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萌 《新天地》2011,(5):24
著名诗人臧克家,在纪念鲁迅逝世时写过一首诗《有的人》。诗的开头四句是:"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开头的四句诗,常常被人们引用,借以说明生命的长度并非由  相似文献   

2.
诗魂,这样孕育产生——《有的人》探魅崔石岗臧克家的哲理诗《有的人》,“是作者在新中国写下的第一首诗,也是一首登上了高峰的诗”①。它以深邃的思想力量和隽永的艺术魅力叩击着读者的心灵。这首诗对“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两种人的描绘...  相似文献   

3.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是我国著名已故诗人臧克家在《有的人》一诗中的句子,是他于1949年11月1日,在北京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写的。  相似文献   

4.
余绍成 《中华魂》2014,(16):19-21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相似文献   

5.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作为战士的臧克家先生56年前为纪念作为战士的鲁迅而写下的广为传诵的经典诗句,如今,它也是我们纪念这位山东大学杰出校友的最好献词。臧克家先生是诗人,是杰出的世纪诗魂,但他首先是一名战士。战士自有战士的情怀和风采。在臧老魂归天国的告别仪式上,我们又一次当然也是最后一次领略了这位战士的情怀和风采:灵堂里,我们听到的不是令人肝肠寸断的低沉哀乐,而是生命旋律激昂涌动、爱国热情澎湃不息的《黄河颂》协奏曲;我们感到的不是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人世的深情留恋,而是一位战斗了一生的志士发出的最后“怒吼…  相似文献   

6.
兵团故友     
《新天地》2007,(3)
记得一位诗人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我这些故去的兵团战友属于后者。一我刚返京上大学时,常收到战友来信,每次总是异常兴奋地  相似文献   

7.
臧克家同志是我们熟悉的文艺界的老前辈,是一位正直的学者,爱国的诗人,同时也是当代的散文家和小说家。 他今年已经八十岁了,写作生活已有五十五年,是我国有成就的老作家。臧克家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体现了中国革命作家的战斗方向。 从本世纪三十年代起,臧克家首先以诗歌闻名于世,在人们的心目中他是位“著名诗人”,一些文学史家在史书中也主要论述了他多年在诗歌创作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而对他  相似文献   

8.
臧克家作为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艺术追求在二十世纪的中国诗坛有其独特的个性与价值。他的现实主义个性化特质,突出表现在意象化的细节真实描写和诗歌语言方面的“苦吟”风格。  相似文献   

9.
生命对于人都是一样的,但生命的价值却各有不同—— 有的活着,却已经死了;有的死了,却永远活着。 有的未老先衰,有的老而弥坚。 占今中外,这都不乏其入。 但能创造生命奇迹,105岁的高龄还怀抱鸿鹄之志,为教育事业殚精竭虑昼夜操劳的,在这个大千世界上,我知道有这样一个人——他就是山西孝义市政协名誉主席、私立五爱学校董事长兼校长侯佑诚。  相似文献   

10.
人固有一死,作为活着的儿女亲属乃至机关团体单位,给死者以应有的安葬或追悼,在情入理。 听老者们说,解放前的人死了,富者是要气气派派安葬出殡的,而平民百姓,有的只能用苇席卷出去埋了;某报一则“史海钩沉”说,皇亲国戚死了,不仅烧纸人纸马、童男童女,而且含珠戴金,旗幌锦簇地送葬;文革前后那些年亲眼所见,不论谁见了,或土葬或火葬,无论如何是不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25(4):i001-i001
周扬是个复杂的人物 ,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坛上一位具有特殊意义的文艺理论家 ,人们对他和他的理论一直众说纷纭。《周扬的位置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建构》指出 ,周扬与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 ,他既是这一思想有力的阐释者 ,在一些时期又与这一思想体系发生冲突 ,最终导致了他在“文革”中的命运 ;文艺为政治服务 ,是周扬文论的归宿 ;对周扬文艺思想的研究要放在整个中国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体系内进行考察。《左联初期周扬文论的贡献与偏向———兼论与“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就周扬在左联初期文艺活动进行了…  相似文献   

