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果洛地处高寒地带,受社会发育程度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制约,现代教育起步晚,初等教育发展缓慢。如何使果洛牧区初等教育走出低谷,制止滑坡现象,这是果洛每一个民族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根据笔者在果洛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认识,我认为,要使果洛的初等教育积极稳步地健康发展,必须从牧区实际出发,在理论指导与实践方面应该坚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以寄宿制小学为主,多元形式投存,积极稳妥地发展果洛牧区小学教育。果洛地域辽阔,面积有75700平方公里,但人口却只有12万,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1.6人,以游牧为主。这…  相似文献   

2.
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根据少数民族牧区、边远山区以及经济不发达地区 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和教育比较落后的特点,为帮助这些地区发展教育,提高各民族的文化素质,促进脱贫致富,面向农村、牧区、边远山区招收少数民族学生的一类专门性学校。寄宿制民族中小学以公办助学金为主,实行全日制中小学教学计划;学生享受助学金,有的还享受困难补助或减免学杂费和书本费;全寄宿制民族中小学学生食宿完全在学校,生源覆盖面广, 大都建在县城或乡镇以上地方,而半寄宿制民族中小学学生不完全在校食宿,招生范围相对而言也小…  相似文献   

3.
李云昌  江凌 《中国民族》2010,(8):76-76,F0003
红原县邛溪“易地育人”寄宿制学校是四川省阿坝藏区一所全日制小学,前身是红原牧区第一所帐篷小学。四川省为了消除大骨节病对藏区下一代健康的影响,实施了病区“易地育人”工程。2007年,学校实现了整体搬迁。  相似文献   

4.
甘肃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十分落后,全省民族地区仅有小学302所,学生1.7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4363人,不到学生总数的1/4;仅有的两所师范学校,只有105名少数民族学生;适龄儿童入学率只有5%;边远牧区几乎没有什么学校,民族地区特别是牧区95%以上的人都是文盲;东乡、保安两个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回顾凉山中、小学30多年办学实践,民族地区举办三类寄宿制民族班(校)是一条成功之路。凉山幅员辽阔,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在国家财力物力都还很困难的情况下,提倡村村办学、寨寨有校是极不现实的。所以,1980年以后,凉山决心调整中小学布局,大力推行三类寄宿制民族班(校)。即乡中心校举办半寄宿制高小民族班,区中小学举办普遍寄宿制民族班(校)和县城中小学校举办重点寄宿制民族班(校)。目前,已有三类学校310所1137个班、33245人、占全州少数民族中、小学生总数124442人的26.72%。以半寄宿制,普遍寄宿制、重点寄宿制计,各有11870人、12196人、9179人,分别占三类寄宿制学生数的35.7%、36.69%、27.61%;以小学、初中、高中生数计,各有22083人、8675人、2487人,  相似文献   

6.
<正> 寄宿制民族学校是我国民族地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办学形式,它对民族地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振兴民族经济产生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从一九八二年开始,湘西自治州在抓普及初等教育和大面积提高中学教育质量的同时,就着手抓了寄宿制民族中小学建设。几年来,全州共创办寄宿制民族中学16所,寄宿制民族小学31所。寄宿制民族学校的产生,丰富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内容,注入了新的活力,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如: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学,十年来为高  相似文献   

7.
<正> 苗家山寨,道路崎岖,坎坷不平,寨落零散,苗族小学生读书难,苗族学生家长,由于历史的原因,绝大部分是文盲半文盲,缺乏对子女的教育,苗族子女成才难。如何解决这两难问题,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想了许多的办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们花垣县吉卫民族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几年的实践证明:民族寄宿制学校是解决“两难”的最好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牧区,如何发展民族教育事业?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狠抓初等教育普及的经验,为回答这个问题探索出一条新路子。这里地处青藏高原边缘的高寒地区,由于历史及自然方面的原因,教育十分落后。解放前没有一所学校。50年代末期,全县有了一所中学和一所小学,基层办了几所牧读小学和帐篷小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9年间,这个县已有中学2所,有学生436人;小学12所,乡级寄宿制小学8所,有学生1530人。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中,曲玛县积累了哪些成功的经验呢? 用合同形式保障适龄儿童的入学率,靠两  相似文献   

9.
农区、半农半牧区是西藏社会结构的主体,农牧业经济也是我区经济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10年改革,西藏农区、半农半牧区的社会经济有了较大、较快的发展,这种形势,自然而然对当地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促成了改革和发展当地教育的共同趋势。作为建立于经济基础之上的教育,我们应该坚持从实际出发,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同社会大环境结合起来,与当地经济建设联系起来,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努力发展与农区、半农半牧区经济势态要求相适应的学校教育。一西藏农区、半农半牧区的社会现状及其教育现状西藏农区、半农半牧区是以生产方式和经济形…  相似文献   

