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复旦学报》相继发表了陈伟恕同志《对现代垄断资本主义的几点看法》和《再论帝国主义的腐朽性主要表现为寄生性》两篇文章(《以下简称《看法》和《再论》)。文章提出了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有助于进行帝国主义理论的研究。但文章的基本论点,如“现代垄断制度的产生及其发展,本质上是刺激技术进步的,它将在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进程中,走向自身的灭亡”,“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具有促进和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两种趋势,但总的看来,迄今尚以促进为优势;与此相联系,对腐朽性的理解也  相似文献   

2.
对现代垄断资本主义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一种流行的解释: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转变为垄断,造成了技术进步的停滞趋势,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这便是帝国主义腐朽性的表现。此种观点,既同历史事实不相符合,也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有所偏离。我们认为,现代垄断制度的产生及其发展,本质上是刺激技术进步的,它将在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进程中,走向自身的灭亡。  相似文献   

3.
《复旦学报》1981年第三期和第五期分别发表了陈伟恕和尹伯成两同志的文章,对帝国主义腐朽性问题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这对深入理解帝国主义性质有着重要意义.目前,人们对帝国主义腐朽性问题的认识集中在:为什么说帝国主义是腐朽的,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如此迅速?要弄清这一问题,首先就得解决对垄断资本主义的认识.陈伟恕和尹伯成两同志文章争论的焦点也正是在这个问题上.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科学技术革命,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到过去不能比的高水平。于是有人问,列宁不是说,帝国主义是腐朽的资本主义吗?而其腐朽性的重要表现之一不正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停滞吗?既然现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有了如此巨大的发展,那么,应该怎样来理解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腐朽性的原理呢? 列宁主义认为,在帝国主义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产生停滞的趋向,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垄断。因为垄断在经济上“有可能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但另一方面,“垄断决不能全面地、长久地排除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而竞争“是促进着各种变更的”。因此,列宁指出:  相似文献   

5.
对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力价值量的变动趋势,国内外学术界都存在争论,主要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呈上升趋势(“上升说”),一种观点认为是呈下降趋势(“下降说”).我认为,要正确认识战后劳动力价值量的变动趋势,首先必须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概括的劳动力价值的构成因素出发,看看这些因素在战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但是,马克思的概括毕竟是根据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条件作出的,而现代资本主义给劳动力价值的构成注入了新的因素.因此,仅仅局限在劳动力价值的传统构成内考察劳动力价值量的变动趋势是很不够的,必须结合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探讨劳动力价值的传统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有综合这两方面的变化及其对劳动力价  相似文献   

6.
陈伟恕同志在1981年第三期《复旦学报》上发表的《对现代垄断资本主义的几点看法》一文,对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探索。文章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具体特点的分析是富有启发性的。但文章的结论,即关于帝国主义腐朽性的基本观点,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7.
战后,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在当前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的经济危机风暴中,我们学习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这部光辉著作,探讨一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经济危机的关系,对于加深理解帝国主义的腐朽性和垂死性,认清天下大乱的大好国际形势,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于传统和目前学术界的某些看法,作者认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基本形态在社会和企业领域各有3种形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成为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体现在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国家作用的加强、生产力的提高、阶级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危机表现出新特点等诸多方面,而非仅仅的经济运行机制。其历史地位不仅在于它超越了资本主义腐朽性和垂死性的学理定位,而且在于它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9.
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其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尤其是日本和西德的经济发展,其速度之快更引人注目.于是有人就依此否认帝国主义的腐朽性.与此相反,也有人认为,帝国主义阶段,经济发展速度比自由竞争时期、帝国主义阶段的后期比前期有减慢的趋势,并依此说明帝国主义存在腐朽性.我们认为,这两个问题涉及到对帝国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制度能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问题,都有弄清楚的必要.特别是弄清前一个问题,涉及到坚持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大事,显得更为必要.下面谈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既包括对帝国主义经济本质的深刻分析,也包括对帝国主义历史地位的科学论证.列宁的分析表明,作为资本主义特殊历史阶段的垄断资本主义,其特殊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垄断性、腐朽性(或寄生性)和垂死性.  相似文献   