12.
上官鲁氏是《丰乳肥臀》中的女主人公,一生多灾多难多苦,有些苦难巨大得超过了其应有的承受力,但她从来都没有真正地被苦难所吓倒,表现出了一种世所罕有的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生命状态。上官鲁氏这一人物形象既具体、生动地诠释了中华民族普通民众中普遍存在的“好死不如赖活着”、“死也要活着”的生活理念,又彰显了生命意志和生命力的坚韧、顽强,也形象、生动地诠释了“向死而生”的哲理,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唯一性”。  相似文献   

13.
赵海明老人是太原市中心医院的离休干部。1988年,他离休后,凭着高超的中医、针灸术,义务为人们治病。他总是说:"受了党多年的教育,每个月领着几千元的离休金,无忧无虑的,身体又好,不服务社会不服务人民,能说的过去吗?"他把"活着干,死了算,决心献身救死扶伤第一线"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要为人们的健康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正>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过去是一读而过。在讲授它的过程中,产生了三个疑窦:一是司马迁死于什么时侯?怎么死的?二是原本是不是一个誊清稿?三是他所说的“名山”究竟指的是哪个地方?关于第一个问题,即司马迁之死,王国维在《太史公行年考》中说:“史公之卒、绝不可考。”因之,自清末至今的所有学者,一谈及他的生平,都说“卒年不详”。过去,人们妄加猜揣,有的说,可能遇暴疾而死;有的说可能象杜甫一样,死于出游途中;有的说,可能是没有面目见人,隐居起来了。我认为,他可能是被汉武帝暗害而死的。  相似文献   

15.
“活着尽忠,死了尽孝。”年事渐高的许世友,念念不忘这句话,经常挂在嘴边上讲。 许世友公开讲“忠”、讲“孝”,引起不少人的非议。这不奇怪。一般人确实很难理解:作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许世友,怎么会同旧中国的“忠臣孝子”联系在一起呢?  相似文献   

16.
人的死,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人的快乐,有的高尚,有的平淡,有的卑鄙。火车司机马杰师傅的快乐是高尚的。他的快乐在我心中永存。他不是高官,不是富翁,不是影星、歌星,是天津东站机务段普普通通的一位机车司机,是我的好友之一。商业大潮兴起之后,有些原本非常贴心的朋友,特别是升官、发财的朋友,身上多了“豪华”,脸上多了“庄严”,却少了平普、亲切。他们在我心中越走越远。普普通通的机车司机马杰虽已去世五载,却没有走出我心中一步。尤其是他之“快乐”,让我感到是我的心灵之花,常开不落。1949年1月16日晨,朝阳灿烂,心潮沸腾,我随…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0月17日晚,被誉为“民族良心”的文坛巨匠巴金老人离开了我们。虽然巴老自1993年起就住进医院卧床不起,并多次说过“我为大家活着”这样无奈的话,但他作为我国当代最长寿的男性作家,恐怕是不争的事实说起巴老的长寿,当然原因多多,淡泊名利、永不消沉、笔耕不辍恐怕是最重要的三大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任何时代的文学评论都是一个关于意义的故事。或追寻或消解,意义总作为一个缺席的在场被谈论。(一)在西方,继十九世纪“上帝死了”以后,二十世纪又有人惊呼“人死了”。(当然人并没有死去,仍一代代活着,正如尼采宣布一种上帝话语的终结一样,福科指的是“人”的话语的终结。)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人”之死成了西方广泛关注的话题,人道主义话语在西方已不再荣光,漂亮少女变成了大灰狼,但在新时期,中国文学批评家却不合时宜地与狼共舞起来。采用人道主义话语主要源于当时的社会现实,基于对“文革十年”的深刻反思。文革是一次…  相似文献   

19.
在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毓龙街道洋中社区,提起王金怀,人们赞不绝口。他是一位“资深社工”:为社区服务多年,却从未拿过报酬,居民们说他是“编外社工”。邻居说他是个好人:只要有人请他帮忙,无论早晚他都乐意。他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一头花白发,身形略瘦,总是笑眯眯的,说话声音不大,让人觉得和蔼可亲,邻居亲切地称他“王爹爹”。  相似文献   

20.
被浙江省追授为“党的好干部”称号的兰溪市原农经委副主任杨东海,生前曾这样开导他的妻子:“人生难免一死。但一个人活着就应该活得有质量。如果每一年都活得实实在在,有点事情干出来,尽管只活了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