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指出革命文艺要为人民的观点,以及文艺如何为人民大众服务的问题,这一问题可以说是延安时期革命文艺的出发点和归结点,也是整篇《讲话》的核心理念。文艺要为人民服务,因为它体现了合目的性的"善"、合规律性的"真"。文艺工作者要在沉入生活的基础上把握时代脉搏,在坚持人民性的基础上提倡多样化,在转变思想的基础上提高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对当下文艺批评顽疾进行精准"把脉"的同时,也为消除种种怪象开出了两张内外兼治的"处方":一是"内治"文艺批评的责任担当与功利意识问题;二是"外治"文艺批评的中西理论资源问题。功利和人情如果过多过深地介入了文艺批评的操作,批评的公信力就很值得怀疑。在理论资源的接受上,不能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  相似文献   

3.
4.
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的讲话为克服边区文艺界存在的各种不良倾向提供了指导思想.毛泽东提出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思想成为广大解放区文艺工作者的指导思想,广大文艺工作者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创作了大量时代需要的作品,成为鼓舞人们抗战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5.
6.
毛泽东文艺思想,尤其是《讲话》中的许多原则,很大一部分是针对叙事文学的,甚至可看作是对叙事文学的应然性规定.毛泽东依据阶级斗争理论所提出的革命斗争故事,构成了其革命文艺故事思想的总蓝本.他有关民族形式问题、普及与提高、继承与创造的论述,在本质上则是对其民族化、民间化文艺叙述思想的阐释.也就是说,用民族化、民间化的叙述话语,讲述阶级化、斗争化的革命故事,构成了毛泽东文艺叙事思想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7.
专门系统论述文艺评论的政治思想家 ,毛泽东是中外第一人。毛泽东在文艺批评的政治标准问题上不是狭隘的政治标准论 ,也不是政治标准不变论。把政治标准变成阶级标准、斗争标准 ,没有在“政治”更为深广的内涵上予以理解 ,使政治标准蜕化为打人、整人的棍子、帽子和利器 ,是“误谈”毛泽东《讲话》的悲哀。批评标准问题关系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党对文艺事业的价值导向等根本问题 ,邓小平、江泽民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等实质上涵盖、包容了更深更广的政治思想文化标准。为着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必须明确评论方向、拓宽评论视野、坚守评论良知  相似文献   

8.
1942年春天,延安文艺界掀起一股批判性思潮,《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就是为整肃这股文艺思潮而形成的理论纲领.《讲话》本身是一个时段性、针对性很强的文艺发展方针.通过一系列的理论活动,周扬突破了中共中央当时对《讲话》意义的既定表述,不断大力提升《讲话》的历史地位.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前行,周扬意识到《讲话》精神的局限性,对其主要观点进行了拓展和修正.  相似文献   

9.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的问世,是中国新文学现代性发展历史进程中的一种必然,它解决了新文学诞生以来长期困扰文坛的作家自身的立场态度、情感体验、美感情趣与其表现对象和服务对象之间的矛盾,它导致解放区的文学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变化,由此而产生的权威话语和创作模式对此后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产生了无法回避的重大影响。同时,对《讲话》的研究,也是关乎中国新文学现代性发展历程、发展规律的探索,它兼容诸多的矛盾、张力、悖论乃至魅力。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其主要内容提出了有关文艺运动的根本方向的问题 ,并对这些问题一一廓清。而现今文艺运动的发展 ,正是这些基本问题的继续丰富而又深入的发展 ,思维角度变得多层立体 ;内容越来越丰富深厚 ;方法也随之更为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新时代宪法思想是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序言,成为国家和宪法的指导思想,不仅具有重大政治意义,而且具有重大法治意义.习近平新时代宪法思想内涵深刻、体系完整、高屋建瓴、谗大精深,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是新时代坚持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推进宪法实施和监督的根本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宪法思想引领下,我们党更加重视宪法实施和监督,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全面纳入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轨道,把实施宪法提高到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分析和准确研判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现实问题,通过系列讲话和重要论述,从高等教育目的论、高等教育"四个服务"方针论、高等教育领导论、高等教育公平正义论和高校教师观等多个方面系统论述了中国高等教育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命题,形成了内容丰富、体系完整、逻辑严谨的具有鲜明实践指向的高等教育理论,堪称"习近平新时代高等教育观"。习近平新时代高等教育观为高等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制度走向成熟、走向定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习近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治理新理念至少有三个维度:由先发展后治理转变为发展与治理并举的绿色发展;由碎片化治理转变为"生命共同体"下的整体式治理;由运动式治理转变为制度化治理。当前生产力和生态技术的发展、生态文明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生态价值观的进步分别从物质技术层面、制度层面和思想层面为贯彻落实生态治理新理念提供了必要条件。而贯彻落实习近平社会主义生态治理新理念必须要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通过制度建设确保"三大污染"攻坚战的胜利。研究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治理新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适应新时代要求,对中国政治整合进行了积极探索,不仅强调中国共产党是新时代政治整合的主体和核心,实现中国梦是新时代政治整合的重要政治基础,而且强调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治等在新时代政治整合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提出要正确处理好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实现各个党派、民族、宗教、阶层等之间的大团结、大联合、大凝聚。分析习近平对新时代中国政治整合的探索,不仅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且对团结、联合和凝聚各种政治力量和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适应新时代要求,对中国政治整合进行了积极探索,不仅强调中国共产党是新时代政治整合的主体和核心,实现中国梦是新时代政治整合的重要政治基础,而且强调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治等在新时代政治整合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提出要正确处理好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实现各个党派、民族、宗教、阶层等之间的大团结、大联合、大凝聚。分析习近平对新时代中国政治整合的探索,不仅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且对团结、联合和凝聚各种政治力量和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不断求索,并经由历史检验与证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和伟大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分析了新时期中国道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中国道路的发展目标、价值引领、历史地位、战略布局、发展理念,发展路径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道路的新理论、新思想,标注了中国道路地位的新高度,开辟了中国道路探索发展的新境界,使中国道路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新时代立德树人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要"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揭示了新时代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途径。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立德树人重要论述,对于推进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创新、实现党和国家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逻辑理路上看,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健康的论述是其理论基石,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历史时期党的主要领导人健康治理的理论与实践是其历史依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健康智慧是其文化基因,新时代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新发展是其现实基础。从核心要义上看,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从“全方位”“全周期”“公平可及”3个维度对新时代“人民健康”进行了深度阐释。从实践路径上看,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实践导向,着力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治理效能。从时代价值上看,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深化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特质,助推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进程,并为全球健康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0.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作为中华文化精髓的传统美德是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的组成部分,与人们的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制约和影响着国人的一生。培养美德的整个过程也就是营造美好心理的过程。新时代的"思政人",思维要新,视野要广,把中华传统美德讲明白、讲清楚,并结合现代心理学知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思修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章节中增加以孔颜乐处、义以为上、仁者爱人、自强自省、慎独自律等传统美德来分析需求心理、名利心理、交往心理、困境心理、网络心理,积极构建美好思政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