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意义与指称、意义意向和意义充实等方面讨论胡塞尔意义理论的核心主张  相似文献   

2.
胡塞尔现象学中意向对象与时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两层:意向对象在时间中的构造和意向对象在时间中的显现。意向对象在时间中的构造中,胡塞尔采用了意向性视域、横意向性时间、被动综合、直观、本能等概念进行阐释。因为直观与被动综合形成的意向性视域总是处于相互论证的循环之中,所以胡塞尔没有办法在意向对象的时间构造中保持其本身的同一性。而且,他用设置本能的方式来作为意向性对象的构造动力,是对意识现象学大厦的一个威胁。因为这已经是用意识以外来的东西解释意识,而非从绝对意识出发来解释意向对象。在意向对象的时间显现方面,绝对的时间之流本身的显现总是与意向对象的时间显现处于相互论证的循环之中。且意向对象的时间性显现也被设置了一种动力性因素,有违现象学精神。所以从意向对象与时间的双重关系上能看到胡塞尔在发生现象学阶段一些论证上的较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3.
弗雷格和胡塞尔的语义学都与“真”密切相关。然而,对“真”的不同理解导致了双方不同的语义学原则,前者从外延的角度理解“真”,因此其语义学以被理解为指称之对象的外延之真为原则,而后者则从内涵角度理解“真”,其语义学以被理解为意向之充实的内涵之真为原则。对内涵之真的一般性解读倾向于将对象理解为带有涵义的意向对象,因此涵义与对象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平行关系。这一解读对著名的“拿破仑例子”中所展示的涵义和对象的区分而言十分不利。但是,《逻辑研究》的文字中蕴涵着另外一种被忽视的解读可能性,由此可以在内涵之真的原则中维持涵义与对象若即若离的微妙关系,为胡塞尔对涵义和对象的区分作出一个合理的辩护。  相似文献   

4.
意义理论在现象学中起基石作用.本文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意义理论的缘起,胡塞尔反对有关意向性理论的客体方法,提出了有关意向性的意义中介理论.二、考察胡塞尔前后期对意义进行不同界定的发展历程,认为从前期到后期的这一转变使胡塞尔迈出了从摹状词理论转至意向性之中介者理论的关键性一步.三、论述胡塞尔意义理论与其他语言分析哲学之间的融合沟通关系.本文为探讨大陆哲学与英美分析哲学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生长点.  相似文献   

5.
胡塞尔的主体建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塞尔的主体建构论陈嘉明一、胡塞尔“建构”学说的理论来源众所周知,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存在着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前者强调经验作为认识的来源与基础,认为真实的认识在于观念与对象的符合。唯理论则强调理性作为认识的确实性的根据,认为必然性的认识只能从心灵中演...  相似文献   

6.
胡塞尔认为,进行认识批判就是以现象学直观的方式超越近代的认识论模式,并以此方式真正克服哲学史上一般和个别、本质和现象的对立.现象学直观之可能发生是因为在其中隐匿的存在着原初发生性的结构.而对隐匿的发生性结构的揭示,或者说,对体验边缘域与当下感性材料的当场共同发生的揭示,一方面指明了明证的直观就是确切意义上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显现出人原本是在与世界的当场纠缠中相互引发的,开启了理解人与世界关系的生存论维度,从而使自己处于认识论和生存论之间.  相似文献   

7.
无对象表象悖论与胡塞尔意向性理论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对象表象悖论由两个对立的命题构成:"每个表象都表象一个对象"--"并非每个表象都有对象".这个悖论是意向性理论必然要面对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介绍胡塞尔在1894年所作的<意向的对象>一文对这个悖论的思考来展示其意向性理论的产生以及他当时所持的一种二阶性的本体论立场.  相似文献   

8.
被动发生问题在胡塞尔后期的发生现象学中居于核心地位,对于系统把握发生现象学的开展方向和澄清发生问题性的本质具有决定性意义。被动发生本质上是一种“无自我参与”的综合活动,藉此与主动发生相区分;同时,它与主动发生的区分具有相对性,最终表现为自我参与程度和参与方式上的差异。被动发生的规则是联想规则,因而联想综合构成被动发生的本质内涵。联想综合不同于原初时间意识的综合。在胡塞尔看来,单纯原初时间意识的综合是一种抽象,它只涉及发生的形式,因此应归属于涉及发生内容的“最广义的联想综合”。根据联想规则起作用的层次,被动发生问题可划分为四个层次:(1)前触发性联想综合;(2)触发性联想综合;(3)再造的联想综合;(4)预期的联想综合。  相似文献   

9.
10.
论胡塞尔对科学的哲学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塞尔把理性危机和哲学危机视为近代欧洲科学危机的根源,并运用现象学还原方法建立所谓严格科学的哲学,从而在由纯粹理性建构起来的“生活世界”的基地上对具体科学进行了哲学维护。但是,胡塞尔的见解启示与困难并存。他的出路在于,用实践的思维方式取代“看”的直观,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取代神秘的现象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在胡塞尔看来,感知到对象存在等于被直接感知侧面、侧显(指向)+空洞的、尚待充实的内在意向域+外在意向域.这三者各自的系统运动以及三者的相互作用,围绕着一个核心X,就形成了一个被感知的外在对象在现象学意义上的存在.其中的外在意向域包括对象所处的环境即其所处的历史,社会、政治、文化事件等.这样,由贝克莱表达的传统经验论中的信条--存在就是被感知在这里得到了全面的修正:对象存在的真实显现不仅仅是被真实感知,甚至主要不是被真实亲身感知;在对象的存在的显现中,被真实亲身感知的内容只起到Index索引的作用;它们是过去沉淀下来的空域和向未来开放的空域的指示器;在对象的存在之显现中,被感知侧面的功能是指向空意向域:一个围绕着核心X周围的、由业已感知和尚待感知的内容构成的空意向域.被感知对象身上总是存在着盈余,存在着未尽的余味;就其现实的直接显现而言,这些余味、盈余尚是空的、被感知过了和未被感知的侧面成系统有规则地构成的空域,它是一个对象存在之显现的主要成分,是我们在感知外物时的心之所系.所以外物的感知活动总是一种顾后与瞻前的整合于当下原初印象的综合统一体.  相似文献   

