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据统计,我国初次创业的企业成功率不足5%。本文针对初次创业者的误区进行分析,以便让创业者尽快踏上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2.
以450家高科技创业企业为样本,实证考察创业企业的资本结构特征,以及揭示创业企业与成熟企业微观经济特征的差异及其对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创业企业资本结构呈现"短期债务为主"的期限特征和"商业信用为主"的来源特征.进一步,受创业者与股东间代理冲突不及成熟企业严重的微观经济特征的影响,自由现金流和外部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创业企业资本结构无显著影响,而高持股比例使得创业者倾向于选择低的债务水平,且创业者持股对长期负债和银行贷款的负向影响较其对短期负债和商业信用的负向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创业机会识别是创业过程的起点,也是创业者的必备能力。本文从创业者个性特征视角透视机会识别的本质属性,探讨了机会识别概念、创业者个性特征及构建、创业者个性特征对机会识别的影响,为创业者如何在实践中更好地识别创业机会做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
张骁  王洁  柳志娣  曹鑫 《管理科学》2023,(6):96-113
近年来在创业领域中有关创业认知的研究受到极大关注,但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回答“创业认知影响了什么”,少有研究深入探讨创业者认知差异的根本来源,以及这种认知差异的根本来源如何进一步影响创业机会的评估和利用过程.本研究基于印记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通过对晨光生物的探索性案例分析,探讨了创业者印记对机会评估和利用的影响.研究发现:1)创业者贫困经历、失败经历、专业技术相关经历能够形成创业者印记,即贫困印记、失败印记、专业技术印记.2)创业者的贫困印记能够通过诱发压力学习机制来塑造其基于节流逻辑的创业认知;创业者的失败印记能够通过诱发试错学习机制来塑造其基于保守主义逻辑的创业认知;创业者的专业技术印记能够通过诱发利用式学习机制来塑造其基于专家逻辑的创业认知.3)基于不同逻辑的创业认知使得创业者以不同的标准来评估机会的合意性和可行性并运用不同的战略制定、资源获取和配置的方式来进行机会利用.本文通过丰富的案例素材构建了创业者印记影响创业机会评估和利用的认知机制模型,从认知视角打开了创业者印记影响机会评估和利用过程的黑箱,为创业机会、创业认知相关领域的文献提供了洞见.  相似文献   

5.
无法识别创业风险是导致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有效识别并管理创业风险是新创企业健康成长的关键. 社会网络能够弥补创业者在识别风险过程中的信息劣势,但既有研究极少探索社会网络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创业风险识别. 为弥补这个研究空白,文章利用信息处理理论为研究框架,构建了创业风险识别模型. 具体而言,结构洞和网络强度有利于创业者获取更多、高质量与风险相关的信息,进而识别更多的创业风险; 获取信息的数量在网络强度与创业风险识别关系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创业者的先前经验正向影响创业风险识别,并对结构洞与获取信息的数量之间关系起调节作用. 文章讨论了研究结果的理论贡献与实践启发.  相似文献   

6.
《领导决策信息》2011,(21):13-13
自2007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以来.目前已资助领军人才916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24人.其中创业人才63人.占全国的23.8%,列全国第一位。  相似文献   

