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明 《东岳论丛》2012,33(6):50-54
莫言作为当代文坛重量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在海外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迄今,已经被翻译成十六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发行,在莫言作品被译介的世界各国和地区,尤其是美国、法国、日本、越南、英国和加拿大等地,自1989年起就出现了很多对其作品的介绍、评论和批评.莫言在海外所受到的关注,比较有代表性地反映了当今世界对当代中国文坛及其重要作家的认知角度和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2.
莫言的创作本质上是一个巨大的悲剧性的寓言。莫言所描述的是一个充满饥饿、疾苦而又无助的"农民世界",这个"农民世界"在某种意义上是20世纪中国社会和历史的缩影。莫言研究应该回到莫言那里去,回到莫言创作的乡土性和农民性,应该走出一条属于莫言的乡土化、中国化的研究思路。莫言研究的乡土化、中国化必须立足于20世纪中国"农民世界",切实关注农民的饥饿与疾苦,切实关注农民的无助与挣扎。莫言的创作是围绕着食物与土地的循环展开的,食物神圣化与乡土崇拜意识构成了莫言创作的生命基调。"红高粱"由食物圣化向植物图腾的转换,标志着莫言走出了自己童年时期的饥饿记忆,由现实的食物神圣走向精神的乡土崇拜。面对土地流失、食物异化和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之间的种种矛盾冲突,莫言的创作揭示了乡土意识的危机与困境。  相似文献   

3.
张伯存 《齐鲁学刊》2006,(4):101-102
莫言的小说创作深受山东高密地区的民间故事、传说、口头文学、说唱戏曲的影响。莫言小说不仅在思想蕴含上体现出民间文学的狂欢化特质,而且在语言、结构、文本叙述层面上也体现出明显的狂欢化特征。在新时期文学中,莫言是当之无愧的民间文化的表现者和代言人。  相似文献   

4.
将莫言的作品翻译成日语,因译法选择的不同,会给读者带来完全不同的印象,在这个再创作中,译者对原著的恰当理解至关重要。和欧洲所谓近代文学相比,莫言的创作展现的是非常异质性的世界,这就是故事性。故事是小说魅力的核心,人物形象确立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构制的故事中,这是中国古典小说和说唱文学的传统。故事展开的高密东北乡,生活着似乎被大中国遗忘的角落里那些不会说话也不能说话的农民,这不是以知性的视线由上向下观察到的农村,而是农村本身,是浸透在作家灵魂里的农村。莫言的全部创作,浮现出的是一部以把历史还给农民的视线描写出的20世纪中国的总貌。这一点,时代经过得越久,就越会获得中外的评价。作品中那些被称作绝对弱者的人物,注入着作者对人的救赎的祈愿;《酒国》里参与吃人的莫言形象,有着鲁迅式自我反省意味。在莫言身上,有着无论善恶一切皆来承受才能够活下去的大地之民的强烈意志。  相似文献   

5.
《东岳论丛》2016,(6):51-56
莫言走上文坛以来,在得到许多人赞赏的同时,也一直不乏争议。应该承认,对莫言作品存在的不足,有不少批评意见是切合实际的,但也有不少看法,存在下列问题:一是用偏颇的美学原理判定莫言小说的审丑性;二是用臆断的方式否定莫言小说的思想性;三是用简单比对的方式否定莫言小说的创造性;四是用非文学语言的标准评判莫言小说的语言。  相似文献   

6.
“种的退化”与莫言早期小说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歌东 《齐鲁学刊》2005,(4):97-100
“种的退化”是莫言早期小说创作中一个原创性的叙事情结,这一情结不仅构成了莫言早期小说创作的生命意识,而且也在整体上奠定了莫言小说创作的生命基调。以“种的退化”为基点,莫言早期小说对民间社会中原始生命力的萎缩和异化表现出某种忧患意识。莫言早期小说中的审父意识和儿童本位观念是对五四新文学启蒙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莫言作品在当代中国文学领域是争议最大的,这种争议最集中地体现于他的长篇小说《丰乳肥臀》之后的一系列创作.赞赏他的评论家认为他的创作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进入到一个新境界;而不喜欢这种变化的评论家则认为莫言此后的创作是胡闹.其实,莫言的创作探索跌宕起伏,有成功,也有失败,需要具体作品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雷登辉 《江汉论坛》2023,(12):77-83
在以往研究中,域外视域(如福克纳与马尔克斯作品)和民间资源(农村生活与志怪传统)等因素对莫言小说的影响都得到重视和强调,然而艺术家创作状态有其微妙之处,仅仅依靠对作家的时代背景、阅读资源和生活经验的探讨,未必能解开莫言小说创作的独特奥秘。感官化与肉身性,是莫言小说在1985年前后表现出的个性化特征。本文以身体书写为视角对莫言小说初创期(1981—1984年)与1985年前后进行对比研究,探讨身体书写在莫言小说创作发生学中的表现、地位与影响。在对身体感觉的多重书写中,莫言突破了传统现实主义再现论思维方式对其的影响,实现了个人创作的“身体转向”。经由身体书写视角,我们可以对莫言小说生成的动态过程、内在动力和影响因素进行更加细致深入的透视。  相似文献   

