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日”是我国上古时期以太阳为图腾的氏族部落集团,该集团与以动物为图腾、环渤海湾居住的诸部落联姻,共同从事原始的农耕生产。以“十日”为核心的农耕部落联盟与以羿为首的渔猎部落因各自经济生产方式的不同,出现了对自然界开发的不同理解,直至发生部落之间的战争,这便是“羿射十日”的真正史因。这场史前部落战争留给后世的教训异常深刻:只有尊重自然才能促进自身发展,否则,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因而,保护生态环境应是人类社会永恒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一种观点认为“社会生产力是由生产者、生产手段(或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三要素结合而成的。”这种观点被称之为“三要素说”。大多数经济学家持这样的观点。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生产力是由生产者和生产工具两要素结合而成的”。过去于光远先生是主张“二要素说”的。其理由是,讲社会生产力,首先要明确社会在与自然(更知情地说是“天然的自然”)作斗争中的能力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我以为,自然、人体、社会及人的思维活动,自始至终贯穿着“出入之道”。所谓“出入之道”,是指在自然、人体、社会及思维运动的过程中,“出”与“入”必须保持相对平衡。有出必有入,有入必有出,否则,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韩愈说:“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而不出、出而不入的现象,是不存在的:出入一旦失去平衡,自然生态即遭破坏,人体即因机理失调而陷入瘫痪与疾病,社会便不能正常运转和协调发展,人的思维因失去依据而产生错误决断。所以,“出入之道”,是自然、人体、社会、思维的共通之道,是宇宙的根本之道,是对立统一规…  相似文献   

4.
荀况是否有唯物主义?如果有唯物主义,应该如何理解?早在十多年前,有人作了这样分析:“荀子是我国战国时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中出现的一个最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把天人之分提到哲学的高度”。“这就把自然和社会,物质和精神,客观和主观的界限严格划分开来。这样划分的一个主要涵义就是承认自然物质世界是独立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的。也就是说,自然、物质和客观世界是第一位的,社会、精神和主观世界是第二位的。荀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循环经济的哲学基础有两个 :一是知识论基础 ,即一般知识论原则 ;一是存在论基础。生态存在论是一种以“内在关系存在论”为基础而不否认“主客体外在关系”的存在观。生态存在论的基本命题是 :“人以自然而存在 ,自然以人而存在”。“人以自然而存在”说的是人源于自然 ,以自然之“生”性为自己的“根性” ,或“类本质之根性” ;“自然以人而存在” ,说的是自然靠人的生存显现其存在 ,自然以人为其自组织演进的最高目的和价值 ,人是自然价值的最高体现。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视野中的政治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生态文明的视野把握政治文明建设问题。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是 “政治生态体系”观,这是以人为主体的生命与其环境之间,以及人所组成的“政治体系”与“社会内部 环境”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模式。生态政治秩序建设目标:推天理明人事,建立以从生态社群 到生态城市,到生态民族国家或文化共同体,到生态系统,到生态存在的绿色差序格局,和遵循生态伦理 及“生态正义”的“理治社会”。为此,必须体悟既非自然中心主义,亦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人以自然而 存在,自然以人而存在”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7.
大多数环境主义者以“支配自然”为口实,指责马克思过分强调人对自然有意识的改造,忽视了自然的极限和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从而把马克思视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立面。这是对马克思“支配自然”的思想不加分析的结果。由于“支配自然”的目的和方式的异质性,马克思关于“支配自然”的看法也有着鲜明的不同。对于以“支配自然”为前提资本主义生产,马克思坚决批判其逐利逻辑以及由此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对于未来社会仍然存在的“支配自然”的事实,马克思在予以积极肯定的同时,还从其支配方式和支配目的中思考人与自然矛盾的解决。质言之,在马克思那里,的确存在“支配自然”的思想,但这种思想却不必然导致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人的本质及其贪欲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存在物,因此,人的本质就同时体现在自然和社会这两个方面,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对象化地构成了人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那么,什么是人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呢?马克思说:“如果把工业看成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的展示,那么,自然界的人的本质,或者人的自然的本质也就可以理解了。”烟为以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的工业生产,从本质上展示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力和创造力,而且,这种“力”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产生于自然又物化于自然的。所以,马克思称之为人的自然本质。同时…  相似文献   

9.
侬必盛 《学术论坛》2006,1(5):17-21
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而生命生产的双重性关系无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发生学、伦理学确认自然和人的母子关系,揭示、清算“人类中心主义”的一系列弑母之罪,克服“自然中心主义”的局限性,通过社会实践,坚持以人和自然和谐为中心,维系自然和人的母子关系,营造一个和谐的新型社会。  相似文献   

