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的社会指标施祖辉本世纪60年代中期,以美国社会学家雷蒙·鲍威尔首次推出《社会指标》为先导,全世界掀起了一股社会指标热潮。70年代末,台湾也开始了对社会指标的研究。1978年台湾行政院主计处将有关社会的各种统计指标有选择地进行了系统的叙述,汇编成台...  相似文献   

2.
统计指标不仅是统计理论设计的中心内容。也是统计实践运用的实质所在。我国~行的统计指标,大多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不足之处越来越明显。表现在数量上主要是“六多六少”。一、数量指标多,质量指标少当前,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应该说,社会总供给在县上的矛盾已基本解决,在重视数量统计的同时,应该把质量指标的设计、运用提到日程上来。二、经济指标多,社会科技指标少经济、社会、科技“三位一体”,构成国民经济技体。在人类现代社会发展史上,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而且,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与健康有关生存质量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该研究的历史及现状英文 Quality of L ife( QOL)可译为生命质量、生活质量、生存质量等。作为一个专门的术语并引出一片广阔的研究领域始于本世纪 30年代 ,兴起于 5 0~ 6 0年代。 70年代末期后在医学领域倍受瞩目 ,并在 80年代形成新的研究热潮 ,目前仍呈方兴未艾之势。生活质量的研究起源于 30年代的美国 ,最先是作为一个社会学指标来使用。随着研究日益增多逐渐发展成两大主流 :社会指标研究和生活质量研究。5 0~ 6 0年代是生活质量研究的成熟期。进入 6 0年代后 ,生活质量研究在政治领域被承认 ,因而在全美各地蓬勃发展起来。自…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社会贫富差距问题日益凸显。从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指标的基尼系数来看,改革开放以前是0.16,上世纪80年代初为0.3多一点,90年代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2008年这一比例达到了0.473。  相似文献   

5.
作为传统因素分析方法,连环替代法是进行经济活动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具体分析步骤为:1、列出总量指标及影响其变动的各因素的关系式,并将影响因素进行有序排列,即数量指标列在前、质量指标列在后;2、通过计算总量指标变动指数及绝对变动差额来分析总量指标的变动;3、通过计算数量指标指数及由于数量指标变动而引起总量指标变动差额,来分析数量指标变动对总量指标变动的影响;4、通过计算质量指标指数及由于质量指标变动而引起的总量指标变动差额,来分析质量指标变动对总量指标变动的影响;5、列出总量指标变动指数、数量指…  相似文献   

6.
王健真 《统计研究》1986,3(3):64-68
经济指数的可变组成指数、固定组成指数和结构变动影响指数的概念,五十年代初就从苏联引进我国,但长期停留在纯理论的探讨,在实际工作中并未作具体的应用和计算。本文拟从基本概念出发,对教科书中的一些习惯说法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供进一步讨论。 一、关于固定组成指数与可变组成指数的关系 经济指数一般可分为总量指标指数,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它们之间的联系为:总量指标指数=数量指标指数×质量指标指数。其中数量指标指数,还可分解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质量指标指数可分解成固定组成指数和结构变动影响指数。即数量指标是总量指标的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是在总量指标和数量指标的基础上计算的统计平均数,客观上并不存在与数量指标完全相脱离的质量指标。以商品零售总额指数为例,由于商品零售额=商品零售量×零售平均价格,故商品零售总额的指数体系为:  相似文献   

7.
如何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可以监测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发现不和谐因素,起到“和谐社会”指示器的作用。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生活质量指标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本文以澳门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8.
台湾的投入产出统计及其应用上海财经大学施祖辉一、投入产出统计的发展沿革台湾的投入产出统计发动于60年代初,1960年邢慕寰先生根据台湾1954年的产业数据编制了台湾地区的第一个投入产出表。次年,李登辉、谢森中、王友钊等人按照1995年的产业数据合编了...  相似文献   

