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经典,是伊斯兰国家法律、道德、精神生活及伦理关系等一切准则的最后依据。由于《古兰经》的文字是最规范的阿拉伯语,所以每个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不但在做礼拜时诵读《古兰经》,而且把它当作学习阿拉伯语的读本。回历25年(公元645年),由哈里发奥斯曼主持抄写的《古兰经》奥氏本成为最后定本。在奥斯曼统治时期,伊斯兰帝国的疆界已由阿拉伯半岛扩展到埃及、沙姆、巴勒斯坦、  相似文献   

2.
“阿拉伯语是《古兰经》的馈赠”,此话并非言过其实。首先,《古兰经》是用阿拉伯语写成的第一部散文巨著,是至今流传最广、解释和评注得最多的一部阿拉伯语著作。七世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经济思想是关于阿拉伯-伊斯兰社会经济问题理论和观点的统称。其渊源主要依据《古兰经》和圣训,以伊斯兰信仰和道德伦理为基本特点。伊斯兰积极入世的思想,对社会、经济、生活均有指导和干预作用,因此,其经济思想、理论、实践都受《古兰经》和圣训教诲的制约。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以《古兰经》和圣训为核心的伊斯兰经济思想对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经济理论及其实践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古兰经》和圣训中的伊斯兰经济思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伊斯兰经济思想是关于阿拉伯-伊斯兰社会经济问题理论和观点的统称。其渊源主要依据《古兰经》和圣训,以伊斯兰信仰和道德伦理为基本特点。伊斯兰积极入世的思想,对社会、经济、生活均有指导和干预作用,因此,其经济思想、理论、实践都受《古兰经》和圣训教诲的制约。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以《古兰经》和圣训为核心的伊斯兰经济思想对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经济理论及其实践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古兰经》随着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古兰经》的原本是阿拉伯语,长期以来,《古兰经》在我因一直没有中文的译本。明末清初,信仰伊斯兰教的南京人刘智(刘介廉)(1660——1720年)写过《天方典礼》、《天方性理》、《天方至圣实  相似文献   

6.
说到中世纪阿拉伯文学,首先应该提出的是《古兰经》。《古兰经》既是伊斯兰教的经典和第一部律书,又是阿拉伯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不朽名著。《古兰经》从文字上来说,是带  相似文献   

7.
《古兰经》自问世以来就以宗教性(超越性)与社会性(世俗性)的二元一体结构确立了“认一论”信仰体系,改变了阿拉伯社会,催生了阿拉伯伊斯兰帝国,也使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得以诞生。但作为纲领性经典的《古兰经》并没有就所涉及的广博的内容逐一展开论述,只是以点带面地概而言之。因此,只有对其进行全方位注释,才能进一步彰显其文化内涵、社会价值及现实意义,从而深度解读伊斯兰教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古兰经》注释也就成为阐发伊斯兰教义、研习和具体运用《古兰经》的必然举措。  相似文献   

8.
阿拉伯语作为《古兰经》的语言,对其他伊斯兰国家的民族语言影响很大。波斯语、库尔德语、帕修特语、达利语等至今还借用阿拉伯文字母来书写。拉丁化之前的土耳其语、斯瓦希利语、马来语、印尼语也一样。阿拉伯语的词汇对其他语言的影响更大,它在这方面的“扩张”已渗透到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9.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最主要的经典,也是阿拉伯文学的巨著,在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兰经》有许多不同的名称,本文对这些名称及其来历和意义作了简要考释,以供有关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公元5世纪末~7世纪初,标准阿拉伯语(简称阿拉伯语)原是阿拉伯半岛上阿拉伯人的“通语”.伊斯兰教产生后,半岛各部落统一成一个民族,阿拉伯通语通过《古兰经》的成书及书面加工,成为阿拉伯民族语.此后,阿拉伯语随着阿拉伯民族疆域的扩大,逐渐成为区域性的民族语和世界性的伊斯兰教中介语.本文主要探讨中世纪阿拉伯语在西亚、北非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不少非阿拉伯人成了穆斯林。他们为了学习《古兰经》,纷纷攻读阿拉伯语。语言是相互影响的,这些非阿拉伯人在学习阿语的过程中,也给阿语带来了各自的语言成分。这种现象到后来越来越明显,引起了学  相似文献   

12.
《古兰经》不仅是伊斯兰教的最高法典,也是1300多年来阿拉伯语文的典范,它在伊斯兰宗教史和阿拉伯文学史上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广大的中国穆斯林来说,学习和研究《古兰经》,一般只有通过中文译本。因此,译文是否确切,就显得非常重要。《古兰经》的中文译本正式出版的已有七部之多。最后一个版本是1981年出版的马坚先生的译本。马坚先生毕生从事阿拉伯语言和伊斯兰教的研究。抗战前就开始进行《古兰经》的翻译工作。虽然他的译本1981年才出版,但其译文在1945年就已基本完成。这个译本超过了以前所有的译本,是当前广大中国穆斯林阅读和学习的主要版本。由于《古兰经》的内容浩如烟海,伊斯兰教学者们对它又有许多不同的注释,因此,在翻译时,译者只有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翻译。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13.
林松教授潜心收集史料,悉心探索推敲撰成的《汉译<古兰经>史话》终于要结集出版了,这是伊斯兰文化研究领域一件值得庆贺的喜事。作者多次盛情相邀,嘱我写几句话,只得不揣浅陋,试作涂鸦。 伊斯兰教是世界上传播最广、信徒最多的宗教之一,伊斯兰文化根深叶茂,具有巨大的历史作用和现实影响,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明白的阿拉伯语言”降示和录写成集的《古兰经》,则是伊斯兰教最重要的经典,也是传播或研究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的根本。 在伊斯兰教的发展史上,对《古兰经》是否可以和是否能够译成其他语言,教法学家们一直存在分歧。反对者主要担心译者歪曲《古兰经》的原意,速成误导,甚至招致攻击。然而,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不断地超越国界和民族疆域,要各国、各民族中的穆斯林都通晓阿拉伯语毕竟不易,翻译《古兰经》遂逐步成为时代的必需。至本世纪30年代,举足轻重的埃及爱资哈  相似文献   

