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先秦时期的自然哲学,体系庞大,内容精深,几乎涉及到了当时人们思维水平所能达到的所有领域,特别是其对抽象玄远的宇宙空间的哲学思考以及在研究自然奥秘和社会问题中所形成的辩证思维,达到了当时世界文明的最高水平。由春秋到战国时代所形成的以阴阳、五行、精气、道等为基本范畴的元气论哲学体系,是古代哲人聪明智慧的集中体现。先秦自然哲学取得的伟大成就,为我国封建社会中期以前科学技术一直领先于世界,并在许多领域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奠定了理论基础。固然,我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与早期自然哲学的内…  相似文献   

2.
与西方自然哲学发展的轨迹不同,中国的自然哲学一开始就关注于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令科学望而生畏的认知领域:以关联、耦合、分歧、突变为典型特征的有机界自然秩序的衍变。而在西方,关于该领域的认识论,直至本世纪,确切地说是在普利高津的远离平衡态耗散结构理论及哈肯协同理论问世以后才产生对过去守恒的、可逆的传统自然理性发生挑战的契机。而当中西方的自然哲学发生碰撞的时候,中西两方面的学者均没有深刻意识到中西自然哲学差异的意义。1600年(明神宗万历28年),利玛窦带着传教的使命来到北京,促成了中西自然哲学的第  相似文献   

3.
水的哲学思想--中国古代自然哲学之精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关于水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精华.中国古代关于水的哲学思想无论是在理论论述方面之丰,还是在实践影响方面之久,都是其他自然科学所不能比的;中国古代关于水的哲学思想之丰富,把水上升到哲学高度加以概括,此方面论述之丰,是古代对其他任何自然现象的论述都不能比拟的.  相似文献   

4.
儒家自然哲学是儒家思考人自身所面对的自然界而形成的哲学思想。它以"天"、"太极"、"理"等范畴建构了形上学,以"道器"、"常变"、"知行"等关系确立了辩证法,还包括以"德性之知"、"闻见之知"、"格物致知"等方法为基础的认识论及以强调"天人关系"、"类同情"、"人为贵"等为特点的生态伦理学。它是儒家对人们日常生活中认识、利用、改造自然长期经验积累的归结与升华,是儒家以超越的视角对自然万物本性体悟的积淀,是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研究的优秀成果。  相似文献   

5.
<正> 灵感问题,在中国很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中国古代文论中所谓感兴、应感、兴会、兴来、兴起、神会、神来、神通、入神、灵光、灵气、灵机、顿悟等,与今天所说灵感的意思大体相近或相似。中国古代灵感论的内容非常丰富,有些论述精辟独到,很有中国特色。中国古代的灵感理论推进了人类对于灵感这一奇妙精神现象的认识,丰富了灵感理论的宝库。中国古代作家、理论家对于创作中的灵感问题很感兴趣。他们充分地肯定了灵感现象的存在,惊奇地赞美了灵感的神奇效能,并且对灵感现象进行了一定的认识和探讨。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第一个较系统地谈到灵感现象的人,是西晋文学家陆机。他在《文赋》中写道:“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  相似文献   

6.
辩学是中国古代以"辩"为研究对象、以辩的原则和方法为核心内容的思想理论。辩学就其实质来说,乃是一种论辩学。它的主要论题包括辩的实质、作用,辩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要求,辩的技巧、方法,对辩论谬误的分析,辩的胜负判定等。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古代人事管理思想魏荣耀中国古代人事管理思想主要包括选官制度、用人思想和领导者素质三个主要方面。一、中国古代选富制度利弊说进人封建社会以后,官吏选拔制度经历了一个从军功爵制、察举征辟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四个阶段的发展演变过程。1.严重打击奴隶主...  相似文献   

8.
本文不同意“中国古代无逻辑论” ,主张“中国古代有逻辑论”。主要论证中国古代逻辑的存在及其特殊性、普遍性 ,及其与外国逻辑的相同点、不同点  相似文献   

9.
古代歌唱家的声乐实践包括教学和表演两个方面。不管是从教学还是从表演来看,中国古代歌唱家的声乐技巧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从古代文献关于中国古代声乐技巧的记载和论述来看,国古代声乐技巧涉及到发声、作品处理、语言、戏曲表演等各个方面。其中戏曲演唱是中国古代声乐技巧最完善的领域。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艺术灵感论吴建民灵感,是创作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最为奇妙的心理现象,它以审美意象的高质量创造性和文思的极度丰富性而为历代艺术家所青睐。陆机《文赋》最早对灵感作了精彩描述:“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际,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方天机之骏...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由于专制统治的严重束缚,法理学不甚发达。但是在封建统治进一步巩固发展时期,伴随着封建法制渐趋完备和律学家的出现,一度盛行研究律学之风,却为我国古代律学教育、注释法学、比较法学之开创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律学家以解释、研究、应用律文为其专门职业,可称之为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早期注释  相似文献   

12.
植基于中国哲学的古代谋略,由于完满地达成了哲理与实践、得之于己与用之于世之间的结合,一方面推进了哲学对现实的影响,使哲学观点借助事例和经验教训渗透到民众的人生态度之中;另一方面又以丰富的实践事例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了资料素材。古代谋略在解决人间难题方面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早期的农商关系问题吴松在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流变中,农商关系问题是一个贯穿始终的和最引人注目的基本问题。它与“本末”观念和“轻重”思想相结合,构成了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主流,制约和规定着其他经济观念或范畴的衍生和演化。因此,探讨中国古代农商问题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文学很早就出现了医师的形象。随着历史的发展,相继形成了多种类型的较为固定的医师形象,其中有医、巫纠结不清的巫医;有带有巫医痕迹的神医;还有自比帝王师的道医。在每种类型的医师群体中,具体成员又各有特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的法律教育是中华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德主刑辅"的儒家思想占正统地位的封建社会,它塑造了传统法律的精神,支持着中华法系的延续。中国古代法律教育体制无论在教育途径、方式,还是在教育内容、目的方面,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篇论述中国古代赏罚论思想的文章。内容分三部分:一、简要阐明了中国古代赏罚思想的产生和由来;二、论述必须实行赏罚的重要性,表现为弘扬正气、抑止邪恶、治国安邦、令行禁止、振奋军威、激励进取等六个方面;三、从赏罚勿私、赏罚务速、赏罚必信、赏罚得当、重赏轻罚等五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实行赏罚的正确思想准则。  相似文献   

17.
18.
19.
论中国古代陪都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存在着一个具有一定普遍性的陪都现象。陪都现象在中国最早出现于殷商时期,但是比较正规的陪都始于西周。周武王建立了以镐为京的地域辽阔的大帝国,为了统治辽阔的东方,兴建东都成周洛邑,这是中国陪都制度之始。直至清代,陪都成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中的一种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种意义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20.
宗白华说:“静穆的观照和生命的飞跃是中国艺术的两元。”静穆的观照也就是虚静心态的形成。艺术中的虚静不是绝然的空洞死寂,如佛家四大皆空、玄学意在玄远,它要在飘逸的用思中创造艺术的华章佳作,故此必由虚静上升到生命的飞跃,共感则是这种生命飞跃的最典型体现。共感也就是审美体验中的物我互观运动,是审美体验的核心地带。它的根本特征是物我之间的互相逗发、交相感会,随着我中物、物中我的相互交织,最终趋于物我大融合。古代美学对此有极丰富的论述,本文仅对这一理论的基本形态作一简单的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