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今年3月底4月初,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非洲6国,这是美国政府的一次重大的外交行动,它表明美国对非洲的重视,屯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克林顿此行的“见面礼”是美非贸易法案,该法案旨在建立新型的“美非伙伴关系”。克林顿的非洲之行标志着美国对非洲战略的转变。本文从分析克林顿此行的特,走出发,着重论述美国对非洲战略转变的内容和原因。  相似文献   

2.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在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美国官方把这一事件归咎于中央情报局提供了错误的情报。从克林顿总统到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从北约的将军到五角大楼的发言人,他们全都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一次失误,但对中国人的无辜遇难却并没有丝毫内疚,反而要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其他人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来支持北约的轰炸。这不能不让人猜测克林顿等人在公开场合所表示的"遗憾"、"歉意",是否发自内心,是否仅仅是在做样子给人看。美国领导人的这种表现自然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慨,美国媒介如今最关心在中国的美国人是否会有危险。CBS电视网5月9日上午通过电话专访了美国驻华大使尚慕杰,请他论讲北京学生用石块袭击美国大使馆的情况。ABC电视网的著名主持人,驻白宫首席记者唐诺森(Sam Donaldson)则在专访中国驻美大使李肇星时一上来就问:"你能保证在北京和中国其他城市的美国外交人员的安全吗?"李肇星表情严肃地回答说:"你们一直在谈你们大使馆工作人员的安全,我很奇怪为什么你们不问  相似文献   

3.
汪斋 《山西老年》2014,(1):23-23
一次,周恩来接见的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做马路?”他听后没有急于用刺人的话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马路。”这个美国记者仍不死心,继续出难题:“总理阁下,在我们美国,人们都是仰着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低头走路,这又怎么解释呢?”周总理笑着说:“这不奇怪,问题很简单嘛,你们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当然要仰着头走路了,而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当然是低着头走了。”  相似文献   

4.
巴要求调停 印总理拒绝 巴基斯坦外交部长阿尤布汗5月31日表示,巴愿意接受联合国或是美国的调停,以结束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核竞赛。 他说:“我们已要求联合国秘书长设法让印度人同我们坐下来,解决克什米尔问题。我们也向克林顿提出了请求。”  相似文献   

5.
值得警惕的“克林顿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6月中下旬,克林顿在科索沃战争结束之后到欧洲跑了一趟,21日在斯洛文尼亚郑重其事地提出了一个人称“克林顿主义”的新概念。克林顿对他的“主义”所下的定义是:“这是一个我希望将来能得到确认的重要原则。如果国际社会有力量阻止种族灭绝和民族清洗,我们应当加以阻止。无辜的平民不应当由于他们所属的宗教或民族或种族而成为屠杀的对象”〔1〕。因此,所谓克林顿主义就是美国据以进行海外军事干预的原则,其核心是“人道主义干涉”,实质是谋求以武力为后盾,强行推行西方的“民主”、“自由”价值观,构筑21世纪对美国有利的世界格局,阻挡世界…  相似文献   

6.
新安全结构 克林顿总统曾在一年中4次前往欧洲。总统对此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是为了强调一个客观而很少被认识到的事实:从超越美国对欧洲承担的传统“义务”的意义上说,美国已成了一个欧洲大国。半个世纪来,美国参与欧洲事务,一直是欧洲大陆保持均势的必要条件之一;在21世纪,欧洲仍需要美国积极参与其事务。反过来,一个不  相似文献   

7.
侃洋人     
区别一个美国人问我:“你看中国人和美国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我说:“你们与人接触,首先是拉开距离,然后选择;我们是先混在一起,然后区别。我们的麻烦是往往绞成一团,人与人之间关系比较琐碎;你们的麻烦往往是孤独。”这位美国朋友点头称是。我指着桌上的菜说:“你们就像你们的菜,这是鸡,这是炸马铃薯条,这是柠檬。全部分开摆,由你选着吃;我们就像我们的菜,都切碎了,拌在一起炒,还嫌粘不到一块儿,再勾上些芡粉,这样味儿才出来。”美国朋友听了大笑。权利西方重个人意志,事事要自己选择决定;东方传统重官方意志,便寄厚望于父母官的仲裁。对…  相似文献   

