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有着近13亿人口的大国,且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是人口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一是农村人口基数大;二是实行家庭经营,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三是农村人口正处于大规模流动之中。加强人口管  相似文献   

2.
定向转移——解决农业剩余人口问题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统计资料预测,到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除去乡镇企业吸收的人口和农业生产所需人口,我国农村将剩余约3.5亿人口。农业剩余人口的出路问题,在今后的50年,甚至更长时间,都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  相似文献   

3.
<正> (一) 根据国家统计资料预测,到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除去乡镇企业吸收的人口和农业生产所需人口,我国农村将剩余约3.5亿人口。这些剩余人口大量涌入大城市和城镇,将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习惯做法是,采取行政的措施,对城镇劳动市场进行全面的清理,整顿和压缩非农产业的农村户籍用工,腾出位置,安置城镇待业人口,而对农村剩余劳力,则强调以农村内部消化为主。这种传统做法,反映了现行户籍制度所强调的身份论的要求。但是,这种从七十年代起就不断开展的,在劳动就业上压缩农村人口,保证城镇人口的做法,客观效果并不理想。政策收紧时,农村人口被挤出城镇,  相似文献   

4.
有的同志认为,只要经济上去了,人口出生率就会降下来,因而,全力抓生产比“一手抓生产,一手抓人口”更明智。我认为,这种看法有很大片面性。第一,我国人口增长太快,主要是农业落后,而农业人口又占我国人口绝大部分比重,要使经济发展达到人口出生率能够自发下降的理想的程度,至少是二十世纪以内无法实现的事。第二,我们面临建国后第二  相似文献   

5.
<正> 建国以来,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农业已经走上合作化的道路,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集体经济。但从生产力方面看,仍然具有小农经济的一些特点,农业生产主要还是手工劳动、体力劳动。因此,不少农民依靠增加人口、增加劳动力来发展生产、治穷致富的想法还相当强烈。农业实行生产责任制后,这种思想在新的条件下又有所发展,许多人以为人口多、劳力多,可以多分责生田、早致富,因而总想多生孩子,增加劳力。单纯依靠增加人口、增加劳动力发展生产,发家致富的思想,是小农经济条件下人  相似文献   

6.
1949年,我国有5.4亿人口,1990年,我国大陆人口增长到11.33亿,41年间增长了1.1倍。由于增长速度过快,导致人口问题成为困扰当代中国的一个重大难题。在影响人口增长的诸因素中,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四十一年来经济因素是怎样诱发和决定着人口的剧增呢?解放后,经过50年代初的土改,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户,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但是也带来了小农经济一  相似文献   

7.
<正> 这里所说的人口结构,不是泛指人口的各种构成,是指人口社会构成中的从业结构。如所周知,人口结构反映经济面貌和生产水平。我国十亿人口,八亿农民,这样的数量,这样的结构,反映了我国经济面貌还比较落后,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农业人口,是指从事农业生产以维持生活的(包括由他们抚养而未参加农业劳动的人)全部人口。按照我国的习惯说法,是指不吃商品粮的全部农村人口。从世界范围来看,近三十年来,各国农业人口的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我们可  相似文献   

