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分析日语和汉语外来语在概念、历史、吸收方式等方面的异同,阐述日语和汉语在外来语利用方面的利弊,以及日语和汉语外来语的使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其目的是分析总结日、汉外来语的特征,以利于更好地学习和使用外来语。文章还指出汉语在外来语的引用过程中应借鉴日语吸收外来语过程中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
日语外来语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明治维新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日语中吸收了大量的英语、法语、德语等词汇,即外来语.因而在日语学习中外来语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文章从日语外来语的发音特点、词义演变、和式合成、性质分类以及外来语在现代日语中的运用等方面,分析了日语外来语的特征和规律及其在日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并对如何牢固掌握外来语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日语语言学界对术语"外来语"界定的不一致反映出该术语外延的模糊性,这种模糊性体现了"外来语"范畴各成员之间的典型性梯度.从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来看,这种典型性梯度源于"外来语"范畴的原型效果,而该原型效果是由日本人关于"外来语"范畴的理想化认知模式所促动的.  相似文献   

4.
日语语言文字是由汉字、平假名、片假名共同构成的 ,汉字是由中国引入的 ,而片假名组成的单词大多是引入的外来语 ,外来语在整个文字发展过程中对日语及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简要叙述日语外来语的历史渊源及外来语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对日语语言及日本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现代日语中有许多外来语,这些外来语大多来自英语。这不仅反映了现代日本人崇尚欧洲文化的倾向,更重要的是这些外来语丰富了日语词汇,使日语系统明显地具有某种“开放性”,有利于吸收、融合其他民族的异质文化。  相似文献   

6.
外来语是伴随着西方先进文化和科技进入日本社会的,尤其近年来,日语词汇中外来语数量急剧增加,并且使用频繁.外来语不但丰富了日语的词汇,其本身还具有与日本传统的和语、汉语词汇不同的语感,给人以新颖、时髦的感觉,在日本年轻人中非常流行.因此,外来语的学习也就成为日语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读解日语外来语的社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人善于吸收外来新鲜事物,他们的"拿来主义"非常实用,兴趣尤其广泛,语言方面也不例外.在日本社会里,外来语已被人们广泛使用.往日的外来语,今日的片假名语,在语言形式上的特殊性、使用者的语言心理以及交流过程中的"功"与"过"等也成为日本人和日语习得者共同关注、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外来语就是从外国或他国的语言中吸收、同化,被本国借用并被社会普遍接受后,在本国家的日常生活经常被使用的语言。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必然会根据时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日语外来语的阶段演进,反映出语言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日语在吸收外来语过程中,不仅促成了日语在标记和语音方面的改变,也改变了日语原有的传统促音音变规律和构词法规律。日本人善于模仿和学习,能够对一切优秀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并加以整合,这对一个国家的迅速发展是极为重要的。研究了日语外来语形成与发展的几个阶段,并从语言学角度、心理学角度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日语外来语阶段演进与日本社会生活变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日汉外来语的来源、特点、关系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日汉外来语有很多相同之处:大多来自英语;词义通常缩小;多为名词。不同之处是日语吸收外来语是采用音译,汉语多采用意译;另外日本人和中国人使用外来语的心理因素也不同。研究过程中还发现自古以来,日语和汉语是互相渗透,互相吸收外来语,互相促进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日语的外来语体系是一个对外开放的体系,从古至今都在不断地吸收外来词汇。在当今信息化时代,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外来语更是源源不断地进入日语。日语外来语数量的增加与当代社会发展和民族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和制外来语是为了方便交流而根据日语的造词法创造而成的日语词汇。由于和制外来语大部分都来自英语,所以也称作"和制英语"。和外语原词相比,和制外来语的词形、语音、词义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通过实例分析,考察和制外来语的使用现状和造词规律,并对其语义获取进行读解。旨在对学习者掌握和制外来语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汉语网络流行语中日语借词的借用类型,对现阶段搜集到的词语进行了分析整理研究,发现有"音译"、"意译"、"汉字借用"、"拉丁字母借用"、"特殊语法结构借用"和"特定动漫作品词语借用"六个类型。提出了如下观点:汉语网络流行语中的日语借词虽数量繁多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有规律可循。这些本存在于日语中的词语得以被汉语母语者借用并传播的一大重要原因是日本ACG产业的发达及以学生为主体的青年网民对ACG的热衷与喜爱。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汉语和日语在文字表记领域都使用汉字作为重要表记符号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时期是汉语吸收日源外来词的一个高潮时期,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史无前例,后无来者。20世纪80年代以后至今,汉语对日源外来词的吸收也从未停止过。由于各种文化、语言的原因,这一时期被吸收进汉语的日源外来词在意义上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异,研究这些日源外来词意义方面的变异,对研究近代中日之间语言文化的交流状况,以及对研究汉语本身的特点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日语和制外来语是指日本人以简化、改造的手段吸收他种语言中的词语并使之日语化,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词语.日语和制外来语大部分来自英语,和原语相比,在形式、语音和意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们反映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民族心理,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促进了日语和日本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 ,大量的外来语引进日本 ,形成日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外来语使用过程中与固有的同义词有着同通与不同的一面。外来语的普及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域外借词指属于“汉字文化圈”的日语、朝鲜语和越南语等诸语言在历史上从汉语借入的字词。域外借词数量巨大,保存了借用时代的汉语词义,是汉语历史词汇的活化石,对于汉语词汇史研究具有重大价值。汉语词汇史、方言词汇和域外借词三者结合起来研究,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在汉语外来词的范围及定义方面久存争论。本文试从怎样看待意译词及日语借词两个问题出发,分析外来词的范围,并对外来词的定义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日语的词汇中有大量外来词,表现出"兼容并蓄"的性质.形容词属于日语用言之一,从构词的角度来看,具有封闭性特征,和其他主要词类相比,一般认为日语形容词不太发达.但是日语中存在不少功能不同的形容词性词缀.表现出形容词丰富多彩的一面.日语合成形容词属于派生形态,而非复合形态,这是由于形容词的形态特征所导致的结果.从构词形式来看,形容词的构成一般也不涉及省略、混成等其他构词形式.通过小句词化形成形容词的语法操作颇为普遍,小句词化是词的词缀化结果.  相似文献   

19.
回鹘文《金光明经》是一部译自汉文的佛经,在译文中大量地使用了汉语借词。文章将以Ceval Kaya整理刊布的土耳其文版《回鹘文〈金光明经〉》为底本,运用译音对勘法,穷尽回鹘文《金光明经》中的汉语借词,通过汉语借词与回鹘文译音的对比,归纳汉语一回鹘语的对音规律。该研究不仅可以帮助建立回鹘语和汉语的语音对应关系,探讨回鹘语从汉语借词的途径和规律,而且也可以提供汉字音值的音韵学直接材料。  相似文献   

20.
在对汉语、英语和日语大量法律语料(主要涉及立法语言中的词汇)进行实证分析基础上,分析了法律语言中本族语与外来语共存的社会根源、法学根源及哲学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