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现代德育是以促进人的德性现代化为中心,以主体自我发展,自我实践为宗旨的德育;是教育者、受教育者能动地自主建构思想品德的活动:是教育者的启发、引导、指导与受教育者的认知、体验、践行的互动.现代德育思想的确立,为开展德育教育指明了方向.然而,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那么,如何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实现学生主体自我发展,将社会规范、社会要求、社会思想道德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德性,则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懈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突出德育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真实的心灵世界。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在自我参与、自我探索、自我认识中发展自我,成就自我。在班级管理活动中,怎样走出说教的窠臼,体现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的德育?一、让班级管理活动触动每一个学生心灵班集体常规管理主要指班级领导班子,班级长、中、近期目标,班级管理制度,班级的舆论,班级德育活动的管理。班集体的常规管理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良好的班集体是学生学习成长的摇篮,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单位,班集体的管理水平决定着学校的教育水平。怎样让班集体的常规管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现代德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道德方面的主体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自由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积极主动的道德能力与素质,即道德上的自律能力.面对21世纪,随着青少年主体意识的增强,自我利益的保护,自我价值的提高,加之,社会上多元价值偷观并存,如何引导青少年的道德逐步由"他律"走向"自律",是学校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应谨慎对待学生的情绪锻炼,苦其心志.因为恰当的情绪锻炼可以平衡学生心理,让他们更健康地、全面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务求培养他们更深层次的高尚思想品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塑造良好的个性人格,以适应世界、未来、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成飞 《科学咨询》2008,(14):13-13
小学德育课程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促进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学生为目标的综合课程.德育课程性质的具体体现、课程地位的落实、课程目标的实现,主要依靠有效的德育课程教学,而适度地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德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有机地、科学地把握好一个度.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环境科学创新实践活动体现了德育的本质特点,增强了德育的实效性;要求学生在尊重已有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选题,脚踏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得出客观真实的结论;其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以及潜能的充分发挥,既可以增强自信,又可以通过自我评价,进行自我反思,进而学习别人的优点与特长,并有助于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7.
当我国正在全方位走向现代化的时候,必须认真地思考和探索德育现代化的途径和方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这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必然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德育现代化包括德育观念的现代化、德育内容的现代化、德育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德育评价标准的现代化、德育队伍的现代化等.  相似文献   

8.
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学院开展德育考核工作旨在提高学生接受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自觉性。本文结合我院学生德育考核工作的开展情况做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突出德育,改进德育活动内容、方法、形式,丰富学校德育内容,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培养了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育的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很大的进步,但却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当前的小学生唯我独尊、缺乏意志力、心理承受能力弱、社会适应能力差等心理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和谐发展."三生"德育关注生命德育、生活德育、生态德育三者的有机整合,为我们如何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提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马建华 《经营管理者》2009,(19):312-312
“德”是衡量一个人品质的标准,也是一个学校首要工作,更是一个国家素质教育的灵魂。长期以来,我们学校的品德教育流于说教,使学生的知、行难以统一,存在着很多弊端。其实,在我们多年教育的探究和实践中,我们感受到德育的时机更多地蕴藏在学生经历的经验和教训中,蕴藏在学生现实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生活行为中,蕴藏在学生内心世界的情感和价值追求中。学生的生活就是重要的德育内容,就是重要的德育课程资源。只有将德育渗透到学生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在参与活动、参与管理、走向社会的体验中,才能实现德育的教育价值和育人目标。因此,努力挖掘学生生活世界的德育资源,使之成为学生道德品质生成和发展的源头活水。将成为我们每一位教  相似文献   

12.
在学科教学中浸润德育,是学科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应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为德育撑起一片蓝天.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德育素材突出文中关键词句,让学生感受美,乃至热爱美追求美.教师要巧妙利用教学语言,创设利于德育渗透的情境,激发兴趣.分析好人物形象,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取向.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创新人格.  相似文献   

13.
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而和谐关系的实质,我认为就是在德育中,教师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使德育成为师生间相遇相知的对话过程,教师以知心朋友的身份善待学生,而不是强行灌输,命令和压服,这也正是德育教学本身应该做到的.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我认为应做好从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我们应当强调把学生当作主角,以学生的视角和学生的"生活事件"来呈现德育的话题,以学生(特别是初中生)乐于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来组织和表述德育内容,为学生表达思想和感情、进行创造活动留出空间.提供方便,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将德育目标转化为内在需求和自主发展,使学校德育目标体系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重要文本,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5.
曹向利  孙坤 《决策探索》2007,(16):38-40
德育是对人心灵的陶冶和道德境界的提升,促使成长中的人人格不断完善,良好的德性不断生成.这是德育的本真存在.德育课程实施应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立足于学生鲜活的生活基础,变僵硬的道德教条的"灌输"为美好的道德生活的"体验",变单向的教学流程为师生双方的互动、对话.教师要从既定道德品质的教育者转变为学生品德发展的导引者,从学生外围走进学生中间.教师应改变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的观念,本着对学生一生发展负责的态度,把促进学生德性成长作为自己教学的唯一目的.这是"生活德育"的应有之义,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际出发,提出德育既要强调德育的社会功能,更要突出德育在个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具体提出了"人本德育,人人德育"的德育工作思路,并在德育实践中积极探索职业中学"人本德育"的内涵,"人人德育"的工作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管理有较强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学校所有的学科及教职工都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义务,养成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的所有活动中,可以从多方面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育人育心、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乌申斯基说:"良好的行为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德育资本."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好与坏、优与劣,直接影响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为此,学校在实施德育过程中,应以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抓手,全面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19.
黄高 《科学咨询》2009,(24):23-23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应谨慎对待学生的情绪锻炼,苦其心志。因为恰当的情绪锻炼可以平衡学生心理,让他们更健康地、全面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务求培养他们更深层次的高尚思想品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塑造良好的个性人格,以适应世界、未来、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英语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作了具体要求,仁爱版英语是德育教育的好教材.教师在英语教学的同时必须关注孩子情感的成长,充分挖掘和利用学英语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竭力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让每一名学生都在明媚的阳光下追求真知、奉献爱心、实现自我、感受成功;在工作中,我像保护荷叶的露珠一样,关爱着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