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政策有了重大调整和创新,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多予、少取、放活","两个趋向"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我国开始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的历史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着眼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克服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应对全球共同问题的挑战以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紧迫性;论述了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大农业投人力度,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力加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难点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破解"三农"难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是当今世界上发展中国家中普遍存在的一个历史性难题,对我国来说,解决好“三农”问题既有特殊的难度,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但新农村建设中还有诸如农民增收、户籍改革、经费投入、提高农民素质、保障进城农民工合法权益等难点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和处理。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历来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并对解决"三农"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江泽民同志的这些思想,对于指导我国解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江泽民"三农"思想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这对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构想,分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加强农村公共服务的迫切性,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方面列举了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供给之间存在的差距,并提出了解决上述差距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的迫切需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7.
《江海纵横》2006,(5):15-17
2006年开春,200多位省级主要领导干部齐聚北京,参加中央举办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共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计。胡锦涛同志在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3月份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着眼于加快推进现代化、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的一项历史任务。它不仅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更得到了…  相似文献   

8.
城乡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新目标和新模式。成都市的城乡一体化准确地反映了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成功探索。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的实质在于农民的能力贫困,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培育农民可行能力或自我发展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从培育农民的可行能力入手,提高农民把握和创造机会的能力;培育农民可行能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和延续,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国民经济及现代化发展的障碍,也是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二元经济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机遇,有利于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可以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最终彻底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以农民为主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农民为主体的内涵,从理论层面、现实层面、国内经验和国外经验等方面阐述了其中的原因,提出了保证农民主体地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农村文化建设、农民文化生活单调等问题,提出以下解决目标:用新思想、新观念培养新农民;其次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再次增强农民文化需求;最后努力提高农村文明程度,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牢固的基石。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法制建设问题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但在现实中却还存在有关"三农"的法律法规亟待健全、村民和"村官"的法律意识亟待提升等诸多问题。从当今农村法制环境现状上看,农村的法制建设还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强化农村立法、提升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提高"村官"的法制观念,完善农村法制建设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研究及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公布和发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破解“三农”问题治本之策,已经成为一个令全社会高度关注的主流话语.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的系统工程。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必须注重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的实践具有代表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八大矛盾:农村公共事业建设资金供需失衡、农业风险自担与农业快速发展、持续增收困难与生活充裕、道德滑坡与建设文明乡风、脏乱的卫生环境与村容整洁、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削弱与民主管理、农业支援工业以及农村补贴城市的现实格局与以工补农以及城市支援农村方针、农民较低的科技素质与现代农业的高科技含量等。破解上述矛盾的办法主要包括:按有轻有重的原则使用支农资金、发展符合农村资源禀赋结构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构建农村物流网络、积极举办农贷和农业保险、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强农村党组织和文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是组织和动员广大群众为实现自身利益而奋斗的强大武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功能。这种激励功能主要表现在信仰激励、目标激励、道德激励、政治参与激励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传统群众文化 ,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困难 ,亟待抢救和建设。学术界应走出片面追求群众文化史学价值的误区 ,面对社会 ,广泛调查 ,分析原因 ,分门别类对其进行改造、扬弃、重构 ,大力开展创造和实验 ,建设既适应现代社会又保持传统特色的新型的有生命力的群众文化  相似文献   

19.
搞社会主义,在农民占多数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广大农村,必须发展集体经济、走合作化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发展集体经济,坚持集体道路,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真正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道路,也是全面建设小康农村、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在我国的广大农村,没有集体经济的家庭承包经营,只能是“农户小规模经营”,实质上是小农个体经济。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小农个体经济是没有出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