13.
洪谦是我国研究维也纳学派和逻辑实证主义的第一人.洪谦立足于语言学转向之后的哲学新理解,分别从隐蔽的先验主义、知识的逻辑构造、直观主义、现象学命题的无意义性角度,对胡塞尔现象学提出严厉批评,强调语言分析是哲学的首要任务,驳斥了胡塞尔观念主义的意识哲学.分析洪谦对胡塞尔现象学的批评及其失误,有助于重新审视逻辑经验主义在分析哲学运动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自从一九七九年社会学在我国恢复以来,社会学界就对本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社会学者运用不同的视野和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我们认为,要科学地把握住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关键在于两个方面:首先,必须明确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其次,必须将社会学研究对象与本门学科的理论体系联系起来加以考虑。我们要建立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其研究对象是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下的社会关系,尤其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关系交互作用内部机制及其发展规律。在确立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基础上,形成一个以社会关系为主线、有一套概念范畴和逻辑结构严密的社会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把本体论的问题与意识结构的分析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是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和胡塞尔的现象学的共同特点。熊十力结合易经的宇宙演化论和佛家法相亲的意识理论,为传统的儒家哲学提供了一种严密的本体论体系。胡塞尔通过考察意识活动的构成作用更加清楚地说明了存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们的许多不谋而合之处表明东方和西方的思想界在本体论问题上存在着共同的兴趣和洞察力。  相似文献   

16.
布兰达诺的影响在胡塞尔(EdmundHusserl)的现象学里也很显著,不过这种影响究竟是怎样性质和多么重要,却有相当的争执。除掉学生时代在马沙里克和布兰达诺下面工作过,胡塞尔的故乡都是德国,而不是奥地利,所以下面我们就会看到,他经过短短一个时期——虽则是重要的时期——和英国经验主义调情之后,终于回到德国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7.
胡塞尔的著作已经得到详尽的分析和解释。巨大的著作产量(特别在《胡塞尔全集》中所包括的)使得人们试图以牺牲从整体上把握胡塞尔著作的意义为代价,而更加关注一些细节和特定的论题。这个工作绝对是必要的;没有这项工作,对于许多人来说,胡塞尔的作品将是无法进入的。尽管如此,通观把握的方法其优点也是值得考虑的,它也许会带来一些不同于论题化分析进路的重要方式。本文的主旨在于提出关于胡塞尔整个哲学规划、他的抱负,以及其最终的成功和失败中那些清楚的和有争议的观点。认为胡塞尔式的规划是为了教导我们更多关注现代雄心抱负中的问题,而非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无理数的出现瓦解了毕达哥拉斯把算术、几何学与宇宙论锻造在一起,的统一性,推动了柏拉图将数字本身与计数对象分离开来,发现了有形对象在某种程度上的非存在性以及无形对象在某种程度上的存在性,进而提出可感世界与可知世界、意见与真理相互区别的“分离学说”.可以说,无理数直接引发了柏拉图所谓的“灵魂转向”.无独有偶,无理数的出现打碎了数学博士出身的胡塞尔企图从心理主义出发理解计数过程和重建算术学科的理想,迫使胡塞尔承认包括数在内的一般对象相对于具体对象的分离性和在先性特征,从而提出现象学还原理论,而还原其实正是现代版的灵魂转向.  相似文献   

19.
胡塞尔在以下的三个方面对早期海德格尔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首先,为早期海德格尔显示了一种前理论的体验生活世界的可能性;其次,为早期海德格尔前理论地探讨"存在"问题指出了方向;另外,为早期海德格尔显明了一种"流动的存在"和言说它的方式.然而,1927年<存在与时间>的问世,却从根本上表征着海德格尔的思想与胡塞尔的思想已经开始分道扬镳.对于这一颇具震撼力的"哲学事件",西方学界当时的大多数看法是海德格尔完成了一场"最伟大的哲学革命",在我国的"海学研究"领域,很多学者也大致持有同样的观点,故而胡塞尔对海德格尔早期思想的影响变得晦暗不明了.应该重提和重视胡塞尔对海德格尔早期思想的重要影响,以期明晓一种学术思想的"知识谱系"是如何相互关联而又各自保留其"自足性"的.  相似文献   

20.
以先验纯粹自我为起点,主要考察后期胡塞尔含义理论的生成过程.通过分析语言与意识的交互关系,把含义的生成结构推进到内时间意识的结构中,突显出了内时间意识中的当下缺口,从而得出了当下缺口就是含义生成的最终结构的结论.内时间意识的结构故而成为阐释含义生成性的理论支援.由此可见,通过后期胡塞尔的含义理论,胡塞尔的意向性思想、先验自我思想、内时间意识思想、语言与世界的关系等思想,就连贯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所以,胡塞尔的含义生成过程,就是其意识生成过程,亦是其时间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