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在一八四四年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论述人的生产与动物的生产之间的区别时,提出了这样一个极为重要的命题:“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6页).尽管国内外学术界对于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美的规律”至今仍是众说纷云,莫衷一是,但对于“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这一点,则都是首肯无疑的。  相似文献   

2.
审美建造方式的问题在于如何确定它的尺度.本文以马克思的两种尺度理论为基础,辨析了两种尺度的本质属性,指出人的第一尺度(“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恰是它的主体尺度,人的第二尺度(“任何种的尺度”)才是审美尺度.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人的两种生产方式,即以主体性尺度为基础的理性制作方式与另外一种“随物赋形”的审美建造方式;后者是人以万物自身固有的尺度来生产,它的产品是事物本身而不是人的劳动产品.这也就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在这一建造中,人以世界自身的尺度使世界澄明、显现为世界本身.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曾经指出:“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第50页,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以下凡引自该书,只注页数)由此可见,掌握美的规律,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美的创造和审美教育,对我国人民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关于“美的规律”的读书札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马克思在《184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讲到“美的规律”。马克思写道:“动物只是按照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围绕着这段话中的“物种的尺度”和“内在固有的尺度”的具体含义,人们进行美学思想上的交锋,据以提出自己对“美的规律”的理解。主要有下列两种对峙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谈到人类生产的特点时,提出了著名的“美的规律”的论断:“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目前,对“内在固有的尺度”的认识分歧较大:有的理解为“人的目的性”,有的认为指的是与自然界各种物种尺度相对立  相似文献   

6.
“美的规律”这一命题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来的。原文写道: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刚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 在这段文字中,马克思提出了“物种尺度”和“内在尺度”这两个概念,并推论出“美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论述到人与动物的生来的不同特点时写道:“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对于马克思的这段话的理解,目前美学界还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真是各抒己见,互不相让,尽管很难说哪两个人的意见是完全相同的,但从基本的倾向来看,可以归纳为下列的两种主要看法: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美的规律” 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刘译本第50—51页) 这段重要的论述里提出了“美的规律”,对美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引起了美学界的普遍重视。但马克思在这里对“美的规律”语焉不详,没有具体阐释,因为他是在论述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时提到这一点,并非专门作美学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生产,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这段著名论述,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但很少有人去专门分析其中所说的两个“尺度”的关系及其作用,在许多场合,甚至对人的内在尺度所具有的主体性意义也颇有异议。杜书瀛同志的《两个“尺度”与文学创作》一文,通过对两个“尺度”内涵的规定及其在文学创作活  相似文献   

10.
<正> 在《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这就是几十年来西方和中国哲学家、关学家纷纭争执、迄无定论的“美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美,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美产生于劳动。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史观。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人类从事物质生产离不开美的规律,而从事精神生产(艺术生产),更离不开美的规律。什么是美的规律呢?按照马克思的解释是:“人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①就是说:人既可以按照蜜蜂的要求(尺度)进行建窠,也可以根据蜘蛛的要求(尺度)结网。②不论是营窠还是结网,人都能运用自己的观念指导生产,按照自然物内部固有的规律,把自然物改造为合乎人的需要和目的的对象,并赋予对象一种新的形式,使对象获得新的属性。换一句话说,按照人的审美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围绕“从全部历史直到共产主义的实践进程中考察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人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等马克思关于美的本质论的若干基本观点,探讨了《手稿》对建立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的科学价值。文章认为:人类的全部历史直到共产主义都是与使人成为审美对象、具有审美价值的发展史相一致的,美,应当放到人类的全部实践进程中考察;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活动成为人的感性意识的对象,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人不仅象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获得审美;人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即客观事物规律性(“真”)和人自身“内在的尺度”即人类自身发展的目的与要求(“善”)这“两把尺度”来进行实践,通过掌握了的真和实现了的善的不断趋于完美的统一来实现“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目的,通过对于美的追求来实现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阶級斗爭,革命运动,是促进生产发展的动力,是为生产斗爭服务的。我們的許多同志在农村工作的实践中对这个真理日益有所认識,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到要发展生产,要組織和掀起生产的高潮,必須以生产斗爭为中心,抓住阶級斗爭这条綱来促进生产的发展,掀起生产的高潮。但是,也还有些人,不懂得这个道理,不懂得以阶級斗爭来促进生产斗爭。  相似文献   

