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阜新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产业结构性矛盾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与图示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阜新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同性,指出了二者间的不平衡问题,结果表明:必须由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入手,使就业、创业与产业转型和承接互相促进,提升结构变动协同性,这样有利于实现经济与就业的和谐增长.  相似文献   

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而金融投资领域的改革是供给侧改革的源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重视产业和金融的结合,促进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金融在很大程度上是正反馈的过程,产融结合不仅是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供给侧结构改革能否深化的需要。因此,需要重视产融结合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产业结构转型缓慢、资本市场发育滞后,同时风险、制度、体制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制约了产融结合的步伐。这需要我们回归金融本质,提高金融部门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创新产融结合的方式,并深化金融体制机制改革,消除金融部门服务实体经济的门槛。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由原来的高速增长转向追求中高速和质量型的增长,这是中国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解决中国经济突出的结构性问题,实现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也就是经济结构再平衡,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赖规模扩张转向主要依赖技术进步,是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保障,也是中国多年来致力的发展与改革目标,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的任务。经济结构再平衡有赖于经济长期发展的支持;经济长期发展和增长周期延长,才能为经济转型与升级的结构再平衡提供时间、空间的回旋。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契机,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中国经济的空间结构再平衡,以全面依法治国推进中国经济结构的再平衡和长期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前面临经济转型的关键路口,供需不匹配形成严重的结构性过剩,因此,改变当前中国产业的发展方向,转向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是解决产能过剩和经济问题的关键点。疫情后,产业如何有效地转变?弄清疫情前供需不匹配所造成结构性过剩的成因至关重要。本文为分析产业的结构性过剩,将具有代表性的20个产业分为上下游,在DEA测算产能利用率的基础上结合需求端计算产能的过剩程度,根据产能利用率和产业状况分析结构性过剩的可能性成因。经过实证测算分析,结果表明:政府应加大力度投资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减少传统的基建,刺激与需求侧相符合的产业,同时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减少政府的不当干预。  相似文献   

5.
城乡统筹模式下三峡库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库区气候条件特殊,生态环境脆弱,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是中国西部典型欠发达地区之一。作为国家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如何加快库区产业发展和移民就业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文章分析了三峡库区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特征,从产业集群理论的角度阐释了集群化是加快库区经济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共荣的有效的现实选择。基于城乡统筹观点,构建了库区产业集群支撑体系,提出了库区产业集群带的培育途径,从产业集群内源及外源因素就推动库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的策略建议,努力把三峡库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新库区。  相似文献   

6.
中国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需主导型经济是与出口导向型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具有经济自主发展、居民消费主导、大国发展战略、产业高度发达、高度对外开放等特征。发展内需主导型经济,是确保中国发展战略目标实现、提高中国经济增长效率、加快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改善中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要求。要在推动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上取得明显效果,必须处理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提升、政府财力与公共服务、城市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经济增长与收入增长等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产业组织形式,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与升级,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愈加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分析了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经济效应和发展机理,指出了陕西省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发展的依据及存在的制度性、结构性的问题,提出了产业集群视角下促进陕西省军民融合产业快速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发展迅猛,形成对中国劳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巨大压力,特别是失业结构中的技能技术性失业难以控制。人工智能印证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局部工人与总体工人"理论的正确性,更完整地阐释了"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现实,"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加"理论;印证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理论的真理性,马克思"机器排挤工人"理论的历史与现实性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趋势。以经济增长为核心解决失业问题的理论对人工智能背景下解决中国劳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很大局限性。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就业理论,做好人工智能在当代中国各行业运用状况的管理及其对三大产业劳动力供给影响的预测,制定人工智能发展和运用的战略规划。由国家引领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及在三大产业中的优化配置,培养人工智能方面的高素质人才。用人工智能带来的高效率反哺被其淘汰的劳动者,是解决中国劳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条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9.
结构性污染成因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性污染是近几年我国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特征,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结构性污染的形成与经济系统中的多种结构性因素相关,这些结构性因素相互联系,并对结构性污染的形成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经济系统中各种结构性因素的相互关系,指出产业结构不合理是结构性污染形成的根本原因,产业结构的调整将是解决我国结构性污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今年二月,吉林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孟宪忠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了提高国家经济质量问题。他说,像任何事物都有质与量的规定性一样,国家经济也有质与量的规定性,国家经济数量是指经济现实和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国家经济质量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是否合理,经济运行是否高效。具体地说,一个国家的经济质量是由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主要动力是什么,各项投入产出率如何,劳动生产率高低,社会总产值形成的国民收入多少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我国的产业结构,从宏观看,第二、第三产业不发达这是明显的事实。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就工交领域来看,产业间的结构性矛盾也日益突出,特别是铁路运输等基础设施与基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方式所形成的垄断对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现阶段中国的产业组织政策重点在于减少政府管制,降低产业的退出壁垒,由市场竞争机制来决定产业和企业的规模。  相似文献   

