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焦栋 《经营管理者》2014,(33):16-17
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上市公司开始着手实施股权激励计划,随着证券市场不断发展,履行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它作为解决当代企业内部委托(代理问题的一种长效机制),使企业管理层及核心员工还有公司股东的利益相互紧密的联系起来,达成激励对象与股东双赢,为了代理成本的减少,促进企业的长效发展。自从股权分置变革以后,股权激励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识。本文最初介绍了当前的设计理念的现状分析、股权激励的概念和股权激励计划,分析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和选定的相关数据,进而得出创业板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问题有,股权激励业绩指标的选择不合理,评价体系不完善,导致出现高管短期行为;股权激励选取的模式过于单一,脱离现实;行权价格不合理,导致行权价格高于股票市价;限制期较短,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削弱激励作用。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完善股权激励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股票股权激励作为有效解决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长期激励机制,在我国部分上市公司中逐渐得到应用,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框架和现实背景下,股权激励的模式与国外较为成熟的激励模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激励的对象、数量、行权条件等方面尚需进一步完善和修正。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但由于人力资本产权特性及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对其所有者的激励与约束成为人力资本管理的核心及新经济时代上市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股权激励在结合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方面具有其他激励机制无法替代的作用,在设计股权激励方案时应关注受益人、行权价格、激励数量和行权时间等4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2006年初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为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创造了条件。本文首先分析股权激励制度的作用以及目前在我国的实施环境,然后对我国2006年的股权激励状况及财务激励效应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薛中行 《经理人》2008,(9):112-112
企业在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时,一般采用ROE(净资产收益率)作为一个重要的行权考核指标。其实,这也为企业再融资与股权激励之间的“悖论”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2011-2016年发布股权激励计划的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激励效率的角度,探讨公司规模、成长性及产权性质等异质性要素如何影响公司股权激励工具的选择。研究发现,公司规模能够显著影响股权激励工具的效率,大型上市公司更适合使用股票期权,而小型上市公司更适合使用限制性股票;且公司成长性越高,上述匹配关系对股权激励效率的影响越显著。对于国有上市公司,选择股票期权作为股权激励工具比限制性股票更具有激励效率。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相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选择了典型的三家上市公司,分别从股权激励规模、成本摊销、信息披露等三个方面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各上市公司对股权激励方案实际应用探索的脚步在不断加快,诸多公司为了加快提升公司业绩,相继实施股权激励方案,以保障公司长远发展。文章通过对中顺洁柔公司两次股权激励方案的介绍,采用杜邦分析方法,将其与造纸行业平均水平的绩效指标进行对比,探讨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对中顺洁柔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并具体分析股权激励方案实施期间对具体绩效指标的影响程度及时效情况。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股权激励方案作为重要的激励措施,被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所重视。其不仅能使管理层更好的发挥其作用,还能为上市公司节省更多流动资金,使流动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本文主要从股权激励概念及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必要性、实现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设计措施出发,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设计进行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我国上市公司股权体制的发展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股权激励模式是从西方引进的新型股权管理模式,企业运行情况、市场经济背景、企业管理制度不同,其股权激励模式的实行效果不同,所以目前我国各大上市公司应用股权激励政策的效果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基于此,本文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和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和实行效果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实践中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涌现。为了提高股权激励的有效性,以委托代理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为理论基础进行分析,上市公司在实践中股权激励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资本市场建设还不完善、股票期权制度不合理、缺乏有效的职业经理人市场、考核指标落后等,建议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完善现行的股票期权制度、建设上市公司经理人才市场、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完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2.
实行股权激励机制形成的职工薪酬转换为企业股份,宜按行权股份公允价扣除职工行权款的差额形成企业成本费用;非股权激励方式形成的职工薪酬转换为企业股份,宜按行权股份的公允价抵扣职工薪酬。按行权股份面值确认企业获取职工投入的资本额,行权股份公允价大于其面值和代扣个人所得税后的差额形成企业接受职工薪酬投资的资本溢价。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业绩型股权激励实践,研究公司是否对经常性与非经常性损益进行分类操纵。本文发现,近20%的观测(公司方案—年)在待权期内年度业绩考核时"踩线"达标行权业绩条件;而这些"踩线"达标公司的异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与营业外支出正相关性更强;当审计师专业能力较弱或独立性更低时,抑或管理层现金报酬更低时,分类操纵行为更为明显。本文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公司更可能在首个业绩考核年度中使用损益分类操纵,而在后续的业绩考核年度中进行真实盈余管理,这意味着管理层在股权激励多期考核情境下对3种盈余管理方式的成本收益做出了综合考量。总体上,本文的发现意味着,股权激励"踩线"达标公司通过将经常性费用藏匿于营业外支出(尤其是识别难度更大的其他营业外支出)的方式对经常性与非经常性损益进行了分类操纵。  相似文献   

14.
2006年初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为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创造了条件。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的激励方式,是一种能改善公司治理,优化股权结构的激励制度,已经成为解决现代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公司经营管理者与股东形成利益共同体的有效手段。为此本文提出了健全公司治理机构,培育职业经理市场,规范资本市场和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制度等完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及其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和相关法规的颁布.股权激励在新的市场和法律环境下,对改善公司治理状况和激励管理人员具有更积极的作用.为了研究全流通时代下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作用,本文利用2006年1月1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颁布后依据其实施了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经营者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正相关,但不显著,并且通过回归分析得出经营者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不存在显著线性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行权价操纵与送转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006年1月1日~2008年7月30日沪深两市首次披露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逻辑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实施股权激励公司的经理人的行权价操纵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股票股利和公积金转增是经理人操纵其股票期权收益的主要方式,影响送转股的主要因素包括经理人的激励比例、股权集中度和股价涨幅等.大股东拥有比较强的控制地位,对经理人的操纵行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股价涨幅是影响送转股水平的最主要因素,说明采用股票期权激励方式的公司,经理人有目的的利用提高送转股水平方式降低行权价格,通过市场的"价格幻觉"提高股权激励收益.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2010年在上海、深圳股票交易所施行股权激励的31家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得出: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效益之间存在负的相关关系,激励模式为股票期权与非股票期权的公司相比,实施股票期权的效果要差于非股权期权。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用的财务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1999-2001年开始实施股权激励的21家上市公司,通过计算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净利润增长率及主营收入增长率指标,分析股权激励的实施效用.  相似文献   

19.
游春 《管理评论》2010,(9):3-13
本文以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2005-2007年有关数据为样本,对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及高层管理团队(TMT)成员股权激励与绩效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对二者的激励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及TMT成员的股权激励与绩效均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且对TMT的激励效果显著强于对董事会的激励效果,故企业应加大对TMT团队成员的激励,以提高激励效果。研究结果还显示,董事会及TMT股权激励与绩效均存在显著的四次相关关系,同时还求出了对董事会和TMT股权激励的持股比例的拐点:TMT股权激励的拐点为19.72%和45.55%,董事会股权激励的拐点为25.73%和52.73%。  相似文献   

20.
范慧 《经营管理者》2009,(13):103-103
我国引进股权激励本意是为了把高管的利益与上市公司股东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借此调动公司高管的积极性,但是一旦股权价值的巨额利益出现,就会出现大量高管辞职套现。本文通过分析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提出对股权激励的约束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