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法治社会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综合多种力量才能有一定的建设基础.我国人多地广,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同,随着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法治社会就是希望人们在法治的环境之下,共同谋取发展,一起踏入全面小康社会.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在步入法治社会时面临着两大挫折.因此,我们只能根据国情出发,寻找发展对策,建设好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2.
经历了长期高速增长之后的吉林经济,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任务。对吉林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所处的法律环境研究,可以对促进我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企业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完成建设东北亚股权投资聚集地的目标,促进振兴老工业基地总目标的实现。我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正处在起步发展的阶段,对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设立法律环境也在进一步的健全过程当中。通过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看出设立法律环境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是高校的三大只能之一。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来看,大学已经成为推动地方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与科研要与地方对接,地方政府应积极营造有利于高校服务地方建设的平台,在促进地方高校与地方发展互动双赢的过程中,充分发挥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社会、经济以及文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在法治建设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以及不断完善为依法治国的实现创造了优良的环境条件,然而通过对我国基本国情的分析可知,依法治国的实现还欠缺充分、完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负债规模在急剧膨胀中出现了规模增长过快、运作不够规范等问题。风险防控的关键是从政府、银行、平台三个层面分别解决和管控,综合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管控财政风险、金融风险、经济风险。市场经济本质是法治经济,因而需要综合运用三种手段。管控风险的行政法、财政法和金融监管法律制度资源是平台风险管控的长效机制,也是破解平台风险体制机制难题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领域的指导思想,我国的法律也是在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础之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而毛泽东法律思想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法学和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的具体表现,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进行中国化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主动继承与发展.当前,我国社会义法治理念及法制设取得初步成就也就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的,是对毛泽东法律思想的积极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去物质形态化与可持续发展 经济和环境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因为正是通过经济发展,我们对环境施加影响,而环境既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资源又是发展的结果。事实上,那些把经济置于首位的国家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和经济对环境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法律素质的提高是全民族法律素质提高的前提和基础,而决定法律素质的关键因素应是法律信仰,法律信仰是法治精神得以形成和法治社会得以实现的关键。本文试就如何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进行探讨,寻求切实可行的培养途径,以促进法治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法制到法治,老生常谈,社会转型,和谐大同,法律这种强制性的行为规范将扮演自己新的角色。遵循中突破,秉承中发扬,现状出发分析中国法治发展。  相似文献   

10.
法治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法治文化是是立法的思想和心理基础,是正确使用法律的思想保证,是公民守法的心理基础。法治文化建设对国家的稳定发展,保护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高校的法治文化培育是我国法治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本文通过论述高等学校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高等学校法治文化的培育策略。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建设要求加强全国人民的法治观念.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国家的法治进程受到其法治观念的直接影响.近些年发生的一些列事件表明大学生的法治观念仍需加强,所以对于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养成和提升需要足够重视,培养大学生具有法治观念、拥有法律信仰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2.
应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及地方高校服务经济能力弱、学生就业能力差等态势,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华锐学院积极探索转型之路,学院确定了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从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和对外合作交流等方面推进转型发展,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地方经济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新生力,正在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作为培养人才重要基地的高校,服务地方经济是其三大职能之一,本文以京津冀经济圈为背景,对地方经济发展与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以服务地方经济,合理进行人才配置为目的,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思想决定出路,发展关乎兴亡。河南省柘城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夯实各项服务举措,使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相互协调、同步推进,不断为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吹响了全县经济发展迈向新征程的进军号角。  相似文献   

15.
法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完善法制是对和谐社会的支撑,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依赖于法律制度的推进,必须借助于法治建设。法治社会不等同于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应当是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社会发展目标,是党和政府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和谐社会的所有问题都必然归结于法治问题,或者与法治密不可分,法律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必须依靠法律来推  相似文献   

17.
中央政法委、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旨在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法律人才。《意见》中所说的卓越法律人才是指应用复合型、国际型、基层型人才,是司法实践中能够将理论、规范、社会环境和治理目标协调与平衡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京津冀作为环渤海经济地区的核心,是中国经济发展,科技发展以及文化发展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但是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京津冀地区人力资本水平差异较大,人力资本结构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人力资本水平阻碍着地区的经济发展.笔者分析了京津冀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关系,并提出具有可实际操作的若干人力资本对策,以探讨京津冀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促进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是基层治理的重点。农村“法律明白人”是有法治信仰、法律知识、能积极参与法治实践的村民,并且依托其天然的地缘因素和乡土情怀,是促进乡村自治、法治和德治融合的重要“生力军”。但从目前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的实践来看,“法律明白人”培养依然存在培养效果不明显、培养范围有限以及参与法治实践不足等现实困境。为保障乡村“三治”融合治理的有效实施,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加强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扩大培养范围、加强培训力量、完善参与法治实践的配套机制是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逐渐向法治国家进行全面转型时期,这样就使我国法律界需要更多的人才,才能满足法律部门的需求,并能够为国家治理、建设经济和和谐社会提供一定的法律人才。在高校开展法学课程,按照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多元化的教育,但是目前法学教学方法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就法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作用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