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读《20世纪最后一搏──中国开放备忘录》董建才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最鲜明的特色是改革开放。而自1992年以来,对外开放有声有色地跑到前头,用句流行的话说:开放拽着改革跑。周焕涛的新著《20世纪最后一搏——中国开放备忘录》(经济日报出版社...  相似文献   

2.
一、20年改革回顾与反省回顾国有企业20年来的改革历程,尤其是90年代初转变改革思路之后,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如果从市场经济的原则看,中国的企业改革还未曾破题,道路还很长。首先,市场的竞争原则未能形成。具体表现是明显存在所有制歧视,非国有企业和国...  相似文献   

3.
宏观经济体制的改革与转轨迫切需要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与其同步。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在伴随中国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20多年中,自身也经历了全方位的改革和从新定位。回顾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历程,总结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经验,探索解决当前深化改革的难点和问题的解决对策,保证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得以顺利,进行是每个社会保障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职责。《河北省社会保障体系改革难点与对策研究》(《社会科学论坛》2001年10期)一文正是较好地体现了上述精神,它通过来源于实际的大量的翔实数据、素材,在客观公正地评价河北省…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经济改革已经进行了2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先易后难的改革进程已经到了“深水区”,中国的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总结和探讨20年来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经验,对推进深化我国改革进程,最终取得改革的成功是完全必要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走过了辉煌而又艰难的20年。纵观20年的改革历程,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经济体制改革在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层面和每一个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都紧密伴随着思想上的重大解放。20年来.每当改革处于困境,发展陷入徘徊,思想上的大解放都给改革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而每当我们打破传统思想的禁锢并取得新的认识,经济体制改革就向前迈进了一大步。20年改革的实践证明:思想解放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强大动力。第一次思想解放和经济体制改革构想的提出改革开放以前的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体制形…  相似文献   

6.
经过20年的改革,中国社会已经在经济发展、社会变革以及政治生活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进入“九五”时期,改革也相应地迈入了中期阶段,如何在既有成就的基础上继续稳步地把各项事业推向前进,是当前的主要使命。中国的渐进式改革以其初期阶段的巨大成就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和赞誉,但是它也不可避免地将一系列的难题留在了后面。进入改革中期,在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我们将越来越触及传统遗留的实质性难题,社会的转型实际上进入了关键性的阶段。此时,稳定问题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显得重要。“中国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世纪西方史学的发展大势作为参照系,横向地剖析了中国当代史学发展的趋势与特征、成就与不足以及改革的方略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迄今已走过了20个年头。回顾这20年的改革历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就最为突出。正如十五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中所指出的那样,“我国改革率先从农村突破,并以磅礴之势迅速推向全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认真总结二十年来农村改革积累的丰富经验,对于全党自觉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推动农村乃至全国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①一、农村改革的主要历程(一)家庭承包:农地制度率先改革1977年,四川、安徽、吉林等省市在农村试行了以“五定一奖”③为内容的农…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国法学从一开始就陷入了某种横向错位、纵向断层的无限情境中,并在中西文化的撞击和整合中启动了它艰难的旅程。站在世纪之交的分水岭,很自然要回顾过去与展望未来。面对急剧转型的现实社会,对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法治的定位与出路进行把握。一、20年来西化与本土化思潮的回顾与评价前瞻的热望离不开回顾的清醒。在对中国改革、开放20年法文化进行总结时,我们需要以一种综合的思维方式和深层次的宏观把握。因为西化与本土化是一个相当诱人的题目,我难以从一个小的微观层面对之涵括,若不小心下言就易失去分寸。对此笔者…  相似文献   

10.
国企改革二十年及主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年前,即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犹如一声春雷,揭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从此改革作为一场与过去完全不同性质的革命,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席卷起来。20年来,国企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焕...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农村不平衡发展的原因分析庄平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但是改革发展了近20年的今天,人们发现,不仅工农剪刀差再度扩大,而且全国农村各区域之间,同一区域不同地区之间,以及农村居民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性逐渐加大。这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正视的一...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走过20年的历程。20年来,农村改革以市场为导向,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突破了旧体制的束缚,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这个根本性改革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我国农村经济体...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晚年对社会主义的矛盾与改革的认识,在100多年后的社会主义者看来是那样准确和富有远见。矛盾要求改革──改革引起变化──变化促成发展,是恩格斯留给社会主义者的科学公式。1936年以来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经历,使当代社会主义者对于社会主义矛盾和改革的认识,同恩格斯当年的认识相比,愈加具体、丰富和深刻,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促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恩格斯晚年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的思想遗产,是社会主义改革者手中的无价之宝。  相似文献   

14.
随着各项改革的推进与深化,思想解放的意义愈益凸现。从改革的伟大实践与伟大成就出发,认真地全面地思考、梳理20年来思想解放的光辉历程,对于更加坚定地把握发展大势,抓住机遇,增强信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意义深远而重大。  相似文献   

15.
从法律和法学的角度看,中国近20年的改革实践乃是一场活生生的、深层次的法律与社会共同发展的发展运动。20年来,社会的发展呼唤、驱动法律的发展,法律的发展回应、促进社会的发展,法律与社会、法律发展与社会发展基本上呈现出良性的的互动关系。以法律的发展与市...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是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集大成者。科学地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的改革理论,无论是对于总结20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还是克服当前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深层次困难,都是十分必要的。一、不是修补,不是且变,而是革命:邓小平的改革观是对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重大突破把改革当作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体现了邓小平对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再认识,有着重大的理论突破与发展。(一)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不相适应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毛泽东比斯大林高明之一,在于他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矛盾,断言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7.
一、20年改革的基本特征和当前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我国的改革事业,整整走过了20年光辉而艰难曲折的历程。20年经济体制改革主要的基本特征,首先是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坚持以市场为取向,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历史性课题。从最初的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再到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进而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这一目标模式,认识与实践不断深化,改革不断朝着市场化这个方向前进。改革过程中困难、矛盾、问题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8.
1980~2000年江苏经济的回顾和展望沈立人20世纪的最后20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江苏也是如此,在摆脱历史遗留的贫困、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即将实现全面的小康目标,并相应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进而为下一个世纪走向中等发达水平提前打下...  相似文献   

19.
开展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思潮研究萧功秦一在中国历史上,从20世纪前夕到此后20年,是一个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时期,在西方挑战的持续冲击下,在民族危机所引起的强大生存压力下,中国人开始自觉地通过体制创新来谋求国家富强,此后中国便进入大规模变革的历史时代。人们...  相似文献   

20.
现状描述与问题的提出在我国,有组织的国有经济改革实际上先于农村集体经济改革。自1984年“包字进城”,全面经济改革启动之后至今,国有企业改革更是一直被当成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近20年过去了,国有企业的运行绩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进而,人们当如何据此来评价这种“企业本位”经济改革的成败得失呢?改革以来,中国国有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增长。以国有企业最为集中的工业部门为例,1980—1994年期间,国有工业企业的年平均增长率为7.9%。这个增长速度,不仅为同处于过渡经济之中的东欧各国的增长率所无法比拟(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