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报1980年第一期登载的安文同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阶级性》一文,把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讨论,引伸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上来,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没有阶级性。对此,我们提出一些不同看法,以就教于安文同学。  相似文献   

2.
“四人帮”全面篡改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把真理问题搞得极为混乱。他们不仅宣扬实用主义的真理观和检验真理的主观标准,而且鼓吹真理具有阶级性的谬论。在他们指使下编写的《哲学小辞典》写道:“在阶级社会中,真理是有阶级性的。……反映社会领域真理的阶级性是十分明显的。……反映自然规律的自然科学,总的说来,同样  相似文献   

3.
真理是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同时真理又是带有阶级性,这里主要指社会科学的真理(语言学和逻辑学除外),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学过程中,有学生问道:马克思主义是真理,马克思主义是有阶级性的,所以,有些真理是有阶级性的。真理怎么会有阶级性呢?这个问题教科书没有定论,我试从真理的价值关系这一角度来谈谈真理的阶级性。  相似文献   

4.
真理究竟有没有阶级性呢?“四人帮”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中,真理是有阶级性的。”(《哲学小辞典》) 为了说明这种观点有根有据,他们竟引毛主席这样一个著名的论断作证:“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实践论》)似乎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就是各种真理无不打上“阶级  相似文献   

5.
逻辑规律是一切思维必须遵守的规律,百家争鸣自然也不能例外。但是,在近年来学术界关于真理有无阶级性的争论中,主张“凡真理都无阶级性”的同志们却往往违反逻辑规律:或者概念不明确,偷换概念,或者论证缺乏论证性,论据虚假,推理形式不正确等等。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学术界百家争鸣的大好形势,也为了把真理有无阶级性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我们想从形式逻辑的角度剖析一下主张“凡真理都无阶级性”的同志们在论述方面的错误或缺点,以就正于哲学界、逻辑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6.
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正确解决这个问题,对于我们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正确认识、运用和发展真理,对于实现四个现代化都有重要意义。真理究竟有没有阶级性?我认为它是有阶级性的。这里,首先应当弄清楚真理的阶级性  相似文献   

7.
真理有没有阶级性?我认为,真理所包含的客观内容没有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真理的主观形式会打上阶级烙印,人们在认识和利用真理上具有强烈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从来主张客观真理论,反对主观真理论和阶级真理论。可是,有些同志却提出种种理由说明真理有阶级性。下面针对这些理由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一个曾经被林彪、“四人帮”一伙打入十八层地狱的观点。为了给这一观点治罪定性寻找论据,他们施展出篡改马克思主义的鬼蜮伎俩,首先把“真理是有阶级性”的观点强塞到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当中去,胡说什么“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里,真理是有阶级性的”,并把它当做“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到处兜售,胁  相似文献   

9.
真理有没有阶级性,哲学界有争论,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谈谈自己的看法。一、科学地确定阶级性的含义。在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中,从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和《费尔巴哈论》、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和《哲学笔记》,到毛主席的《实践论》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在讲到真理观的时候,都认为,从真理的内容来看,真理是客观的;从真理的发展过程来看,是一个从相对走向绝对的不断深化过程。这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基本观点。至于真理的阶级性,革命导师从来没有专门阐述过,难道是他们忘了吗?当然不是。而在于真理本身根本不存在什么阶级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来,哲学界就“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展开了讨论.这个讨论是实践标准问题讨论的深入发展.弄清楚真理究竟有没有阶级性,对于坚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解放思想,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来发表的一些哲学文章或出版的哲学著作,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有两种提法,一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另一种提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一个实践性。如肖前等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以下简称《原理》)中指出:“总起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见50页)那么阶级性还是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显著的特点呢?《原理》对此则未作论述,既没有说是,也没有说不是。但是,把该书论述哲学阶级性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看,显然是不同意把阶级性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问题上,一般以1841-1848年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萌芽、形成时期。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种含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学说和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真理,其形成过程应当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学说的萌芽、形成阶段(1841-1848年)和科学真理的确立阶段(1848-1871年),相应地其形成时期应当是1841-1871年。  相似文献   

