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鲁迅以"医术并非一件紧要的事"而弃医从文为小说,与罗贯中"传神稗史"和《三国演义》写吴押狱之妻焚华佗《青囊书》,以及古代"上医医国"的思想,有暗合的联系;《狂人日记》"吃人"之论及其艺术上的表现,受孔子"苛政猛于虎"和老、庄"仁义"之"庐""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的思想,以及唐人小说《集异记·崔韬》、《聊斋志异·梦狼》、《幽明录·新鬼》等等的深刻影响。作为鲁迅文学有代表性的作品,《狂人日记》思想与艺术植根于古代思想与文学的事实,证明鲁迅文学与古典传统有密切而又曲折微妙的联系,值得学者更多的注意。  相似文献   

2.
金镇圭拟柳宗元《囚山赋》而作《幽海赋》,"幽昧之罪"的共同贬谪性质使二人产生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其文本上的最大差异是贬谪意象由"山"到"海"的转变,这种现象并非特殊,古代朝鲜被贬谪或流放之人的诗文中常常出现"海"意象,其与贬谪意蕴的联结象喻海之"牢狱",在大量的创作实绩中,形成贬谪文学之特殊题材"囚海文学"。山水与贬谪文学的互动具有"江山之助"与"虚构超越"的双向性质,主体情感在此过程中分别导向"山水之乐"与"山海之隔",《囚山赋》作为经典作品的典范意义与朝鲜半岛特殊的地理因素正是导向后者的重要原因。山海意象之贬谪意蕴也因之于不断的创作实践中得以固化。  相似文献   

3.
今本<礼记·乐记>言心计三十处.共有内在心智、常情、心术品性、百姓的情感意愿所向四种内涵.<乐记>言心构建了"心-物"互动的"应感论",注重人内在主观能动性的双向调整作用.与之时代相近的孟子同样也认识到这一点.但二者在依心立言的其它方面却呈现出不同.其一,二者对于"欲"的态度不相同.其二,二者对于"诚和伪"的认识不同.其三,二者对于"觉"的理解不同.其四,二者对于"礼仪教化"的看法也不相同.唐君毅先生称孟子之心为"性情心或德性心",文中则概括<乐记>之心为"应感心或省察心".思想之分异,正根源于人心所见之分异.比察<乐记>与孟子之心异,以略见二者思想之异.  相似文献   

4.
王充《论衡》继承了先秦以来的杂文学观念,对"文"进行了广泛的论述,从"天文"到"人文",从广义的纹理色彩之"文章",到相对狭义的文字著作之"文章",层次不一,含义广泛。在杂文学观念的基础上,王充还对"文"与"质"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既继承了先秦以来"人学文质论"的思想,又开始了"文学文质论"的探讨。他提出的"五文"说,对后世文体理论的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巴黎圣母院》和《西游记》这两部东西方文学巨著所具有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从“情节与情景的幻想性、奇异性”、“语言艺术的喜剧性”、“场景描写风格的特异性”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从“异中之同”,求“同中之异”,以提高民族文学和他国文学的认识能力和鉴赏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促进中法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6.
如果将<三国演义>放在世界小说发展流程上来考察,那么,就长篇巨制成熟的时间看,它比欧洲早近两个世纪;而作为历史小说高潮的到来,中国比西欧提前了四、五百年;特别是由于文化背景与文学观念上的差别,中西方历史小说则更是异中见同,同中显异.要之,<三国演义>是世界小说史上成熟最早、成就较高、影响广泛的一部历史小说巨著.  相似文献   

7.
《庄子》与《红楼梦》中的梦幻故事既是"梦"境与"幻"境的交织,又是为情、为文、为理之梦。在梦境艺术的创设中,两者既有同曲相和之处,又各有妙音,具有"幻中有真"的审美意蕴。二者均寓"道"于"梦":《庄子》追求"真人不梦",是精神上的绝对自由,《红楼梦》则是一场世俗化的人生之梦、色空之梦。  相似文献   

8.
刘咸炘在《文学正名》中将文体分为客观文体和主观文体,客观文体由文学表达的"事、理、情"而定,主观文体表现为格调之美。以此为基础,在《文变论》中他总结出以客观文体为核心的文学史发展规律:"异调固当容,内实固可充,而文之大体则不可逾越",这一规律也适用于古今文学的演变。  相似文献   

