粗浅的看法.一、信息产品价格形成的特点信息产品与物质产品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信息产品价格形成与物质产品价格形成相比也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正确地认识这种特点,才能合理地确定信息产品的价格.  相似文献   

17.
邬焜 《学术界》2002,(2):60-91
本文讨论了古代哲学和经典物理学以实体概念所阐释的物质范畴与现代科学与哲学以客观实在概念所阐释的物质范畴之间的区别 ,并按照古代哲学和经典科学所坚持的物质、能量二分法的原则对物质思维、能量思维和信息思维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和阐释。在此基础上 ,本文从古代哲学、经典物理学和现代科学的多重维度上探讨了人类物质思维、能量思维、信息思维发展的历史进程 ,通过这些探讨具体描绘出了人类科学思维方式的三次大的飞跃。  相似文献   

18.
信息论是在我们的时代崛起的一门新兴科学,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认识的深化,它对于我们时代的重要性正如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所说:在我们的时代,不懂得信息就无法生活。因此,把我们的时代称为信息时代,把由电子技术革命而引起的新技术革命称为信息革命是不足为奇的。 信息科学起源于电子学和通信技术,它和计算机科学及自动化技术紧密联系。它是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方法,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系统的信息如何获取、加工、处理、传输和控制的过程和规律的科学。从哲学的角度看,信息的概念已经逐步被纳入哲学范畴之列,被放在与物质、能量并驾齐驱的重要地位。信息科学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理论思维空间的拓展,即从认识比较基础的物质、能量上升到比较高级的信息阶段,信息、物质、能量三者共同构成了现代哲学与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  相似文献   

19.
现象是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的辩证统一和逻辑展开。就认识的客体来说,它只是无限时空中人们仅仅能够觉察到的极其狭小的一小部分,而且这一小部分客体又因其内部结构和外部的不同联系而表现出多种多样的特征。这些特征是形成现象的客观依据。主体在认识这些客体的特征时,通过视、听、嗅、昧、触觉等生理条件以及知识、意志和仪器等其他条件。认识外部客体的特征,而主体的感觉器官因其内在结构和功能不同而以不同角度把外在客体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冲动,通过不同方式和途径,转  相似文献   

20.
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的产业革命已经或正在兴起,经济信息成为重要战略资源的意义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深刻地认识。今天,在我国,信息活动正在由一种自然过程转化为一种意识过程。大家较普遍地从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信息差距是一切差距的根源。开始由不自觉、半自觉到完全自觉地采取有力措施,从各方面加强经济信息工作。这是一种令人欣慰和兴奋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