7.
转型经济背景下,新手创业者设立C TO岗位既能帮助创业企业提升合法性,又能促进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然而,当企业面临高度复杂且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和不断变化的战略需求时,新手创业者必须恰当考虑CTO的岗位设立问题。那么,哪些情况下新手创业者会选择设立CTO岗位?影响新手创业者设立CTO岗位的动因有何不同?本文基于最优区分理论,通过对两家本土创业企业进行双案例探索性研究,试图探寻新手创业者基于合法性/差异化机制选择设立C T O岗位的情境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当创业企业所在行业竞争强度较高或技术成熟度较低时,新手创业者会选择设立CTO岗位提升企业合法性;而当新手创业者对创业企业技术目标和CTO人选有清晰判断及首次大规模量产时,也会选择设立CTO岗位帮助企业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本文丰富了最优区分理论在创业企业职能型高管设置领域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创业初期,创业者对创业资源和创业机会的获取都依赖于其社会关系网络。而社会关系网络的有效构建、发展和管理能力成为制约创业者获取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提出创业者网络能力的概念,将其划分为三个维度:网络愿景、网络构建和网络管理。作为社会资本的重要来源,创业者网络能力通过不同的外部社会资本(网络位置、网络跨度)对创业机会识别和开发产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创业者网络能力对创业机会识别和开发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创业者网络能力与网络位置在作用于创业机会识别时,发挥替代作用;网络跨度在创业者网络能力与创业机会识别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情理文化背景下,创业者在社会交往中注重人际情感交流,这种交情行为对把握创业机会具有重要作用。选取央视《致富经》栏目中20个农业创业故事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数据进行编码,探析创业者如何在创业实践中运用交情行为获取创业机会。研究结果表明,创业者采用面子、人情和关系等社会技巧,向创业资源所有者寻求情感交汇以获得对方的社会认同,以此揭示创业者运用交情行为塑造创业导向性社会情境的行为机理;通过构建创业网络和激活创业资源,交情行为促进创业者对创业机会的探索和利用,具体表现为交情行为能够促进创业者从社会网络关系中构建创业网络、提高从创业网络中调用创业资源的效率、强化将社会资源激活为创业资源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以连续创业者10年创业经历为纵向研究案例,基于事件系统理论深入探索创业者创业能力形成的过程机理,并揭示创业活动的差异、创业者自我效能感、创业认知、创业学习对该形成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事件空间、强度影响连续创业者的创业认知模式支配地位,创业者在被动性事件中倾向于采用分析式认知模式识别创业机会,采用直觉式认知模式发现创业资源,通过创造主动性事件在行动学习中利用创业机会,在经验学习中获取并管理创业资源;创业自我效能感能够调节创业者认知模式的转变,创业学习能够促进主动性事件对创业能力的提升效果;连续创业过程中,被动性和主动性事件的交互作用形成创业能力提升的正反馈,被动性事件变少、主动性事件变多,创业能力得以巩固。研究结论对创业者如何在复杂事件环境中提升创业能力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讨论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向企业家的转变成长的必要性,以及创业企业的发展所面临的战略选择和成长的表现形式,深入探讨企业在成长不同阶段中与创业者能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网络购物,是指借助互联网实现商品或服务从商家(卖家)转移到个人用户(消费者)的过程。我国网络购物的增长速度较快,2007年网络购物市场规模达到了561亿元,同比增长117.4%。根据艾瑞的调查数据,2008年网络购物交易规模实现了125.1%的高速增长,达到1263亿元。未来几年网购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的增长趋势,2011年有望达到5690亿元。艾瑞的调查数据还显示,2007年用户的平均累计网购金额为954.3元,  相似文献   

13.
聚焦创业者从首次创业失败经验中的学习,基于以往文献提出创业新手、新创企业与行业特征对创业失败学习影响的理论假设,通过深度访谈法获取首次创业失败的情景材料,使用内容分析方法来验证理论假设。研究发现,首次创业失败学习内容包括自我学习、内部学习与外部学习3个方面;高科技创业者更倾向内部学习,非高科技创业者更倾向自我学习与外部学习;首次创业经营时间较短的创业者更倾向自我学习和内部学习;创业失败财务成本较高的创业者倾向自我学习,创业失败财务成本较低的创业者倾向内部学习与外部学习。  相似文献   