8.
读者广场     
中国著名作家梁晓声在写给美国总统克林顿的一封信中说,他以前对美国有不错的印象,而且在克林顿性丑闻期间写过表达同情的文章,但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的野蛮轰炸尤其是对中国驻南大使馆的导弹袭击,打碎了他心目中原先的印象,提出要重审自己对美国的印象和态度。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总统选举期间,布什先生从克林顿政府的对华友好关系(可用“战略伙伴”一词概括)中捞取了许多政治资本。这个概念于1997年在华盛顿会议上由比尔·克林顿和中国主席江泽民第一次提出,1年后克林顿访华时又得到了发展。这是自1989年天安门风波之后美国总统首次访华。布什先生反对这种提法,他说中国是“战略竞争者”。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发表时,美国总统的选举结果成已揭晓,但对今后亚洲的形势和日美关系这样的长期预测来说,不会有重大影响。今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在外交政策方面几乎没有什么重大分歧,尤其是日美关系方面,1996年4月桥本和克林顿会谈以来,坚持和加强日美联盟的方针获得了民主与共和两  相似文献   

11.
一条猎狗将兔子赶出了窝,一直追赶它,追了很久仍没有捉到。牧羊看到此种情景,讥笑猎狗说:“你们两个之间小的反而跑得快得多。”猎狗回答说:“你不知道我们两个的跑是完全不同的!我仅仅为了一顿饭而跑,它却是为了性命而跑呀!”  相似文献   

12.
吉米·卡特总统的非洲政策曾经遭到国内保守势力的不断抨击。他们指责非洲政策制订人不从美苏竞争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非洲问题,指责他们患了严重的“地方主义毛病”。他们说美国政府在其利益受到严重挑战时没有采取传统的措施,即没有动用武力,以致于让全世界都普遍感到美国的虚弱与无能。  相似文献   

13.
陈鲁民 《中华魂》2013,(13):22-22
今年2月3日,是农历小年。李克强同志在内蒙古包头火车站候车室看望返乡农民工时说:“你们为了过上好日子,在外打工不容易。我也当过农民,懂得你们的辛劳。我在政府工作,也是给你们打工。”这番话,朴实、真切而亲热,一下子拉近了双方距离,说得农民工们心里暖洋洋的。我们听着,也觉得热乎乎的。  相似文献   

14.
克林顿在担任美国总统期间,有一天,他到一家医院视察,一个十多岁的学生从人群中挤到总统跟前,呆呆地看着总统什么也不说。克林顿弯下腰来问:“孩子,你有什么事吗?”小孩挠了挠头,说:“我想得到总统先生的签名,您能满足我吗?”克林顿高兴地答应了孩子。  相似文献   

15.
8月24日晚,庄严雄伟的纽约联合国总部会议大厅灯火通明,安南秘书长、7位副秘书长,2000多位各国使节、外交官及各方嘉宾云集于此,座无虚席。著名指挥家陈燮阳手中的指挥棒轻轻一举,丝竹回响,鼓乐齐鸣,中国民族乐团演奏的民族交响乐经典名曲"喜讯传边寨",拉开了"2000年中国文化美国行"大型文化交流活动的序幕。江泽民主席、克林顿总统和安南秘书长为活动题词祝贺。安南秘书长说:"音乐是和平的食粮。"克林顿总统说:"艺术具有超越地域、语言和文化障碍的力量。"正如江主席所说:"此次中国文化美国行活动,为美国人民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而我们正要借着这个窗口使美国人民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从而对中国有进一步的、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情感和友谊。  相似文献   

