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历荣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2,(5):14-26
中国共产党海权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复杂的历史根据,还有着鲜活的现实指向,因而对其理解要从理论、历史和现实的维度来把握。从理论维度看,它以马克思主义海权思想为理论支撑,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海洋文化,同时批判地吸收了西方海权思想一些合理的元素;从历史维度看,它以中华民族海上辉煌历史为经验加以继承发展,以近代海上百年国耻为历史教训加以吸取;从现实维度看,它以时代主题和国情特征为基本依据,积极回应百年历史不同发展阶段的现实之需,关怀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价值追求。三个维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成为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海权思想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2.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腊敏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5(1):37-40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 ,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又成功探索了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昌盛、人民富裕 ,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路杰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6)
资本主义“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的社会实践及其“二重化”的历史进程,造成了人与人、人与自身、社会与自然关系的全面物化和异化、对立和对抗。从三重关系的性质看,资本主义缺乏可持续性发展的制度基础、文化基础和自然(历史)基础。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扩张性的和对抗性的而不是可持续性的。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这个批判,构成了可持续性发展问题的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4.
[提要]小康社会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环,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小康社会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来源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集中展现。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小康社会的历史,就应该将其放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宏观视角中去解读,从而厘清百年历史发展脉络。回望历史,就是为了总结经验。中国共产党百年小康社会思想实践的经验包括: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论、实事求是的路线论、党的治国理政建设的能力论、改革发展的动力论、共同富裕的目标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论。 相似文献
5.
汪潜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35-42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思想源自马克思主义关于“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和实现顺序、路径与动力的谋划。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思想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早期探索、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个阶段的历史探索。从思论渊源和历史探索来看,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思想的基本遵循在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必须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不动摇。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的企业民主管理思想创立于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伴随着党的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回顾党的企业民主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其脉路就是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初创,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形成与确立,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发展,再到新时代以来的完善与深化。这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的历史展开和充分发展,体现了党的企业民主管理思想不断走向全面完善。党的企业民主管理思想作为党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进行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武器,其发展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根本途径。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大力推进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化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理论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是我们党努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武器和光辉旗帜。 相似文献
8.
汪高鑫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09-114
司马迁历史变易思想的理论渊源主要有三:《周易》的通变思想、邹衍的"五德"说和董仲舒的"三统"说。《周易》的通变思想是司马迁历史变易思想的哲理基础,为其解说历史的重要思想依据;邹衍"五德"说对司马迁历史变易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史记》所构建的五帝、三王和秦汉历史系统采纳了"五德"说,同时《史记》宣扬的革命思想也符合"五德"相胜之义;董仲舒"三统"说对司马迁历史变易思想的影响,包括《史记》受"民皇帝王"论的影响而创立五帝、三王古史系统、以"三道"循环变易来解说三代的历史、以"三正"循环而倡导汉朝"行夏之时"和强调变道的历史发展观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10.
任何一种严肃的政治学说都必然包含着它所承栽的历史背景与理论渊源。它既是对现在理论的对接。也是对学者所置身于其中的时代的反映。哈耶克的宪政思想正是在“二战”之后自由企业制度与宪政制度在西方社会普遍式微的时代背景下,在对古典自由主义宪政思想——尤其是洛克与密尔的宪政思想的批判继承中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11.
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雄厚底气和可贵品质,蕴含着共产党人在新时代接续奋斗的精神密码。党的自我革命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并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各个时期,从生长、发展走向完善、成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锻造飞跃,构成了党的自我革命的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成功指导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要坚持推进自我革命,必须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占据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坚定自我革命的信心;继续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坚守自我革命的底气;继续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胆识,以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鼓足自我革命的勇气。以此开启自我革命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直接关联到执政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通过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不难看出,正是通过不断加强党内政治生态的主体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推进和统筹党的制度体系,才使得我们党在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当前,我们党仍须继续坚持运用系统性思维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不断加强地方和基层党组织的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推动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取得新胜利,这既是学术理论界的需要,也是党和国家发展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中央苏区时期,群团工作是中共苏维埃革命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共革命实践中不断加强群团建设,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广泛组织群团,扩大群团成员的覆盖面,严密组织机构;加强思想教育,培养阶级意识,提高革命素质,健全法制,保障权益,激发革命热情。这给当今中共群团建设以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六十年,我党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一系列民生理念和民生举措,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生观.总结这段时期我党解决民生问题的历史经验,对于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规党法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制度保证,对全党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维护党规党法的尊严,需要强有力的党内专门机构.设立党内专门监督机构并加强其建设,使之能够对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及其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经常性的检查,是维护党规党法尊严的客观需要和组织保证,是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党内监督机构经历了一个产生、变化、一度撤销、恢复与发展的过程.党内监督机构在实践中不断调整的实践表明:党内监督机构的建立与健全是顺利实施党内权力监督,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重要环节;党内监督机构的发展变化与党的政治路线紧密相连.考察党内监督机构的发展变化,有助于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把握党内监督规律,加强党内监督机构的建设,做好党内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16.
17.
曹均学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103-105
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其基本经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理论创新的根本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理论创新的思想基础;坚持群众践线,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是理论创新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史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29-17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文化,它的历史进程历经建党前的孕育与诞生、建党到建国前的形成与发展、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的过渡与推进、改革开放后的传承与创新四个阶段。红色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给人以深刻启迪。回顾和梳理中国共产党推动红色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有利于进一步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从而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9.
党内巡视是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是全面从严治党和党的自我革命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巡视制度经历了萌芽与初创、继承与探索、恢复与重建、规范与发展、成熟与完善5个发展阶段。巡视制度在其历史演进过程中,呈现出巡视权威由相对较强向全面增强转变、巡视内容由相对简单向日益丰富转变、巡视过程由非规范化向规范化转变、巡视方法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等鲜明特征。巡视制度是党内监督的一把利剑,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代背景下,要深化巡视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强化巡视制度的理论创新;注重巡视制度的完善,增强巡视制度的科学高效;注重巡视制度的实践运用,加强巡视成果的实效转化;注重巡视制度的协调配合,强调巡视方法的协同推进;注重巡视巡察的机制衔接,强调巡视巡察的上下联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