9.
焦会生 《殷都学刊》2008,29(4):102-105
莫言小说的民间立场主要表现在抒写民间生活内容、表达民间思想倾向、运用民间语言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其与民间的血肉联系;莫言小说之所以具有民间立场,归根到底是由莫言的生活经历和艺术观念所决定的;莫言小说的民间立场对于消解“启蒙”心态和“先锋文学”那种远离百姓的弊端,对于建设和发展底层文学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军事文学最大的审美魅力永远在于它动人魂魄的庄严感、神圣感、使命感和崇高感 ,英雄主义、爱国主义、乐观主义是它永恒的灵魂和主旋律。莫言的军事小说充满了不可思议的实验性的“非英雄化”阐释 ,是在竭力消解崇高。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4,(6):109-113
作为中美文学史上具有突出成就的两位作家,莫言和福克纳尽管有着不同的时空背景,但都以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抒写着故土神话,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中美文学不同时代的旗手。他们的小说创作在展现故乡色彩斑斓历史画卷的同时,传递着浓浓的故土情结,透射出对故乡的大爱与大恨。这种浓烈的故土抒写情结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既有地域文化积淀的磨砺,也有文坛前辈的点拨,但归根结底是二人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艺术反映。  相似文献   

12.
莫言小说中痛感情绪的净化,这种人物处于悲剧境地中痛苦的生命挣扎在更深的意义上所体现的是社会转型时期主体人格生长的艰难历程。它在人物与过去的连结中揭示出人物沉重的历史负累,对这种历史负累的感受与意识既是人物对自身悲剧命运的体验,也意味着人物的生命意识的逐步觉醒。  相似文献   

13.
莫言的文学成就在于:莫言的创作生动展现了中国乡村的历史变迁,创作呈现出对于外国文学的借鉴,呈现出对于民间艺术的传承.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奠定了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的声誉与影响;拓展了中国作家走向世界的自信和勇气;促进了中国当代文学进一步发展和繁荣.莫言的获奖也存在着某些隐忧:对于莫言未来创作的隐忧,对于中国当代作家创作的隐忧以及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隐忧.  相似文献   

14.
依凭对“高密东北乡”的独特叙事,莫言已成为国际文坛重要作家.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在内,莫言已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10次以上.各类文学奖的颁奖词虽高度凝炼,但也准确地概括了一些作品的重要特征或一位作家的创作成就.文章以莫言小说的部分颁奖词为据,分析他的小说在域外的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15.
王恒升 《东岳论丛》2007,28(1):117-120
相对于莫言后期的新潮小说,他的早期小说是文学研究的一个盲点。莫言的早期小说主要表现人情美和人性美,带有当时文学观念的严重烙印。  相似文献   

16.
宁明 《东岳论丛》2020,(8):184-190
莫言的小说充满了辛辣与讽刺,他对残酷、暴力和荒诞现实超乎冷静的书写,使他的许多作品呈现出一种黑色幽默风格。借助喜剧性嘲讽,莫言小说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苦难与残酷,也解构了英雄人物乃至文本意义。但是,这种解构实则更加凸显了事件的荒诞和人生的无奈,增加了小说的悲剧意蕴,将小说构建成含义丰富的人生寓言。但是,不同于西方黑色幽默作品中玩世不恭的人生态度和彻底的虚无主义,莫言主要利用了黑色幽默的反讽性,融合中、西文学艺术技巧,丰富小说的审美层次,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东方式黑色幽默"叙事文体。  相似文献   

17.
莫言作品中“高密东北乡”当地的民间信仰是成就其独特风格的重要元素,如其笔下的故乡源于现实又超越了现实一样,作品中对自然神的崇拜、对魂灵的信仰和对祖先神、生育神等的敬奉,并非只是在描摹现实,而主要是为了以物喻人,找到心灵的依托,实现困境中的救赎,并且借鬼魂之口表达现实中人物的心声.对民间信仰的化用,不仅让莫言的作品更好地反映现实生活,而且能够触及事物的本真、针砭时弊,深化了作品的内涵并提升了其社会讽喻价值.  相似文献   

18.
郭群  姚新勇 《殷都学刊》2008,29(1):96-100
作为当代著名的乡土作家,莫言的乡土文学作品中充满着对苦难和悲剧执着呈现。他不回避也不遮蔽乡土世界存在的一切苦难和悲剧性的生存状态,而是赤裸裸地执著于展示被侮辱者和被损害者的各式困苦和悲凉,他以他的真诚和良知展示了一个相对真实的乡土世界。苦难和悲剧是莫言乡土小说始终不变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好作家都有他的天籁之声,莫言叙事的天籁之声既来自他大彻大悟的心灵自由,更来自他在不断的艺术探索中获得的自由表达。他对母亲、童年、大自然的极端看重,由此糅合各种民间艺术因素,无拘无束地释放着自己孕成于故乡的感觉、体验、想象,使其叙事一直保持天籁之声。他在"敬意"中告别而产生的罕见的创作后续力伴随着莫言不断得以舒展的自由心灵,让其天籁之声越加丰富。莫言新世纪10年的创作由此预示出中国小说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从而成为中国当代文坛重量级的作家之一。其作品洋溢着浓郁的生命情结和强烈的生命气息,从其成名作《透明的胡萝卜》开始,到《丰乳肥臀》以及近年来发表的一系列作品,生命意识一直是其表现的重要主题,莫言对生命意识、生命强力的极度张扬与推崇还包含有复杂而又丰富的文化意蕴。从哲学层面看,莫言对生命强力的推崇与张扬是为了唤回人的感性生命,以使人的生命更加趋于完善;从现实层面上来看,则是“唤回和弥补现实中逐渐衰竭的生命力”,以促进人种的改良;另外莫言对生命强力的推崇与张扬还包含有文化批判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