14.
《古兰经》不仅是伊斯兰教的经典,而且是阿拉伯修辞的典范,其某些词语体现出阿拉伯语所特有的伸缩性和广泛性.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探,以求教于有关方家.一、《古兰经》中,某些正偏组合的偏次或被指示名词的省略,增加了词语的丰富内函.例如:“各在—个轨道上浮游着.”(36:40)这里被省去偏次的可以指  相似文献   

15.
《古兰经》为全世界穆斯林的主要经典,原文为阿拉伯文,不少阿语专家认为:“不学习《古兰经》的人是学不好阿拉伯语的。”笔者仅从语言角度试述其语言特点。《古兰经》语言是以麦加地区的古来氏部族语言为基础的。古来氏人分为城市居民和贝杜因人,贝杜因以游牧为生;城居民则以经商为业,在这个部族的生活区域里,有几个集市,如欧卡兹、哈吉纳和祖勒马扎兹等。这些定期开放的集市,不仅是阿拉伯人交换商品的集散地,而且是文人墨客荟萃的场所,著名的阿拉伯七首悬诗,就是伊斯兰教前的诗人们评选出来的优秀诗篇。古来氏人去各地经商,同半岛上其他部落频繁交往,古来氏语言得以不断丰富,成了半岛的通用语。  相似文献   

16.
(一) 在全世界七亿多穆斯林心目中,《古兰经》占有无可比拟的神圣地位。他们认为,《古兰经》是天经,是真主意志的体现。《古兰经》是用古老的、语汇丰富的阿拉伯古莱氏语传诵的。因此阿拉伯语也称为《古兰经》的语言。《古兰经》之所以被称为天经,据说是因为《古兰经》原本是记载在九天之上的天牌上的,即。相传这块记载真经的天牌,由天使们严密守卫着,以防魔鬼偷盗,剽窃篡改,以  相似文献   

17.
公元11世纪,伊斯兰教和《古兰经》的有关资料开始传入俄国。首先是从东罗马帝国传入有关伊斯兰的史书和著作,这些书藉从宗教论战的角度出发,因而在长达几个世纪中,俄文版的文史书藉充满对伊斯兰教历史、教义、本质的曲解和篡改,先知穆罕默德被描绘成一个幻想式的神话人物。 随着俄国与阿拉伯各国间外交、贸易关系的发展,大批俄国商人、旅行家、朝觐者和外交官把清真寺、宗教仪式、节日、教规与教法等书刊和资料介绍到俄国,使俄国人对伊斯兰教的了解逐渐趋向客观真实。 公元15世纪末,一本详细介绍麦加、麦地那和先知经历的书被译成俄文,15~17世纪,一些重点介绍伊斯兰教的俄文著作也先后问世,与以往比较,这些著作更客观、更理智地介绍了伊斯兰教。因而,《古兰经》作为一本记载伊斯兰教法和信仰的经典受到俄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随着俄罗斯帝国版图的扩大,它管辖下的穆斯林不断增多,俄罗斯与伊斯兰各国的交往也日益增多,把《古兰经》译成俄语的愿望日趋强烈。 15~17世纪,立陶宛的鞑靼人曾将《古兰经》译成白俄罗斯文,这部译作迄今保存在列宁格勒大学东方学院图书馆内,为手抄本。手抄本使用的是阿语原文和用阿拉伯字母书写的白俄罗斯文,两种文字彼此穿插,显然,这是一种用白俄罗斯语解释经  相似文献   

18.
早在伊斯兰教的兴盛时期,阿拉伯人就建立了—套系统的教育制度。在初级教育中,小学生们要学习阿拉伯语,背诵《古兰经》。接受较高级教育的学生则在清真寺中,集中学习《古兰经》、圣训、神学和法学。典型的教学方法是由教师向围坐在四周的学生们朗读和讲解权威性的经典,学生则记忆和背诵。当时麦地那、开罗、纳贾夫、卡尔巴拉等名城圣地的清真寺,吸引着许许多多穆斯林青少年前来接  相似文献   

19.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最权威的经典和最根本的立法依据,是研究伊斯兰教的主要和首要的必读文献。它的原文是阿拉伯语文,穆斯林们都尊称它为“安拉(真主)的语言”,即“凯俩目·安拉”。随着伊斯兰教在全世界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20.
泰伯里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上著名的《古兰经》注释家、圣训学家、伊斯兰教法学家、历史学家。一生涉猎广泛,著作等身。其代表作之一《历代民族与帝王史》(TARIKHALUMAMUWALMULUK)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人类起源、下迄作者著此书的历史发展轨迹,其史学价值堪与我国《资治通鉴》等同,堪称阿拉伯史学上承前启后的丰碑巨著,也是研究伊斯兰史、古代东方民族史乃至世界通史的杰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