14.
从创业者伦理2个层面出发,按照创业机会开发2个阶段,运用中国创业动态跟踪调查(Chinese panel study of entrepreneurial dynamics,CPSED)项目2轮调查数据开展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创业者伦理意识有助于创业机会识别,创业者伦理行为对创业机会识别与利用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而环境中伦理水平和创业者自我效能感未对创业者伦理与创业机会之间的关系产生调节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随着创业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加大,创业理论的研究也越来越被广泛关注。创业过程是商业机会、创业者和资源三个要素匹配和平衡的结果,商业机会是创业过程的核心驱动力,创业者是创业过程的主导者,资源是创业成功的必要保证。创业者的行为和决断力决定着创业企业在变幻莫测的经济环境中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积极情绪的拓展-建构理论与情感事件理论,将创业激情、心理距离与家庭支持纳入个体不同效价压力源对创业机会评估的影响理论模型。基于“压力-情绪-认知-行为”的路径,发掘不同情绪体验对创业机会评估的影响,明晰其中作用机理。采用313份创业者问卷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挑战性压力源能促进创业者激情的产生进而积极地评估创业机会,而阻碍性压力源则通过加大创业者对机会心理距离的感知,负面影响创业机会评估。家庭支持减弱了挑战性压力源与创业激情、阻碍性压力源与心理距离间的正向关系。本研究拓宽了积极情绪的拓展-建构理论的应用领域,揭开了不同效价压力源与创业机会评估的内部作用机制,从工作-家庭视角深入探究了家庭支持在创业过程中的负面效应,为创业者在创业初期应对创业压力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坚持或者放弃创业是新生创业者面临的重要且艰难的抉择。已有研究主要基于理性决策的假设分析个体特征、创业活动以及创业环境对坚持或者放弃创业的影响。与已有研究不同,本文认为新生创业者的坚持不是完全理性的决策,其中存在承诺升级现象。研究基于前景理论(框架效应和反射效应)分析了坚持创业中的承诺升级,识别了可能的影响因素:前期投入时间、前期投入资金、创业计划的规范性、技术创业和心理预算,并利用面向中国新生创业者的动态跟踪调查数据(Chinese Panel Study of Entrepreneurial Dynamics,CPSED)进行了实证检验。针对两类样本(所有273个样本、没有盈利的182个样本)的实证研究取得了一致的结论 :前期投入的时间越多,新生创业者越倾向于坚持创业;前期是否投入资金以及创业计划的规范性对是否坚持创业的影响不显著;存在心理预算负向影响新生创业者的坚持;与非技术创业者相比较,技术创业者更倾向于坚持创业。  相似文献   

18.
先前经验、学习风格与创业能力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提升创业者的创业能力是目前创业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将经验和能力区分开的基础上,从创业学习的视角出发,深入挖掘创业者先前经验与创业能力之间的作用关系机制,探讨创业者经验向创业能力转化的内在机理,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层级回归分析等方法,对173家中国新创企业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学习风格在创业者先前经验与创业能力的关系中发挥调节作用,不同类型的先前经验对不同类型的创业能力产生影响,创业者的学习风格也并非像以往研究所认为的那样存在优劣之分,而是存在一个匹配关系,当创业者的信息获取/转化方式与他的先前经验类型相匹配时,这一类型的经验才能更好的转化为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9.
张慧玉  杨俊  张玉利 《管理学报》2015,12(2):240-251
中国外地创业者的队伍不断壮大,他们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目前的创业理论研究很少关注这一特殊的创业群体。以中国创业动态跟踪调查项目(CPSED)数据为基础,通过探索性实证研究,从微观层次分析外地创业者特征及其创业过程。研究发现,与本地创业者相比,外地创业者在创业初始条件特征、创业行为及创业结果预期等多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女性创业者合法性对于女性创业者取得创业所需的关键资源和市场接受度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6位女性创业者的深度案例研究,在界定女性创业者合法性概念之后,深入研究了女性创业者合法性的构建、困境与重塑的动态发展过程。研究发现:(1)女性创业者合法性是个多层次的概念,包括社会层面对女性创业者合法性的共识以及女性个体对创业者合法性的自我认知,后者受前者及女性自身创业资质的共同影响。(2)为构建创业者合法性,女性创业者需要适应社会层面的男性化创业规范,并且在"遵从男性规范"和"发掘女性优势"之间保持精妙平衡。(3)女性创业者合法性会因女性受到的角色冲突困扰而出现"合法性困境"问题,因此,女性创业者需要通过"家庭—社会"角色的动态匹配和自我的价值认同来重塑其合法性。本文的结论既丰富了女性创业的学术研究,也对创业合法性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