14.
(一) 一个认识论中的两难问题人在认识世界时,究竟是按照客观世界本来面目来认识,还是按照人的需要的价值尺度来认识?这是一个古往今来、众说纷纷的认识论难题.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普罗泰哥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奠基人赫拉克利特朦胧地猜到了两种尺度的辩证法,他一方面说"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并且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另一方面又说:"可以看见、听见和学习的东西,是我所喜爱的".德谟克利特主张,有三种真理标  相似文献   

15.
廉洁政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价值要义,它追求公共权力在规定的范围内按照规定的程序运行,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规范、透明、清正,政治和社会生活廉明有序运行。对廉洁政治建设进行科学有效地评价,应当注重生产力尺度、制度尺度和人的全面发展尺度三者的有效统一。  相似文献   

16.
实践是人的一种现实活动,当然,它必须合主体尺度。但是,作为人的完整活动,又必须合他种尺度。简言之,实践是合主体尺度与合他种尺度的统一。本文试就实践合他种尺度问题作一初步思考。一、实践他种尺度的构成:社会生态尺度与自然生态尺度就人面对他种而言,可分为社会与自然界两大类种,所以,实践的他种尺度可划分为社会种的尺度与自然种的尺度。其一,合社会生态尺度是实践的合他种尺度的第一层面的指称。所谓合社会生态尺度,就是指以社会系统的协调、和谐、有序的运作为实践的客体价值取向,以这种尺度来规范从事改造社会的实践活…  相似文献   

17.
人是自由自觉的存在物,因而也是全面地追求和创造理想世界的存在物。人不但按照效用原则一功利尺度、客观原则一真理尺度和社会原则一善性尺度去建构自己的实践活动、创造自己的对象世界,而且总是满怀深情地按照美的尺度去全面地建构自己的实践活动和塑造属人的理想世界。(一)按照美的规律、美的尺度、美的理想去进行实践活动和塑造对象世界,是人的能动性、创造性的基本标志之一,也是人的生产、实践活动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生产”活动的一个根本标志。  相似文献   

18.
“星火燎原”这四个字,最足以說明由点到面、点面結合的生动关系。組織生产高潮如同进行阶級斗爭,总是由星火点点,然后蔚成燎原之势;总是由一点紅,然后变成一片紅,滿堂紅。这是革命发展的辯証法,从中也使我們懂得了应該掌握合乎这个辯証法的一項領导艺术。通过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通过组織生产高潮斗争,人們对点面结合的认識是更深刻了。但是到底怎样搞点面结合,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立足机关,搞点調查,  相似文献   

19.
典型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中的一个基本命题.它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主义理论中占有中心的地位.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曾深刻地提出和论述了"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问题.就文艺来讲,"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它的重要表现形态就是按照塑造典型和典型化的规律去进行创造.在文艺领域,近几年西方各种资产阶级文艺思潮的作品和理论著作,大量地翻译和介绍到我国.从积极方面来讲,它开阔了我们的思路,不论创作  相似文献   

20.
生产力标准是从自然、社会、思维三者统一角度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道德标准是从合乎历史必然性的社会经济或阶级利益中引申出来的道德原则、规范,来判断人们行为善恶的价值标准。社会进步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人总是按照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来改造世界,求得自身发展。一部文明史,既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的本质力量和潜能不断展现的历史,这就决定了评价社会进步要坚持生产力标准和道德标准的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其正面效应,能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也有其弱点和消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