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最早记录在汉代典籍里的“烂柯山”型故事,至今仍然活在民众生活中。本文以大量的书面和口头资料,勾勒了该类型故事传承源脉,分析其异同之因,较为深入地剖析了该类型故事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何涛 《今日南国》2006,(9):52-53
路福祥是山东省地矿局第一地勘院职工,1992年,他的妻子徐华因脑出血导致右半身偏瘫、意识模糊。但13年来,他一直照顾病妻,直到她能走路、能说话。他是社区居民眼里有名的好丈夫。厄运突降:妻子脑出血导致偏瘫1980年路福祥和徐华结婚,婚后有一  相似文献   

3.
在古代仙道故事中有一个重要的程式化情节就是海上漂流遇仙,它将航海历险传奇与海外仙境想象密切结合,形成了海上乌托邦小说。这些故事的最早渊源可追溯到《博物志》中的乘槎泛海传说,在唐朝以后形成了预言警告型、保佑相助型、地理博物型与人仙恋爱型等诸多类型,并承负起了宣传宗教思想、强化道德观念、介绍海外知识、表达人生理想等种种功能。这类小说想象丰富奇特,语言华美奇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黄景春先生<中国古代小说仙道人物研究>一书篇制鸿大,分为绪论和上下两编.绪论以简要精炼的语言勾勒了道教的兴起发展,以及古代小说的文体演变,为后文叙述廓清了概念.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 ,学界对游仙文学的研究一般局限于游仙诗研究 ,而忽略了那些以仙境思想为内核的道教游仙小说。文章认为 :正是后者保留了社会原生态的一般知识、信仰世界的文化信息 ,是游仙文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道教的“仙境”思想是游仙小说的核心 ,其根源是华夏上古的神话传说 ,其特点表现为与“人境”同构的此岸化倾向。  相似文献   

6.
越南古代属于"东亚汉字文化圈",其古代散文体小说基本上是"汉文小说",其发生、发展深受中国小说之影响.16世纪前期模仿和借鉴中国<剪灯新话>的短篇小说集<传奇漫录>的出现标志着越南古代短篇小说的起步,17世纪以后出现的<皇越春秋>等长篇小说则深受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黄建国农村题材小说创作, 始终以关注人物的精神存在为特点。这种关注, 既表现了作者本人对他所熟悉和热爱的乡土人物精神滞后的拷问和痛惜, 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内心的焦虑和渴望。尤其是作者以一种历史眼光将笔下的人物贯穿起来, 指出这种精神滞后的根源所在。另外, 作者使用的极富雕刻手段的笔法对其刻划人物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小说里的现实品性提升,关涉到人生各方面的主题几乎都得到了表现。除了一些表现社会生活的现实题材,对于一些更加个人化的性格、心理问题,小说也有所探讨。而内心的放纵、偏执等方面的表现。让我们看到小说作者们已经关注人内心的非理性层面。这样的表现,对于深入认识人性自然是极具价值的。体现了古代小说在人文领域里达到的深度。  相似文献   

9.
"善"与"恶"是对立的,理论而言它不可能体现在一人之身。然而,在"董永遇仙"这一故事系统中,不同叙事者笔下傅员外的形象却呈现出前后完全不同的善与恶的道德对立。透过这一现象,能够发现意识形态无处不在的强大渗透力与宰制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小说具有多重功能 ,而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又具有对小说功能进行评价的责任。因此 ,中国小说评点派诸家对古代小说的功能问题多有议论 ,且不乏真知灼见。这里 ,仅就小说的史鉴功能和劝戒功能两方面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面对全球性的华文微型小说创作热潮,追本溯源,研究微型小说在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进程,继承其优秀的文学传统,乃至借鉴其创作经验,对于推进当代微型小说的发展,提高微型小说的创作水平,都是必要和有益的。本文试图探索中国古代微型小说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 中国古代微型小说渊源 中国古代微型小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从现代意义上的所谓小说创作三要素来看,古代微型小说的诸要素是在发展中逐步地具备,从量变到质变地走向成型的。 中国古代的微型小说起源于《山海经》。《山海经》是从西周中期前后到汉初前后的漫  相似文献   

12.
古代小说的名目及萌芽状态的论理最早见于西汉末年刘歆所著《七略》.《七略》原书虽已散佚,但它的基本内容仍保存在班固《汉书·艺文志》里.刘、班认为九流出于王官,“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这话非常简略,故余嘉锡教授曾做了篇文章,对此加以考释,详尽可信,同志们想已读过,这里无须重复.《七略》和《汉志》著录的小说已经亡佚,就佚文来看,其内容与我们今天的小说概念是不相当的.但它是小说的源头,是后来许多杰作的起点.经过志怪、志人、传奇、话本、章回直到后来受西洋影响而兴起的现代小说,小说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地变化着,它的范围不断在缩小,又不  相似文献   

13.
14.
15.
在多年前一次关于古典小说研究范式的座谈会上,刘勇强先生曾提出加强古典小说研究理论性的两层意义:一是运用理论思维对古代小说加以科学的阐释;一是从古代小说研究中提炼出富有理论意义的成果(《学术研究范式的嬗变轨迹——关于二十世纪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研究的谈话》,《文学遗产》1998年第2期)。对这一主张笔者深表赞同,因此本文的讨论将在这一基础上加以延伸,并同时表明我自己对这一问题的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6.
17.
根据小说文体自身的发展规律,按照山东小说史的具体发展状况,山东古代小说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先秦至两汉为小说的萌芽期,魏晋至元代为小说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期,明清为小说的繁荣发展时期.山东浸淫着较多的儒家思想,相应地影响了山东古代小说的发展,山东古代小说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来说,均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马鞍型发展趋势.另外,儒家文化的写实传统深深影响了山东古代小说的创作规范.  相似文献   

18.
赵树理小说大众化、民族化风格特色的形成,深受了古代平话小说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三方面:古代平话的通俗性,适合民众欣赏水平和艺术趣味的特性;古代平话故事的结构艺术;古代平话的艺术表现方法和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9.
正金人刘祁认为:"文章各有体,本不可相犯欺。……如散文不宜用诗家语,诗句不宜用散文言,律赋不宜犯散文言,散文不宜犯律赋语,皆判然各异。如杂用之,非惟失体,且梗目难通。"①明人李东阳也指出:"言之成章为文,文之成声者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典美学的理论研究中,多数学者只注重对诗文理论的整理、归纳和探索,而对小说的审美理论研究却重视不够,其原因就在于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审美理论比较零散,缺乏具体的审美标准,其实不然。中国古代许多小说评点家的理论批评形成了古代小说的具体审美标准:传统诗文美学理论多表现作者的主观精神、自我的生活情感体验,侧重主体自身。而小说则以生活本身为主要描写对象,其审美倾向偏重生活与艺术的关系;诗文理论注重精神的思辨性和情感的抽象性,而小说则注重人物性格的审美刻划,及其情节的发展过程,并以此为依托来再现对生活的审美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