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勇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5(1):59-61
钱钟书注重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来揭示艺术进而是文学的本质与规律,"同感"说即是他对文艺创作主客体关系问题所作的探讨.本文把钱钟书的观点分为三个方面第一,通过"同感"与设想、比拟等的比较,同感的内涵得到确定,而且它是形象思维的最高境界;第二,达到"同感"的心理条件是"虚静".如果有先入之见,同感就会沦为幻觉;第三,由诗与史、诗与禅、诗与画的比较,指出文学在传达同感上的独特优势,进而发现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魅力.钱钟书的"同感"说既吸收了中学与西学成果,又超越了它们,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周裕国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7,(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形势的发展,教育体制改革也出现了许多亟须解决的新课题。如高校新生的管理工作即是其中之一。一些刚从中学考进高校的大学生在充满喜悦的新鲜感消失后,接踵而来的却是一种无可名状的“空虚感”和“失落感”,有的甚至出现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倾向和言行。如何根据新时期高校新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积极引导他们适应高校学习的新环境,并养成良好的心理品德,以培养“四有”新人,这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 相似文献
3.
试论大学生心理危机应急“绿色通道”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只能在实践中慢慢探索出一条科学的、实用的应急机制。从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大学生心理危机应急机制、大学生心理危机处理等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应急“绿色通道”的构建进行了探索,认为大学生心理危机应急处理机制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相配合的统一整体,指出大学生心理危机应急机制的建立要与大学生心理危机有效干预结合起来,防止大学生因心理危机而作出有害社会和自身的极端行为。 相似文献
4.
李学先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Z1)
高师教育是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历来对师范教育都十分重视。在最近召开的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指出:"大力办好师范教育,培养和培训高水平的教师,实际上已经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一项先导性的战略措施。""师范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教育事业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所在,必须重视和办好。"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研究和探索高师学生的"师范"心理,及时调整、解决高师学生中出现的各种心理们差及存在问题,对于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高… 相似文献
5.
陶金平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如何提高科室工作的效率,已越来越为决策者及管理者们所重视.作者认为.在提高科室人员业务素质的同时,也应注重科室人员心理素质的培养,才能有效地提高并保持科室工作的效率,本文从造就良好的科室氛围、减轻工作压力感,保持科室成员间的积极交流以及倡导协作的人际环境等方面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王令训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8(1):26-28,70
对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了潜意识与显意识之间的联系。发现每种独立的心理现象均蕴含着其它各种心理现象的成分和功能。由此归纳出心理活动全息规律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李晓峰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0,(3)
研究编辑心理,不仪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编辑心理影响甚至左右着编辑行为。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编辑心理影响着书籍、报刊,以及广播电视的风格和特色的形成。编辑工作虽然不直接地独立地生产精神产品,也不直接地独立地创造精神财富,但它与撰著活动紧密相连,是精神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显而易见,在这过程中,编辑 相似文献
8.
“智囊团”在现代决策活动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已被许多人所认识。本文试就智囊团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智囊团在决策活动中的作用,智囊团的类型,我国加强智囊团建设的现实意义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电视实现栏目化后,"栏目"便成为电视界讨论的话题之一.文章就电视栏目化的内涵、特征、定位及其评价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教书”与“育人”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目前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的“取代论”和“分工论”的偏颇,论证了“教书”与“育人”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统一,又有差异的两件事。教书不能取代“育人”,但又无法截然分开。两者是乳水交融、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本文还对教师怎样才能搞好“教书育人”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兰秀良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75,(2)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这一原则是对几千年来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劳而不获,获者不劳”的人剥削人的分配制度的否定,实现了按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平等权利。但是,在这里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法权,仍然以表面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因此,就产品按劳动分配这一点说,资产阶级法权仍然占着统治地位。所以,必须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加以限制,逐步由“按劳分配”过渡到按需分配。那么,“按劳分配”是怎样提出来的,它的历史作用及 相似文献
12.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4)
<正> “官倒”是人们对近年来泛滥起来的某些单位和党员、干部进行投机倒把活动的一种形象的称谓。它并非法律术语,无确切的法律含义。而今“官倒”已成为众矢之的,惩治“官倒”,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意愿,也是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研究“官倒”的法律概念、产生原因和惩治对策,颇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武晓黎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5-86
在刑事诉讼领域,转变司法观念,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权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刑讯逼供这种古老又野蛮的诉讼手段仍在法治的时代背景下屡见不绝,这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事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害,这就使得从理论上探讨和完善刑讯逼供的应对策略在当前的中国显得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14.
江三良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4(1):38-39,52
通货紧缩的定义与判断标准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立的一种经济现象。一般定义为:社会价格总水平即商品和劳务价格不断下跌,货币不断升值的过程。通货紧缩表现为物价的持续下跌,但又不能单以物价下跌来判断经济领域是否发生了通货紧缩现... 相似文献
15.
袁晖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4)
排比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绝大多数修辞学著作都对它进行探讨和研究,但是人们对它的认识并不一致。因此,有必要把这些问题提出来加以商榷,以求得到修辞学界的专家和同志们指正。(一)第一,排比是对偶的“扩大”和“发展”吗?有些著作明确提出:“排比是对偶的扩大和发展。”这种提法,很容易使人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在时间上,先有对偶而后才有排比,排比是由对偶演变发展来的。至今我们还没有发现由对偶而演变发展为排比的有力例证。在我们所能看到的中国古代文化 相似文献
16.
吉明学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4)
1931年年底,“社会·文化·思想·教育批评旬刊”《文化评论》创刊于上海。在以“真理之檄”为题的发刊词中,该刊同人宣称:“我们是自由的智识阶级,完全站在客观的立场,说明一切,批评一切。我们没有一定的党见,如果有,那便是爱护真理的信心”。这之后,该刊主编胡秋原曾多次申述过类似的意思。如说:“我们无党无派,我们的方法是唯物史观,我们的态度是自由人的立场。”他们自称是“自由人”,高擎起文艺创作自由论的大旗,鲜明、坦率地提出“文学与艺术至死也是自由的,民主的”艺术主张,大声疾呼;“恺撒,祭司,长老,法利赛人,撒都该人的后裔们”“勿侵略文艺”!以胡秋原为 相似文献
17.
金逢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Z1)
<正> 这是一个独特的作家.当众多中国现代文学作家努力通过自己的艺术把握和追踪新的现实之时,沈从文却沉醉于对过去的诗情追忆和个人的一种朦胧感觉与情绪之中.这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作家,你从他的作品中会感受到,有时,他似乎是在描写单纯,等掩卷沉思却又觉得他是在向你暗示麻木;有时,他似乎是在讴歌湘西的牧歌图景,字里行间却又浸抹了一种忧虑……沈从文独特而充满矛盾的文学创作,不但使人们不易把握他作品的真实面貌.而且更使人们难于真切地理解他的内心追求.本文主旨便在于考察沈从文在描述他的人生内容时的心理态势.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