11.
劳动力价值变动的趋势,是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常常要碰到的一个问题。我在《复旦学报》一九八二第四期《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的几点看法》一文中,曾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劳动力价值的变动趋势谈了我的看法。我在那篇文章中,根据可以利用的统计数字进行了一次粗率的计算,得出的结论是:近百年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力价值呈上升趋势。彭仁君同志在《复旦学报》一九八三年第一期发表《关于劳动力价值变动趋势的几个问题》一文,从理论上和具体计算上提出相反的意见。关于这个问题,历来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从长期趋势看,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是下降的。我国经济学界中持这种意见的同志较多。另一些同志则持  相似文献   

12.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洪文达副教授,于八月初应邀来我校经济系做有关帝国主义腐朽性问题的学术报告。洪教授在报告中依据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所揭示的原理,着重分析了帝国主义的腐朽性同其经济增长速度的的关系。他指出:帝国主义的腐朽性主要表现在它的寄生性和生产、技术发展的停滞。然而,由于竞争的存在,帝国主义时期生产力的发展表现为两种趋势,时而是发展的趋  相似文献   

13.
在对待帝国主义出现了停滞趋势的问题上,存在着两种片面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停滞的趋势就是倒退,帝国主义时期的生产和技术出现停滞的趋势,就意味它绝对不能向前发展了;另一种观点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的生产和技术有了显著发展,它不可能“停滞”,帝国主义是“腐而不朽”。这两种观点可以说都是从这样的一个等式出发:帝国主义的腐朽性=生产和技术的停滞。前者进一步引申为生产和技术的停滞趋势=生产的倒退或绝对不向  相似文献   

14.
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说得很明白:“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8页)由于人们对马克思的这句话理解不同,因而,对《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产生意见分歧。一种意见认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另一种意见认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生产方式;第三种意见认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第四种意见认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本文就《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5.
战后40多年来,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比过去快得多,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状况有了较大改善。这能否说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作出的“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这一论断“过时”了?如何理解帝国主义的腐朽性?当代帝国主义的腐朽性主要表现在哪里?本文就这些问题,谈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基本历史阶段: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由于资本主义迅速增长着的生产力,迫使资产阶级不得不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范围内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过两次局部调整:一次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化;另一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化。由于当代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新变化和新特点,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应如何正确认识,既是理论上的难点、又是教学上的难点。科学地阐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对全面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及其历史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加深,在各帝国主义国家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60年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声明曾指出:“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处在一个深刻的衰落和瓦解的过程中。帝国主义的矛盾加速了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注一)。在现代资本主义的主要国家——美国,这个  相似文献   

18.
垄断对资源配置的阻碍作用被认为主要体现在垄断有可能阻碍技术进步和创新,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大的垄断组织采用较高价格生产较低的产量,使消费者利益减少并造成社会福利的无谓损失引致社会分配不公平等。而垄断对资源配置的促进作用可以表现在:通过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作用,垄断可以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生产集中的大企业有利于技术的进步与创新、垄断与竞争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共同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后者直接指导了二战后反垄断管制的放松实践。  相似文献   

19.
我国学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民族形成问题,取得了丰硕成果,也还存在不少意见分歧。产生分歧的原因之一,是在如何运用斯大林的民族定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理解。这方面的意见能渐趋一致,对整个讨论将是有益的。为此,本文仅就争议较多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理解,不当之处,切望指正。一、关于斯大林的民族定义的特殊性方面和普遍性方面对斯大林的民族定义在研究民族形成问题上的指导意义,有两种对立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斯大林的民族定义主要是从欧洲资本主义民族形成的历史中概括出来的,他的分析和结论符合欧洲的情况,研究其他地方的、以及资本主义以前的民族形成问题时,不宜简单套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出现了许多新现象和新问题。例如:一些国家在一定时期里,经济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国家调节经济取得一定成效;推行改良主义,阶级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缓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发展状态等。据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便宣称列宁关于帝国主义腐朽性的论断已经过时。我国近几年来学术界在“对资本主义的再认识”的讨论中,一些人对列宁的论断也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