12.
结构性污染是近几年我国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特征,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结构性污染的形成与经济系统中的多种结构性因素相关,这些结构性因素相互联系,并对结构性污染的形成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经济系统中各种结构性因素的相互关系,指出产业结构不合理是结构性污染形成的根本原因.产业结构的调整将是解决我国结构性污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规模大、影响深,并且正在向实体经济危机转变.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但也为中国经济进行结构性调整,实现产业升级、国民经济现代化提供了机遇.产业升级不能简单淘汰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应运用知识和技术对其进行改造,同时以新的科技革命催生新兴产业形成规模.  相似文献   

14.
产业结构及其变动与经济增长相互依赖。产业结构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合理的产业结构会促进经济向更高的水平发展。以1952年以来的统计数据来描述江苏产业结构变化的历程,运用灰色理论和统计学理论就江苏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近年来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减弱,说明各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结构性失衡及产业结构变动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江苏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发生较大变化,结合最新情况探究 CO2排放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有助于为中国在后疫情时代推进 CO2减排提供决策依据。基于结构分解分析方法探究 2017—2020 年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变化对中国 CO2排放变化的贡献,并在现有研究基础上结合修订后的统计数据再次评估 2010—2017 年中国CO2排放变化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17—2020 年,生产结构和最终需求结构变化由 2015—2017 年的 CO2减排贡献转变为增排贡献,表明中国在结构性因素调整优化方面具有一定减排潜力。结合修订后的统计数据,2012—2017 年能源利用效率和结构性因素变化对 CO2排放变化的贡献与现有研究结论存在差异。其中,能源利用效率变化由 CO2减排贡献转变为增排贡献,这与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出能耗明显增长有关,同时反映了产品结构不合理将驱动 CO2排放增加。此外,各种社会经济因...  相似文献   

16.
寿险行业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共进性。居民对寿险产品的需求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其一是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其二是价格因素,包括通货膨胀率和利率;其三是社会因素,包括人口结构和居民受教育程度。寿险需求表现出结构性演进特征,在经济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寿险需求的影响因素亦不相同。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寿险行业发展亦存在差距。1990年之前,台湾地区的寿险需求主要受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1990年之后则主要受价格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中国大陆的寿险行业发展落后台湾地区20年,实证分析亦证明1990年至今中国大陆寿险行业发展与1990年之前的台湾地区相类似。  相似文献   

17.
这是我国第一部从理论上系统地分析我国产业经济运动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著作,将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产业经济分析,或称产业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界自战后以来取得了长足进展,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学分支,其发展是与战后为实现经济赶超目标的各国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但在我国,关于产监经济学的研究只是近几年才开始有所探索,尽管许多学者及实际工作者在介绍、评述国外产业经济学理论,在分析我国产亚现状等方面已作出了可喜的成绩,但如何从中国实际出发,运用产业经济学的基本思想,系统地分析我国产业经济运动规律,仍是亟待深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增长和发展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如何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至今还没有形成较完整的框架。基于演化思想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总结构建的由政府、产业、资源三者独立演化同时又互相影响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三维演化"模型,试图阐释中国区域经济演化的基本规律,并对区域经济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推动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经过长期的市场实践,产业金融已成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当前环境条件下,经济发展的要求指向增强实体经济发展韧性、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实体产业循环效能等方面,这更需要产业金融的系统性支持。产业金融的立足点是金融,是金融的一种模式,实体经济是产业金融服务的出发点与终点目标,产业金融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坚实的市场和技术逻辑。大力发展产业金融就是要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实现资金直达实体经济的目标,同时要促进资金在实体经济体系内保持健康的流动,形成产业金融资金正向良性循环,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共同发展。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不断完善金融结构体系,提升产业金融赋能实体经济能力;持续创造产业金融发展条件,增强产业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动力;强力打造产业金融发展生态圈,加快产业金融赋能实体经济供给效率;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产业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可持续性,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金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世界产业分工秩序诞生于二战结束的漫天硝烟之中。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核心,美国构建了由其主导的世界产业分工秩序,这一分工秩序呈现出以综合国力为基础、以金融实力为抓手、以科技实力为支撑、以跨国公司为主要方式、以发达国家间合作为保障等特征。发展中国家在现有世界产业分工秩序下难以获得真正发展,主要原因在于产业分工秩序不公平,更为倾向发达国家;产业分工结构不科学,更为依赖发达国家;产业分工自主性不强,更为依赖出口市场;产业分工科技落后,更为倾向低端产业。打造植根于多元产业分工视阈下的世界产业分工新格局,构建多元产业分工秩序是发展中国家实现自身经济发展的内在诉求。多元产业分工是在现有分工秩序基础之上,由相关发展中国家根据自身经济条件与供给意愿,联合其余发展中国家或部分发达国家打造的更为民主、可靠、安全、智能的产业分工秩序。中国应当在多元产业分工秩序的构建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综合运用安全、生产、金融、知识四大结构性权力,将多元产业分工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结合,推动多元产业分工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