13.
近来,理论界在批判“四人帮”的主观真理论时,有人把真理的阶级性当作“主观真理论的黑标本”来批判。似乎只要“四人帮”讲过真理的阶级性,我们就必定要否定真理的阶级性,才是正本清源,拨乱反正。这种思想方法是有很大的形而上学性的。我们在理论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坚持实事求是,认真分析“四人帮”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篡改和歪曲的实质及其手法,而不是从字眼出发,从形式出发。在真理的阶级性问题上,正象在其它许多理论问题,如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问题上一样,“四  相似文献   

14.
近来,理论界在批判“四人帮”的主观真理论时,有人把真理的阶级性当作“主观真理论的黑标本”来批判。似乎只要“四人帮”讲过真理的阶级性,我们就必定要否定真理的阶级性,才是正本清源,拨乱反正。这种思想方法是有很大的形而上学性的。我们在理论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坚持实事求是,认真分析“四人帮”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篡改和歪曲的实质及其手法,而不是从字眼出发,从形式出发。在真理的阶  相似文献   

15.
吴家麟同志在《概念要明确——关于真理有无阶级性问题的讨论》一文(以下简称“吴文”,载人民日报1979年8月7日)中正确地指出:“主张任何真理都没有阶级性的同志,一方面把真理包括在认识、理论之类主观现象的外延之内,另一方面又认为真理是客观的东西,因此就难于自圆其说了。”“只要谁把真理的外延包含在认识、理论的外延之内,谁就回避不了‘有的真理有阶级性’这个结论”。但遗憾的是,“吴文”并没有根据这些正确论断,遵照真理属于认识、理论范畴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得  相似文献   

16.
瞿秋白的哲学观深受普列汉诺夫哲学思想的影响。他主张从本体论意义上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反对忽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质或仅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唯物史观和经济学理论;他阐述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辩证关系,阐明了哲学的阶级性特征,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7.
真理有没有阶级性?我们认为这个命题应该是指真理是不是包含阶级性这样一种规定性,或者说,阶级性是不是真理的规定性。我们认为阶级性不是真理本身的规定性,关于自然界的真理和关于社会领域的真理都不具有阶级性这样一种规定性。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要以哲学性、阶级性、开放性、时代性为指导思想。坚持哲学性,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当作哲学来教,要以对学生进行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为根本目的,要引导学生追求智慧,增长智慧。坚持阶级性,就是要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国家哲学、官方哲学地位。坚持开放性,就是要把新的认识成果引入课堂,并吸收其他哲学流派思想观点中合理的因素。坚持时代性,就是要紧密联系时代特点,解决时代课题,并在教学中把握理论前沿,把能够代表时代水平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真理是一元性的,还是多元性的?这是哲学真理论的一个重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两种不同的回答,使得哲学真理论区分出真理一元论和真理多元论这样两种对立的真理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从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立场出发,对上述问题作了"一元性"的回答,因此,马克思主义真理论实质上是真理一元论.我们只有准确地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真理  相似文献   

20.
真理有无阶级性的问题,从一九五六年以来,在我国哲学界曾经讨论过多次(“文化革命”期间除外)。粉碎“四人帮”以来,对这个问题重新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次讨论的情况,从报刊上已经发表的文章看,主张真理没有阶级性的占多数,而主张某些真理(主要是关于社会的真理)有阶级性的占少数。并且后者往往被看作是极左路线的流毒,甚至被说成是“一个反马克思主义的命题”。但是,讨论了五年,同前几次一样,意见仍然未能取得一致。今年以来,由于不同意见的各方都提不出多少新的观点,讨论便消沉下去了。初看起来,这个讨论似乎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争论双方在一些基本论点上是一致的或者是相近的,只是提法不同。例如,大家都反对林彪、“四人帮”所制造的“阶级的真理”,都认为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因而它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以任何个人、阶级和人类的意志为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