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学历来都是创新的活跃领域,语文学科突出的人文性使它成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因而,进行高工专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必须打破思维定势,转变观念,在改革中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从高工专人文教育的现状出发,针对大学语文的课程特点,立足于教学实践,按照面向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建立起一种适合于课程特点而又基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创造力的教学模式,应是此项改革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2.
对话是语文教学中的新观念。教学对话中应该是“目中有人”,语文教学要区分两种对话——阅读对话和教学对话;阅读对话是教学对话的基础,教学对话的目的又是为了提高阅读对话的能力。语文要有人文的引导,需要人文来激活,但人文只能渗透于语文之中;教师在对话过程中必须要有对话情怀,渗透对话精神,培养学生的对话意识、对话态度和对话能力。语文教师一定要过“怎么说”这个关,否则难以及格。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方式,重在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造就合格的优秀对话者。  相似文献   

3.
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三年制(卫生类)大学语文课程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要开发出一套适应发展、合乎需要、定位准确、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质量上乘的三年制(卫生类)高职语文精品教材,必须从学生做人、专业学习、学生就业、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出发,使之兼备工具性和人文性。  相似文献   

4.
大学语文性质争论多年来歧义纷出,很难得出建设性成果,而从教材历史生成的角度考察可能是一条较为清晰的道路.通过教材编写理念的历史化、问题化回溯,大致可以看到大学语文教材分别经历了侧重"语文"、"文学"、"人文"的不同时期,他们分别代表了大学语文发展的工具化阶段、审美化阶段、和伦理化阶段.在三个阶段演进中,"语文"、"文学"、"人文"三维虽有共时交错,但历时发展已成为主要线索,这个过程虽然缓慢、艰难,但其方向不可逆转,共同勾勒了大学语文课程整体功能转变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高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向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学生走入工作岗位后能否立足且长远发展,不仅取决其自身的专业技能,更多的依赖其本身的语文素养及人文素养。这就要求高职学校在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强语文素养及人文素养的教育,肩负这一重任的大学语文课程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具有听、说、读、写的工具性功能与价值,同时具备求真、审美、向善的人文性功能与价值.大学语文是中小学语文功能与价值的延伸和升华,同时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的基础课,因此,大学语文应该是以人文性为核心内容的文化语文,是以人格美为核心内容的性情语文.同时,应该实施有利于文化信息承载和审美趣味培养的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是中国现代语文大家,语文教育工作终其一生,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和实践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资源。以往论者多关注其对初等、中等语文教育的贡献,而忽略其对高等语文教育的意义。本文撷取叶圣陶先生的相关论述,并结合当前我国大学语文教育中的焦点问题,从语文先辈的教育资源中努力挖掘其现代意义,为当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高职语文”课程功能及开设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素质教育要以一定的课程设置来体现。“高职语文”能够基本摆脱基础教育中语文教学的一些弊端 ,通过课程整合与重组 ,使之具备人文素质培养、思想道德教育、思维潜力和创造精神的开发以及实际工作能力训练的功能。开设本课程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多数理工院校已将《大学语文》列为公共必修课.如何把握《大学语文》教学,文章认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重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是人文素质培养的立足点,要构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人文素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在目前的"大学语文热"中我们应看到,我们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远不是一门"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所能解决的.我们要把大学阶段的语文教育作为大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大学语文教育是在高层次上进行的"多维语文素养"教育,是一个多管齐下、综合行动的系统工程,可以通过加强语文核心课程建设,构建多样化、有序化的语文类选修课体系和建设课内外一体化的开放式的语文教学环境等措施去实行.  相似文献   

11.
人文素质教育要以一定的课程设置来体现。“高职语文”能够基本摆脱基础教育中语文教学的一些弊端,通过课程整合与重组,使之具备人文素质培养、思想道德教育、思维潜力和创造精神的开发以及实际工作能力训练的功能。开设本课程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也论大学语文课程之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语文既非纯工具意义和纯基础意义上的语文,也非纯人文意义和审美意义上的语文,而是人文性、工具性、审美性的有机融合。工具性是基础,是求真;人文性是提高,是求善;审美性是升华,是求美。大学语文要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人格修养,也即在教学过程中既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又体现语文的人文性,突出语文的审美性。  相似文献   

13.
语文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而且是人类思维活动的载体。语文作为一门独特的人文学科,在弘扬人类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便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日常教育应该把重心放在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上。应该抓住课内与课外两大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渗透与影响,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4.
“人文”观照下的大学语文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旨在重新审视高等学校的大学语文教育改革,通过对“人文精神”、“人文教育”种种界定的梳理,综合对大学语文现行教材设计思路、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种种研究,倡导理想中的大学语文教育与学校人文精神传统相结合,与中学语文新课改理念相承接,并由此探讨语文教育“人文性”的衔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小学语文是基础,人的各项素质的培养应从小开始,而小学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以阅读教学的形式展开。那么,在新时期语文教学的新背景下,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笔者试就策略的建构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最具有美育特征的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要求,有利于深化语文教育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是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形成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树立起大语文观念,切实把育人贯彻于教书之中,在重点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将学生人文索质的培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目前,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严重萎缩,影响了这门课程作为人文素质课所应发挥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读书及语文学习方面的调查,对大学生的语文基础、文学素养、人文精神有了较为客观的认识,并针对大学语文教学与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感受力是语文教学的综合任务和重要目标,也是认识语文和语文教学本质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在“工具论”和“人文论”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从而使语文教学目标凸现出来。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具有“传道”、“赋美”和“立人”之功能和意义。可以通过“朗诵”、“联想”、“体悟”和“创作”来培养学生的感受力,以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大学语文"的学科性质与教材编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语文学科有语文知识、语文智能和语文教育三个层面。大学语文教材编写应遵循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和美育性的三性定位。美育是大学语文的灵魂,对学生汉语言听说读写实用技能的提高是其最基本的任务,突出技能训练,努力增强大学生就业前的语文适应能力是其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