16.
绅士汤姆     
彭波 《华人时刊》2006,(9):87-88
刚到英国留学的时候,我跟汤姆是邻居,汤姆曾在北京留过学,会讲半生不熟的汉语,我们常在一块交流,英汉混杂,彼此成了一对好朋友。跟汤姆成为朋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汤姆跟我一个姓。他有个中国名字叫“彭湃”,我知道了后,问他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他眉头一扬,“你听说过彭定康吗?我随他姓。”我虽然对彭定康没有什么好印象,可我对“彭湃”这个革命先驱历来非常尊重,所以,对汤姆也有种特别的感觉。汤姆曾问我,他这个中国名字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我说,你叫的这个名字是一个革命先驱的名字,很尊贵的。他听了非常高兴,问我在中国彭湃的故事,我对他讲了,他边听边摇头,表示对彭湃的行为不理解。为了不影响我们之间的情绪,我只好把话题岔开。他高兴了,说:“你姓彭我也姓彭,用你们中国人的话说,我们是哥们,我知道你们中国人是比较讲究同族同宗的。”在谈起两国之间的区别时,他说中国人聪明,我非常自豪地微笑着,他看了,有些不高兴,说:“你们的聪明表现在内心复杂。”我让他说得具体点,他说:“有一次,我们公司从中国定了一批工作服,刚开始价格没有定下来,经过许多次谈判,最终才签定了合同,没想到,等工作服供货后才发现,这批工作服没有袖子。没法穿,公司便跟中国人交涉,可按合同,供的是衣服,上面没有说明有没有袖子。中国人没有错,你要的价格  相似文献   

17.
美国现任总统小布什对前总统克林顿颇有点嫉妒,其中缘由,除了老百姓更喜欢克林顿之外,还因为小布什的父亲老布什总统也喜欢克林顿,弄得小布什只得自我解嘲:“我父亲现在最喜欢两个人,一个是我,另一个是克林顿。”  相似文献   

18.
当有人象我这样对你们说,史学家的下一个领域将是政治史,你们一定会惊愕不已:你在开玩笑吧。因为,如果说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我们确实得到过一个教训的话,那么,这就是:政治史已经过时了,它是纠缠于表面事物和短暂现象而不能自拔的一门不屑一顾的学科了。迈克尔·坎曼在《往昔》一书的序言中曾写道:“政治史已不再是史学研究的焦点,这一说法看来是公正的。”保罗·古德曼也指出,最近,《美国历史述评》在评估美国历史学的成就和前景时,没有登载过一篇政治史方面的文章,许多读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今年6月25日到7月3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对中国进行了长达9天的国事访问。这次访问是继美国总统布什1989年2月访华后9年来又一位在任美国总统访华。克林顿总统此次访华与去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江泽民主席访美一起揭开了中美关系史上的新篇章。在此期间,本刊记者采访了6位美国人士,他们中有著名的美国电视主持人兼白宫记者,有白宫摄影师,有美国资深记者,还有美国外交官及美国公司总裁。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很大一部分是从这些人的眼中得来,因此,他们对中美关系的看法,对中国的看法就显得至关重要。我们把他们的看法如实地呈现给读者…  相似文献   

20.
今年元月18日,美国各大报刊都在显赫的位置刊登了克林顿总统为澄清性丑闻而宣誓作证的照片,自此展开了围绕克林顿私生活问题的新闻大战。8月17日克林顿在电视上公开承认与前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有染后,媒体表面上一直维持的客观事态反应者的角色发生逆转,就克林顿应否下台迅速分裂为两大阵营,致使这起丑闻案背后的国内政治和党派斗争的火药味空前浓烈起来。透过媒体的喧嚣,更耐人寻味的却是绯闻案的幕后。媒体炒作:令人“作呕”有深厚影响力的美国媒体在调查克林顿性丑闻的整个过程中,虽尽量维持客观报道,但内部传统促使其不自觉地推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