10.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基本原理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就由瓦尔特·欧根和弗朗茨·贝姆提出。而使“社会市场经济”的构想从理论模式变成现实政策的,则是被后人称之为“社会市场经济之父”的路德维希·艾哈德教授。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既不同于国家完全不加干预的自由经济,也不同于中央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而被认为是介于二者之间的“经济人道主义的第三条道路”,其实质是一种以自由竞争为基础、以社会安全为保障、国家进行适当调节的市场经济。用通俗的公式表示即为:“市场经济(机制)十社会保障干总体调节。”我们将它简单喻为:…  相似文献   

11.
王维“闲”“空”意趣的禅学再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绍良 《文史哲》2002,1(3):98-102
追求“闲”、“空”之趣是中国传统自然诗的一般特征,陶渊明和王维是典范作家。但由于王维深受禅宗义理的影响,其“闲”、“空”之趣的生成方式较陶渊明还是有所不同。其一,在对自然和社会的审美观照方面,王维突玻了陶渊明“非A即B”的模式,形成了一种由“非A非B”到“即A即B”的模式。其二,在这种模式的引导下,王维诗歌也一改陶诗的“去俗”之趣,以“合俗”的姿态来对待自然和社会生活,进而表达一种“不言言”、“不物物”的真意。  相似文献   

12.
社会科学是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与以自然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相对应。对社会科学作出过规定的人为数不少,如涂尔斡认为,社会科学是研究“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的科学;杜维耶认为,社会科学是“研究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的科学;何曼史则认为,社会科学是一切...  相似文献   

13.
试论“四清”运动对“文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四清”运动对“文革”的影响江春 十年“文革”带给中华民族的是一次沉重的浩动与灾难,它扭曲了人民共和国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但这场铺天盖地、男女老少齐上阵的“文革”,并非天外来客,倏然而降。“它是中国社会和中国共产党内积聚的各种矛盾、弊病的一次总...  相似文献   

14.
林光华 《人文杂志》2023,(10):21-29
文章对老子的“自然之仁”与孔子的“自律之仁”这两种“仁爱”思想做了比较,指出儒家以孔子为代表的“仁”学思想的核心是“爱人”,但又有多层的含义;论述了“仁”德产生的根基——“亲子关系”的重要性,指出它的自发性、时机性;援引牟宗三的“内在超越”思想,指出“仁”具有从个体到整个社会的扩充而走向普遍之爱的可能。老子之“仁”的核心是“慈爱”,与儒家相通,但老子以“不仁”的反向言说来限制“有为”之仁的危害,保留“仁”的自然特征。老子的“自然之爱”需要通过儒家的“自律原则”实践出来,最终达到“与天合一”的大爱,二者不仅是不矛盾的,而且是互相补充的,二者的不同只是在推行的方式上一个是“有言之教”,一个是“不言之教”。  相似文献   

15.
在福克纳小说《熊》的五章中,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章着笔于自然荒野,第四章描写美国南方社会,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自然荒野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圆圈意象”,南方社会则是丑陋的、子嗣渐稀而后继乏人的形象,从中体现了作家对自然的景仰和对现代文明的拒斥,表达了作家的人与自然观:人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与自然达到协调统一,人只有合理地利用自然才能克服社会罪恶,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16.
男女家庭角色分享中的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男女家庭角色分享中的困境及对策周怡列入以下的表1和表2,是我们1995年初参与中国人民大学女性研究中心组织的一项有关“社会改革与女性角色发展”的调查而获得的两组数据。表1关于男女共同承担家务劳动的态度(%)如将表1与表2作一比较的话,人们会发现,尽管...  相似文献   

17.
所谓生产力,实际上就是一种生产“能力990它可以分为“自然”和“人为”两大类,前者是一种自然属性,后者是一种社会属性。“生产力悖论”,抽象而言是指“人为”生产力盲目、非理性地发展。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几大关系的统一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是减小和消除“生产力悖论”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从“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看周初唐国社会邱文选范全红《左传·定公四年》载:(周成王)“分唐叔以大路、密须之鼓、阙巩、洁洗,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命以《唐诰》而封于夏虚,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这段文字记述了叔虞封唐候时,周成王赐予叔虞礼乐理器,以表恩宠和炫...  相似文献   

19.
价值、价值的属性和价值决定基础的涵义各不相同,商品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因而,商品价值具有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而“二重”涵义。由于资本主义是“要素”和“资本”本位的社会制度,因此,西方价值理论中的价值定义在“效用”之上,强调了商品的自然属性,;社会主义价值理论中的价值定义在“劳动”之上,强调商品的社会属性。目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这一具体国情出发,社会主义的价值理论应该是“一主一辅”的“二重”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20.
网络社会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少翀  陈凤 《东南学术》2001,(2):102-106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网络社会”已走近我们,但“网络社会”并不具有逻辑和价值的独立性,它只是现实社会的对象化和客观化,是现实社会的“镜像”,“网络人”也是现实人的一种“放大”。“网络社会”可以理解为人类追求自由而形成的一种“准真实集体”。本文以启蒙思想中的自然状态类比于网络社会目前混乱无序,并由此推论网络社会的前景应是现实与网络的良性互动,形成利人利己的网络社会公约,最终达到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人的自由与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