9.
《文心雕龙》对《易传》的文学价值进行了多方面论述。刘勰认为文学的本原是道,文学的作用是明道,他提出的"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这一重要命题,正是总结《易传》对《易经》的阐释所做出的概括。他认为《易传》释经不是简单的转述与琐碎的注解,而是精心创造并广泛使用了"丽辞",既多用对偶,又注重协韵,是文章的典范。他认为,《易传》在文章体裁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论、说、辞、序几种文体的产生,都与《易传》有着直接关系。他还论证了《易》象的意义,评价了《易传》的语言,分析了《易》的事象,既揭示了《易传》的文学贡献,也体现了作者的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10.
《肉蒲团》多攀附化用儒家经史以为小说。其写"未央生"与艳芳、权老实夫妇故事等分别取法《诗经》中《庭燎》《氓》与《静女》诸篇,表明《诗经》是《肉蒲团》思想与艺术取法的重要参照或对象。作者的用心虽在籍以坐实其自道是书之作得力于"经史"处甚多,以可与"经史"并观为小说加一层保护色,但其把当时最下流与最上位两种文本揉为一体的写法,一定程度上颠覆了《诗经》内容的庄严性,同时是以小说形式对《诗经》写两性关系内容的另类诠释,可以启发人们对小说中色情描写尺度的思考,值得《诗经》学者引为参考。这一写法在前此小说中似无先例。鲁迅说此书"较为出类",大概也包括了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中德文化差异比较—从中德称呼语的不同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比较汉语和德语中对称呼语的不同定义以及两个文化群体对家庭称呼语,泛亲属称呼及家庭称呼语社会化的不同运用出发,并通过研究与此相关的社会现象,探讨其根源文化的差异.而这种文化的差异又是和教育传统的差异紧密相连的.文章指出,在研究跨文化交际的今天,只有扬长避短,找到两国教育的正确融合点才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英汉语言中隐喻的认知与异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对英汉语言中隐喻异同的认知以及英汉语言中隐喻的互相采用的现象.人类基本相同的生理结构使他们对外部世界的反映产生了许多相同的印象和概念,但不同的地理、人文环境又使他们对外部世界的反映产生不同的印象和概念.这些都充分体现在英汉语言的隐喻之中.英汉隐喻中的异同现象是十分普遍的,体现在有关人体、动物、植物、颜色及其他物质方面的词语以及委婉语和成语中.指出了研究英汉语言中隐喻异同现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分工将社会活动分裂成若干种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职业,学术职业是其中一种。学术职业作为以高深知识为工作对象的特定职业,在历史变迁过程中其功能和结构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逐渐形成了一个多类型多层级的职业。学术职业的分类与高校组织定位和教师个体发展旨趣相关,而高校学术职业的分层分级更多依赖教师的高深知识存量与价值增量,是对教师学术能力和学术贡献相对大小的评价。学术职业的分类分层体现了不同层类的学校,不同学科专业以及不同层类的教师处理高深知识方式的不同,体现出不同层级教师之间的地位差异。  相似文献   

14.
高校钢琴教学与课程改革散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钢琴教学与改革是近年来钢琴教学领域一直谈及的课题。对钢琴教学改革及采取的措施一直是探索性的行进,本文认为要适应21世纪培养复合型艺术人才的需要就必须更新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文章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比进行了全新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我国水资源的基本情况及开发利用中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之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美两国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背景不同,其教育都有一个本国特色的发展与创新问题。两国在发展与创新本国特色教育的过程中。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因此,本文重在对中美教育、教学、英语教学及英语教师培训诸方面进行比较、评论。  相似文献   

17.
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在句子结构和语篇结构上有明显的反映,从而给英语学习、英汉翻译及跨文化交际制造了不少障碍。本文从思维方式和语言结构的关系出发,分析了英汉句子结构和语篇结构的差异,以期有利于英语学习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阿司匹林从发明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开展,其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防治作用正广受人们关注。对阿司匹林步步深入的认识历史带给人们许多哲学思考:认识的反复与无限;认识的源泉与动力;理论与实践的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9.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情感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情感教育,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情感交流触发大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通过分析情感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方式与手段。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它在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主要分析了网络带来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