8.
<正> 劳动人口的发展趋势,是受前一时期出生人口的规模和速度决定的。三十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出生人口都在2,000万以上。这就基本决定了目前和未来三十年间的劳动人口的发展规律和速度。从1967年以后,解放当时出生的人口,都陆续进入了劳动年龄,需要安排就业。现在,我国农业劳动人口已有三亿多,按目前的耕地面积(15亿亩)和机械化水平来衡量,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基本上达到了饱和状态,部分省份,已经出现了人多地少的局面。面对这种客观实际情况,尽管人们做了很大努力,发展多种经营,但是,仍然感到劳动人口不好安排。我国城镇劳动人口已有剩余,据统计,1980年全国城镇待业人口已达2,500万左右。由于前三十年出生的人口多,必然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 在世界很多国家人口急速城镇化的同时,我国30多年来人口城镇化发展缓慢,乡村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一直稳定在80%左右。1982年人口普查时,我国市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0.6%,10亿人口8亿是农民。农村人口比重过大,不仅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农业生产率乃至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且不利于人口数量的控制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加速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对于贯彻我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是非常有利的。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发表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正> 《中国人口经济思想史》(张光照、杨致恒编著),是我国第一部人口经济思想通史。全书36万多字,全面地、系统地阐述了我国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上下两千多年的人口经济思想的历史演变过程,是人口思想史研究领域中一项新的具有开拓性的成果。首先,作者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自身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两种生产原理为指导,从人口与经济、人口思想与经济思想的结合上进行研究,而不是一般地阐述人口思想。他们把历史上各种代表人物的人口思想与经济思想联系起来,把经济思想作为说明人口问题的理论依据,使两者有机地溶为一体。这种阐述和研究的方法是本书的一大特点和  相似文献   

11.
<正> 一、中国农村劳动力的现实问题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现实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劳动力剩余目前农村劳动力剩余率高达40%,约1亿人左右,本世纪末将会有2.4亿待转移。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特点是隐性失业。我国农业生产管理比较落后,特别是联产承包分田到户,基本处于传统管理阶段,没有制定科学的劳动定额和时间定额,田间劳动没有  相似文献   

12.
<正> 世界观察所《1986年世界情况报告》指出,自1950年后,有40个发展中国家7亿多人口每人平均粮食生产量下降了。每人平均粮食生产量下降,在大多数国家也是生态环境恶化造成的。由于人口政策失败或者根本没有制订人口政策,致使粮食需求量不断增加,并且破坏了农业供应体系。事实上,人口增长加速了生态环境恶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人口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四化成败和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从我国人口生产的实践来看,之所以造成目前这种严重的人口问题,与我们在理论上对社会主义人口生产目的认识不清有很大关系。本文拟主要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对人口生产目的一般,私有制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人口生产目的,以及我国人口生产过程中的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方法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10.82亿人口。我国人口的分布各地极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性是人口分布的普遍规律,来自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历史条件等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郑浩海在《农业经济问题》1985年第5期上撰文,题为《农业、农村人口比重过大导致的三个严重问题》。文章提出:我国30年来农业、农村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一直稳定在80%左右,绝对数从4亿增到8亿,翻了一番。初步看来,农业、农村人口比重过大,已经导致并将继续加重三个严重问  相似文献   

16.
我国8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比重之大为世界所少有。而且我国农业人口基数大,特别是建国以来发展速度惊人。1979年同1949年相比,我国的农业人口增长了81.9%,而耕地面积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减少。我国可用于农、林、牧业的土地面积大约有66.5亿亩,占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民以食为天”。食物主要来源于农业。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11亿多人口,9亿多在农村。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的比重。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纵观全球,人类社会自己造成的人口、环境问题,向人类自身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地球上的资源颇有不堪重负之势。因此,资源、环境、人口问题成为当今世界和国际社会普遍关  相似文献   

18.
<正> 联合国1988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的第六届《世界生产力与科学联盟》大会上,根据有关指标为各国妇女排列了位次。当时,中国被排在第132位,这种落后状况是我们想不到的。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50亿的世界人口中,中国占了11亿多。人口众多与相对较低的妇女地位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过程中,妇女地位高低的综合性因素已潜在地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逐步摆脱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的束缚,开始实现了向商品性农业生产的转化。这一转化,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生机。在农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国广大农村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  相似文献   

20.
目前,农村人口控制存在两大困难:原来的人口控制目标难实现,农民对某些人口控制方法难接受。怎样扭转这种局面,使人口控制工作登上一个新的台阶?这就需要在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指引下,创立一种控制我国农村人口增长的新机制。这种新机制就是农村人口生育、生产、生活、生态综合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