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捻军是清朝末年,仅次于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一支重要农民起义军,它的可歌可泣的战斗历程,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留有光辉的一页。当前,学术界对捻军史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仍有不少问题尚未搞清,有待进一步研究。河南省图书馆馆藏《捻军闻见录》手稿,过去未曾公开发表过,现在,我们进行整理并作一介绍,以资史学界进一步研究捻军史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于19世纪60年代叱咤风云的捻军,半个世纪以来学者著作多有说它是太平天国的一部分,并说后期捻军诸王也受封于太平天国。江地说,捻军诸王是南京失守太平天国灭亡之后,"遵王赖文光仍在江北军中奉太平天国正朔,执行太平天国各项制度。封王之举,想系赖文光采取的权宜之计,代表太平天国当局赐爵"《捻军史研究与调查》,齐鲁书社1985年出版)。罗尔纲在《太平天国史》(中华书局1991年出版)卷八《后期王爵人物表》中,将之与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等同列的,也有后期捻军诸王鲁王、梁王、荆王、魏王和加入捻军诸王的太平军…  相似文献   

3.
在对太平天国史的研究中,有一个问题长期聚讼纷纭,至今莫衷一是。这就是:太平天国与捻军之间是什么关系?由此而派生的一系列问题是:太平天国与太平军之间能不能划等号?太平军与捻军又是什么关系?捻军首领接受太平天国封号之后捻军是否继续存在?以及太平天国与其他友军之间关系如何?我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借用现代的名词来说,太平天国是个联合体,是当时许多农民起义军的共  相似文献   

4.
1864年 7月 19日,太平天国首都天京沦陷,太平天国覆亡。在此后的四年间,捻军成为抗清的主力军,它联合太平天国余部,转战鄂、豫、皖、直、鲁、陕、晋、苏八省,消灭了穷凶极恶的僧格林沁,重创了湘淮军。但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捻军最终未能摆脱失败的悲剧。个中原因值得探讨。 (一) 太平天国失败,捻军起义军面临的局势日趋恶化。当初零散的捻党运动之所以能发展成为轰轰烈烈的捻军起义,与太平军定都南京、派兵北伐、西征所开创的大好革命局势分不开。虽然捻军在雉河集会盟之后力量有所壮大,客观上起了太平天国的北方…  相似文献   

5.
史载:“赖文光本隶太平军,封遵王,太平军贩,始变而为捻。”(《安徽通志馆大事记稿》卷上)据此可知,赖文光是个跨太平天国和捻军两个时期的人物。但对捻军时期的赖文光的研究在许多方面意见歧异,今就下列两个问题谈点看法: 一,是赖文光加入捻军还是捻军加入太平军。对这个问题,罗尔纲在《太平天国史稿》(增订本)卷一《序论》中认为“‘蒙、亳之众(指捻军——引者)’的人数多于赖文光的部队,但组织的主体,组织的骨干却是赖文光的基本队伍,而最高的领导又是赖文光本人,所以我们说是‘蒙、亳之众’投入太平天国队伍”。窃以为,这与史实不符。实际上是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赖文光领  相似文献   

6.
1960年2月出版的《安徽史学》创刊号上,刊载了罗尔纲同志的一篇长文:“捻军正名——一个有关立场问题的名称的商榷”。我在反复读了这篇文章以后,逐渐地产生了几个疑问。现在提出来,请罗先生和其他同志指教。罗先生认为,在我国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活跃于安徽、河南、江苏、山东一带,其中主要是安徽的蒙、亳地区的起义农民,即通常被称为捻军者,不应称为捻军,而应“在(捻军的)不同阶段中,对它提出不同的称请”——如1855年张乐行号为“大汉明命王”后,就应称为“大汉起义军”或“大汉”;1857年“加入太平天国”后,应称为“太平天国张乐行部”或“太平天国龚得树部”等;1863年蒙、亳军队数万人请“遵王赖文光领导”后,应称为“太平天国新军”或“太平天国鲁王任化邦部”、“太  相似文献   

7.
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被俘后,在曾国藩的挟迫下,曾写下了洋洋数万言的《自述》,缕述太平天国兴亡史事.由于太平天国和捻军有过相当密切的关系,《李秀成自述》当然不可能避而不谈.“我天国坏者,……是招得张乐行之害”.这便是他对天捻关系所作的概括总结,也就是说捻军的存在不仅于太平天国无补,反而成为导致天国败灭的重要因子.揆诸史实,斯言颇令人困惑.从李秀成方面讲,他原是联络捻军的先行者.1857年3月,他通过李昭寿与捻军领袖张乐行、龚德树接洽,在霍邱达成联合作战之协议.在捻军的武力支持下,太平军得以驰骋淮河南北,李秀成亦因此青云直上,由一个普通将领而被洪秀全超擢.如李秀成自己所说:  相似文献   

8.
太平天国失败了,但北方的捻军却正处在全盛时期。它接替了太平天国的未完事业,成为中国大陆上抗清运动的主力军,使清廷的反动统治,仍然处在风雨飘摇的状态中。一八六五年(同治四年)五月十九日僧格林沁的内蒙古骑兵,被全部歼灭于山东荷泽。捻军的这次巨大胜利,使清廷拒绝使用汉族军阀军队“攻捻”的打算宣告破产,下决心再次依靠汉族三大  相似文献   