10.
托起百里瑶山希望之光——江华瑶族自治县民族寄宿制中心校管理的调查李吉佳江华瑶族自治县是湖南省唯一的一个瑶族自治县,对发展民族教育,历届县委、县人民政府都十分重视,在人力、物力等方面都给予大量的投入,使自治县的民族教育跃上了全省的先进行列。全县共有小学...  相似文献   

11.
玛曲县曼尔玛乡位于甘南州玛曲县东端,是一个纯牧业乡。全乡有牧户882户,人口4109人。(1986年)总面积约为170多万百,有各类牲畜13万多头(只)。甘南藏族自治州有名的寄宿制小学——曼尔玛小学就建立在曼尔玛乡政府的所在地。该校实行寄宿制教学已有六年,为甘南藏族牧区小学逐步实行寄宿制提供了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要发展民族教育,必须在民族地区大力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寄宿制学校是符合民族地区实际的行之有效的办学形式,它极大地改善了民族地区的教育状况,整合了教育资源,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缩小了城乡差距,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教学和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民族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党和国家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先后创立了不少具有特色的民族教育办学模式,这些模式包括民族地区集中建校办学模式、农牧区寄宿制和半寄宿制办学模式、专门开设民族学校的模式、在普通学校设立民族班或预科班的模式等等。特别要指出的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创立了边疆民族教育内地办学模式。这一模式开始于全国内地西藏班(校)的开办。内地西藏班、新疆高中班及其依托的边疆民族教育内地办学模式是我国民族教育领域内的新事物、新范型,边疆民族教育内地办学模式在国内外引起了巨…  相似文献   

14.
中央民族大学附中是全国唯一面向56个民族招生的寄宿制民族中学。学校成立94年来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少数民族人才。现有1130名学生,来自18个地区,46个民族成分。少数民族学生远离家乡,肩负着父母、民族的期望。由于民族风俗不同,家庭社会影响不同,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不同,因而从民族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角度,本着尊重、理解、激励原则及时妥善地解决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自治区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十年,是开辟民族教育发展新阶段的十年,是全区民族教育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的十年。民族教育的主要成就(一)初步形成了各类教育配套的民族教育体系。从民族幼儿教育来看:目前全区已有少数民族幼儿园99所,在园少数民族幼儿19230名。与十年前相比,增加近4倍。从民族小学教育来看:由于调整了小学布局,与十年前相比,小学减少了1188所,但在校少数民族学生达到43.6万人,增加了57252人,增长了15%。其中蒙语文授课生达到24万人,占蒙古族学生的64.8%牧区已有297所小  相似文献   

16.
我省藏族地区的教育,是民族教育的重点,而牧区教育又是藏族教育的重点.牧区既有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的区域特点,又有冬春定点居住,夏秋随畜群游牧的生产特点。这些特点反映了牧区教育的困难程度。近几年来,从牧区的实际出发,我们确定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量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湘西自治州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但农村学校在设施设备、师资力量、办学水平等方面与城镇学校呈现出越来越大的差距,难以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尽快摆脱这种局面,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湘西自治州从2004年开始,响亮地提出要抓好高标准寄宿制学校建设,把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作为优化义务教育总体布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农村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8.
刘如云 《民族论坛》2005,(10):58-59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是国家为扶持西部贫困地区“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攻坚而设立的专项工程。即从2004年起,用4年左右的时间,在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的前提下,新建、改扩建一批以农村中小学为主的寄宿制学校,使各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均衡化,办学行为规范化;使确需在校寄宿的学生能进入具备条件的寄宿制学校学习,从而缩小各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的差距,提升农村薄弱学校综合办学能力,实现西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一、湘西自治州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由于经济和历史的原因,湘西自治州教育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保山地区民族教育事业得到稳步发展。目前,全区各类学校共有民族教师1036人,占全区教师总数的6.1%,在校民族生2708人,占全区在校生总数的8.3%。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在93%以上,普及率、及格率均达省颁标准。寄宿制、半寄宿制民族小学、初中班也办得很有起色,培养出了一批具备一定文化素质的毕业生。保山地区师范学校、民族干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阿坝州基本形成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教育框架。13个县高完中、片区初中、乡中心小学、村级小学布局合理。县有教师进修校,州有师资培训基地。寄宿制和双语教学从小学到高中已相互衔接和沟通。全州现有幼儿园54所,在园幼儿9741人;小学1237所,学生100990人;初级中学46所,学生25639人;高完中18所,学生6501人;中等专业学校6所,学生2017人。全州共有教职工10339人,中学高级职称108人、中级职称520人;小学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1202人;特殊教育职称1人;中专高级职称58人、中级职称120人。教师各项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