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4月我飞赴日本的九州日本语学院学习。起初,我在日语基础较薄弱时,曾到上海华浦人才培训中心进修过。经过几个月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到掌握正确的日语口语学习方法是多么重要。现在我把体会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其实,学好日语的重点在于交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口语。在学习中,我体会到,学习日语以“难、易、准”为特色。一开始学习时,我感到日语口语和听力就像两座大山,想要翻越都无从下手,主要原因在学习理念和国内的环境上。但我始终有一种学习日语的信心和激情,有一种脱口说日语的内在冲动。我每次上课时给自己确定一个目标,完成这个目标后,我再确定下一个目标。如此周而复始,我不断从中获得更多学口语的乐趣,从而较为轻松地攻克了日语学习的一道道难关,扫除了学习口语中的障碍。  相似文献   

2.
金炜是上海大学日语系学生。大二时,她就拿到了日语一级的等级证书,但她发现自己书面语言能力不错,可就是“有口难开”,不能迅速而准确地用日语口语表达意思,与日本人交流更是存在一定的语言障碍。于是,她报名参加了上海市日语口译考试。  相似文献   

3.
谈中学生的口语训练毛力群“小学生抢着开口,初中生勉强开口,高中生不肯开口”,这是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这其中虽然有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心理变化的因素,但主要的还在中学语文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致使许多学生成了课堂上的沉默者,...  相似文献   

4.
由湖南大学口语系主任周炎辉教授和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的佐治圭三教授联合主编的《口语专业基础阶段系列教材》(为湖南省九五重点教材)将于2002年全部完成。该教材共分《基础口语》、《日语词汇》、《日语视听》、《日语口头表现》、《日语作文》、《日语语法》等6种。1997年10月2日至9日,关于该教材的第一次中方准备会议在湖南省宁乡县灰汤温泉召开。会议邀请了国内几所重点大学的教授出席,  相似文献   

5.
浅谈日语口语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够无障碍地用外语进行交流是学习外语最终的目标及目的。因此,如何在口语教学中培养及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语言学习理论和日语教学实践,具体分析了日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日语口语能力的培养措施和口语教学法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说:日语的助词很难掌握。日本著名语法学家佐久间鼎博士早在1940年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现代日语语法研究》一书中,用大量的篇幅专门讨论助词的问题。他在书中指出:“日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助词的性质和用法,这种特点在其他语言里几乎找不到相类似的语法。外国人学日语感到最困难的地方就是助词的用法。”日语助词之难,不仅难倒了外国人,就连“日本人有时也会用错”(佐久间鼎语)。日语助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校教育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落实,促进了外语教学的规范化发展。对日语口语技能的学习是学生融合语言信息、参与日语实践应用的重要方式。新课改形势下,探索日语口语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日语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日语教学是以提高学生日语知识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的内在素养,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日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对于大学生日语能力的全面发展与自我完善极其重要。演讲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日语演讲教学正是实现日语口语教学目标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语言与文化相依共存,进行日语教学的同时导入日本文化这一观点已逐步成为日语教学界的一种共识。本文主要探讨日语演讲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实施这种模式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其相应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9.
现代日语口语中的“零助词句”具备其特有的表达效果和功能,这种现象并不是单纯的助词省略。零助词句的产生,不仅需满足一定的话语环境要求,还会受到一些语言机能的限制,是日语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在汉语和日语中存在很多意思相近、用法相同的同形词,给语言相互的交流、学习提供了方便。但不留意的话就会掉入同形词的陷阱,使人们在交流中产生各种误解,严重的甚至引起摩擦。因此,中日同形词的对照研究对排除文化障碍也有意义。以中日同形词“先生”为例,对其在两种语言中的词义、用法、色彩等进行了对照分析,得出的结论是:1)汉语的“先生”具有不稳定性,词义一再萎缩;2)历史地看在感情色彩方面汉语的“先生”含褒义、贬义、中性,日语的「先生」基本上为褒义;3)语体色彩方面汉语和日语的“先生”相同,都可用于口语和书面;4)汉语的“先生”只是一个称呼词,而日语的「先生」既是称谓又是职业;5)日语“先生”一词增加了“对他人亲密的或带有玩笑的称呼”这一义项。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日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指出口语技能训练为全面提高大学日语教学质量之纲,纲举才能目张。要提高大学日语教学质量,就要更新观念、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了解日本的社会文化习俗和惯例,克服“文化休克”现象,加强语言环境建设,注重情景教学。  相似文献   