9.
太平天国革命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气势雄伟波澜壮阔的农民反封建斗争。它从1851月1月金田起义开始,经过永安建制,天京建都,北伐、西征和东征,直到1868年8月由太平军将领参预领导的西捻军被镇压为止,前后经历了十八年,其势力遍及大江南北十八省。十八年,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是短暂的一瞬,但是,就在这么短暂的历史阶段中,太平天国建成了一支有严格组织纪律,军民关系融洽,始终保持顽强战斗力的农民革命队伍——太平军;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备的政权机构,有效地行使着自  相似文献   

10.
太平天国的北伐军、捻军进入山东后,有大批的山东地方绅士起来举办团练,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原因:首先,最主要的原因是太平天国、捻军及其它农民起义直接损害到了绅士的自身利益,绅士们办团的最主要的动机就是为了自卫身家,安靖地方治安,以维护自身特权与利益;其次,绅士们大批办团,还与清王朝的鼓励与加恩奖赏也是分不开的.总之,最终促成绅士办团的最根本原因,就在于绅士们对当时主流社会价值规范,即对以儒学为根基的封建王朝专制统治的认同与支持.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与捻军关系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长期活动于北方地区的捻党加强反抗斗争 ,并迅速向捻军转化 ,广泛举行起义。捻军与太平天国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 ,一些学者曾经作过论述 ,但意见分歧。本文认为 ,1 851年至 1 857年是双方互有影响阶段 ;1 857年至 1 864年是两军联合作战阶段 ;1 864年至 1 868年是双方合并苦斗阶段。  相似文献   

12.
李秀成在其《自述》中说道:“我天国坏者一是李昭寿,二是招得张乐行之害,三是广东招来这帮兵害起。”甚至在最后的《收齐章程》里还提到“平捻”的问题。显然,李秀成对捻军产生了恶感。关于这一问题,以往不少论文和专著虽已涉及,但还很不够。这就在于没有从当时的历史实际出发去考察,而只停留在“李秀成自述”的某些字句上,如捻军“听封而不能听调用”的问题,等等。李秀成在其《自述》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是捻军的活动对太平天国究竟有利还是有害的问题。关于这一问题,我们还是先从历史实际出发,分淮南,淮北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关于左宗棠的评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左宗棠的评价问题胡滨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人物之一。他和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一样,从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罪恶活动中发迹,一跃而为清政府的封疆大吏,手握重兵,权势煊赫。接着,他参与了镇压捻军的活动,并进兵陕甘,扑灭西北的回民起义。后来,他...  相似文献   

14.
苗沛霖团练事件[日]并木赖寿文谢俊美译译者按:苗沛霖团练(以下简称苗练)是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太平天国和捻军抗清斗争时期在皖北地区出现的封建武装集团。近年来,随着捻军史的研究深人,陆续发表了一批有份量的论文,日本东京大学助教授并木先生的《苗沛霖团练事...  相似文献   

15.
最近重庆出版社出版了江地教授的《清史与近代史论稿》。五十年代初,江地对捻军史领域的拓荒研究,引起中外史学界的重视.连年耕播,已出版有关专著四部.《论稿》则结集了作者明清史、太平天国史、捻军史、农民战争史和有关中国近代史的论文。在选题上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其中或注重与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联的问题,或发掘向为研究者忽视的问题,是《论稿》的一个特色。《论太平天国时期的北方农民起义》首次把其中规模较大、影响全  相似文献   

16.
苗沛霖: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军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笔者发表了《对苗沛霖集团与太平天国、捻军关系的考察》的文章,提及苗沛霖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军阀。这一提法,不仅引起了国外同仁的注意,而且与《剑桥中国晚清史》所论不谋而合。该书论及苗沛霖时谓:“苗沛霖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军阀:一个毫无原则的武夫,能随时与任何人结盟,并以制造分裂为自己的事业服务。”但对此问题均未作探讨,因此,进行  相似文献   

17.
祯命养飞龙,试自思南国之 屏藩,谁称杰士。 中原争逐鹿,果能掌北门之 锁钥,方算英雄。 这一副联语最早出现在王大球同志写的《张乐行传略》一文中。据王文说,是捻军领袖张乐行归顺太平天国之后,天王洪秀全赠给张乐行的一副联语。后来流传开去,研究捻军史的同志很感兴趣,认  相似文献   

18.
左宗棠与民本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他在抵抗英、俄、法帝国主义侵略,特别是在收复新疆,维护国家统一的斗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左宗棠在镇压太平天国,捻军与回民起义中,又成分清末维护腐朽封建专制统治的“中兴名臣”。对于这样一个毁誉参半的历史人物,怎样从文化心理层次上揭示其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怎样从民本主义演变及对其影响的新视角,对左宗棠的立身行事作出某些探索,应是研究左宗棠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9.
在一九八四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获奖项目中,荣获三等奖的《李蓝起义史稿》一书,填补了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个空白,引起了史学界与学术界的重视与好评。 在已经出版的各种版本的中国近代史著述中,都以较大的篇幅记叙了太平天国及天地会、大刀会、小刀会、捻军等起义斗争。这些伟大的斗争汇聚成波澜壮阔的洪流,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人民斗争的壮丽画卷,可歌可泣、可赞可颂。  相似文献   

20.
在1851年至1864年太平天国农民政权14年的军事斗争中,其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而又由盛转衰,直至最后失败,有着深刻的内在原因。对于太平天国农民政权政治成败和军事战略的得失问题,史界已作了大量探讨,然而对于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之所以兴衰成败的经济原因,特别是粮食给养这一直接物资原因,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并且很少见有专文论及。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太平天国作为一支农民武装,其成员主要来自广大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其他劳动人民,就此可以认定太平天国军事斗争不乏其人力上的来源,而缺乏的是物质支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