9.
李惠村 《统计研究》1990,7(2):27-30
我国统计学界在70年代以前,一般采用下列综合指数体系——本文称之为传统指数体系: 1982年,邵祥能等同志认为这一指数体系存在两个明显的问题。第一、对造成总体指标变化的因素进行相对数分析时,漏算了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同时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所述的因素分析是指利用指数进行的因素分析,该分析法称之为连锁替代法,它是进行经济活动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具体步骤为:1.列出总量指标与影响其变动的因素即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进行有序排列,即数量指标列在前,质量指标列在后;2.列出综合总量指标指数及对应的绝对变动差分析总量指标的相对变动和绝对变动;3.列出综合数量指标指数及对应的绝对变动差,分析由于数量指标变动而引起的总量指标的相对变动和绝对变动;4.列出综合质量指标指数以及绝对变动差,分析由于质量指标变动(含共变因素影响)而引起的总量指标的相对变…  相似文献   

11.
此为何来?     
此为何来?白矾撤县设市要有条件,够不上条件,县就变不了市。这些条件是以社会经济的多项质量指标为标准的,其中工业总产值必须占工农业总产值70%以上,财政收入年人均80元以上,市政府所在地非农业人口超过12万。这三项指标是至关重要的,达不到这些标准(还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民工生活质量指数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中国农民工的生活质量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水平?有何特点?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本课题建立了一套农民工生活质量指标体系,从多个方面对城市农民工的生活质量进行了详细测算 。  相似文献   

13.
吴寒光 《统计研究》1989,6(4):69-71
社会指标是社会学与社会统计学发展的新成果。其特点是:第一,社会指标的产生与发展是以社会学的理论为依据和指导的,这也是社会学的新发展;第二,社会指标是研究和测度科技、经济、社会全面地协调地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领域、依据和方法;第三,社会指标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是密切联系的。 社会指标研究在我国始于80年代初期。1980年,国家统计局在《关于改革和加强统计的报告》中,最先提出应制订社会、人口统计指标体系的问题。1981年,中国统计学会第二次全国统计科学讨论会上也曾提出“社会统计学有从社会经济统计学中独立出来的必要。”这  相似文献   

14.
基于UML与灰色理论的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先利用UML进行指标项选取、指标体系类模型构建;再通过灰色关联聚类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检验;并将这种方法用于构建农民工生活质量指标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侯瑜 《统计教育》2005,(6):22-26
生活质量是个整体的概念,包括经济发展、社会活力和环境健康。生活质量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涵之一,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本文以加拿大温尼伯市为例,介绍了该市生活质量指标的构建过程,希望能对我国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构想以村为总体、科学真实、公正可比、近期和长远相兼顾为原则,设置农民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建立"村级农民生活质量调查表(村表)"、"村级农民生活质量调查表(调查户表)"二套调查表,评价方法采用确定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目标值和目标分,运用无量纲方法加总得到村级农民生活质量总分.通过对马巷村实例分析,证明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初,台湾“经济部”统计处就开始研究编制商业活动指数,并在统计处进行的“工商企业经营概况调查”中搜集部分基础资料,以供研编之用。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在1994年创办“商业动态调查”;现已成为反映当前商业经营动态最重要的分析性统计文献,为各界所使用...  相似文献   

1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反映通过各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的生活消费品来满足他们生活需要,是研究人民生活、社会消费品购买力、货币流通等问题的重要指标.从长期趋势的时间序列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率变动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本文依据最近十年来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历史资料,运用不同的数学模型和经济预测方法,在各种预测方法中找出最佳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充分考虑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及教育在社会进步与民族振兴中的根本作用和国际上社会指标的发展趋势等众多因素,我国应建立集中型的“人们生活——人口——教育”三位一体的社会指标体系及其基本结构。其基本结构是由人口指标模块,人们生活指标模块、教育指标模块及其22个大类机构所构成,即人口指标模块包括:(1)人口存量及其特征;(2)人口增长与控制;(3)人口增长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人们生活指标模块包括:(l)自然环境。(2)人工环境。(3)环境保护与开发。(4)经济条件。(5)居民收入与消费。(6)住房与生活服务.(7)劳…  相似文献   

20.
袁卫 《统计研究》2019,36(5):120-128
许宝騄、戴世光是我国近现代数理统计和社会经济统计领域的两面旗帜。他们二位在上世纪30年代分别留学英国和美国,获得统计学博士和硕士学位。抗日战争爆发后,分别在1940年、1938年回到昆明,任教西南联大。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他们不仅在算学系、经济学系系统讲授数理统计和社会经济统计等课程,而且作出了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艰苦而乐观的生活趣事既反映了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更彰显出他们高尚的人格品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