12.
徐小平 《21世纪》2008,(11):14-15
新东方应试培训虽然很厉害,但新东方口语培训更厉害,这要归功于开创了"美国思维口语"因而被尊称为"口语教父"的王强。王强的英语口语培训,在赋予中国学生开口说话的功能上,确实具有奇效。  相似文献   

13.
日语的“タ”与汉语的“了”是这两种语言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词,也是中国人学习日语时常常容易出错的词。这是因为“タ”与“了”既有相对应的一面,也有不对应的一面。本文集多年日语教学经验,立足于中国人学日语的角度,采用比较的方法,从时态、体、语气三个方面,着重对两词不对应的情况进行分析,归纳,以求为广大的日语学习者减少学习的障碍。 1.关于时态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中国日语学习者在与日语母语者的跨文化交流中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本文在会话分析的先行研究的基础上,比较分析日语母语者和中国日语学习者会话中对于“话题管理”的不同特征,研究发现(1)话题导入:日语母语者会根据对日语学习者的日语语言能力和反应方式来选择,如果有超出日语学习者理解范围的趋势,日语母语者往往选择回避而选择新的话题.(2)话题展开:日语母语者更注重“相互参与的协调”,与此对应的是,中国日语学习者则表现出“个人意见的表达”的倾向.(3)话题选择:明显呈现出“由浅入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注重口语交际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但是,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如果仅靠每单元一节的口语交际课教学,无疑是杯水车薪,难达佳境的。对此,崔峦先生明确提出:“我们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能局限于口语交际课,还可以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实际机会,多渠道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下面就如何多渠道开发“口语交际”的教学资源谈点个人的做法与浅见。  相似文献   

16.
最早指出“童话”一词源于日语的是周作人,这种看法后来既有人支持,也有人怀疑甚至否定。对此,本文作者查阅了大量资料,认为日语“童话”在出版物上的出现要早于汉语“童话”近一百年,如果再把当时中日两国之间大的历史条件和文化交流背景纳入视野,“童话”源于日语则是可信的。考证“童话”一词是否源于日语,与语言学上的意义相比,更具重要的儿童文学史的意义。因为“童话”一词源于日语这一事实,典型地说明了中国儿童文学在诞生期里的受动性格。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自己综合运用日语的能力,我最近参加了“特爱”学校开设的日语口译资格证书培训班。通过学习,我深刻感受到:日语学习是一环紧扣一环的,听说读写译每个部分都是相辅相成的。很多人说自己口语不好,其实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写作、听力方面其实也存在着问题。如果听说读写译中有一个环节存在缺陷,那么就需要对前面那个环节进行加强训练。对学习者  相似文献   

18.
《成才与就业》2012,(7):20-21
欢迎你!2012我梦想我专业我自信中外合作,成就你升学、就业、留学的梦想招生专业及人数商务日语简称"长乐商日"专业代码40701学制3年招收70人(男女兼招),另加进城务工人员同住子女10人(不限区域):黄浦20人、徐汇8人、静安5人、浦东12人、长宁4人、普陀8人、闸北2人、虹口2人、杨浦2人、闵行3人、松江2人、宝山2人主要课程:职业高中基础课程、日语(基础、商务、口语等)、基础日语、商务日语、旅游日语、办公日语、日语视听、日语阅读、日语口语、商务礼仪。就业方向:日企秘书、日语翻译、日语导游、国内升学、留学日本。  相似文献   

19.
我们从中国人学习日语的角度出发,结合“视点”这一原本用于心理学和叙事学中的术语,对日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间接命令(要求)句”的句子结构进行分析、归纳。旨在使日语学习者排除母语干涉的影响,轻松愉快地掌握日语中包括“间接命令句”在内的有关“传达”或“转述”表现的技巧。  相似文献   

20.
我们从中国人学习日语的角度出发,结合“视点”这一原本用于心理学和叙事学中的术语,对日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间接命令(要求)句”的句子结构进行分析、归纳。旨在使日语学习者排除母语干涉的影响,轻松愉快地掌握日语中包括“间接命令句”在内的有关“传达”或“转述”表现的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