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美主体作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它的生成是一个历史的、现实的过程。在美学史上不乏美学家对审美主体作出理论上的诠释和规定,但直到康德为止,其理论内涵才被真正确立下来。本文试通过对康德美学的四个契机进行具体分析,从中得出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所必须恪守的原则,即非功利性、无概念的普遍性、无目的的合目的性、非概念的必然性,这些原则为审美主体的确立以及审美主体的自律具有理论上的奠基意义和实践上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伯海 《社会科学》2003,(7):101-107
在审美活动中 ,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共同植根于人的生命体验 ,并生成于生命体验的自我超越 ,前者作为超越性生命体验的主体化建构和后者作为超越性生命体验的对象化显现 ,虽有分化 ,而仍属“一体两用”。正是这种生命对生命的关系 ,决定了它们在审美过程中的相互感通与往复交流 ,且最终在审美感悟的境界里达成复归一体的生命汇流。这也是审美主客体关系区别于一般的主客二分 ,更宜于用“天人合一”作归结的缘由。  相似文献   

3.
审美主体论在 2 0世纪以来逐步走向终结。中国当代美学应当从审美非主体的理路着手 ,以知识论的态度切入美学研究。本文阐述了审美非主体论包括的实质性内容 :⒈代码信息作为审美对象 ;⒉阐释是另一种审美生成 ;⒊审美创造的途径化实现。  相似文献   

4.
杜夫海纳的审美经验现象学蕴含着丰富的主体间性思想,体现了当代西方哲学领域的主体间性转向对美学研究的深刻影响.这一思想是以杜夫海纳建基于审美经验领域的审美知觉意向性为基础和导引,在对审美对象与审美知觉相互关系的深入探讨中,通过由浅入深的多重维度,由特征形态演化为思想范式的.可以说,审美经验现象学的理论大厦正是在这种主体间性整体构思中被精心构筑的.国内美学界对杜夫海纳美学的研究虽已较为广泛而深入,却罕见对这一主体间性思想的自觉揭示.事实上,主体间性思想是理解杜夫海纳美学的一把钥匙,通过探讨"审美对象与审美知觉的互为存在"、"对象‘准主体'与欣赏主体的相遇交往"及"创作主体与欣赏主体的交流对话及其复数化"三个层层深入的逻辑维度,具体揭示这一思想及其演化发展的过程,可以弥补相关研究之不足.#  相似文献   

5.
<正> 文学艺术是审美主客体具体关系的存在方式,是双重主客体的不同组合.人们一般把偏于客观摹拟的艺术称为再现艺术,把偏于主体情志的艺术称为表现艺术.这种对艺术的分类实际上是不够科学的,因为这种分类只揭示出审美主客体的量的关系,缺乏对审美主客体内在本质关系的揭示.文学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具体关系的存在方式,艺术的分类原则深蕴于审美主客体双向交叉的矛盾关系中.这种矛盾关系具体展观为客观的主体性和主观的客体性  相似文献   

6.
韩晗 《兰州学刊》2012,(2):112-119
本研究论题结合对一系列当代蒙古族小说名篇的分析与总结,从审美主体、审美对象与审美追求三点出发,认为当代蒙古族小说的审美主体有着豪迈、朴实与辽阔的特质,审美对象则是以草原风景、战争与民族现代性这三重民族性元素为主,而"民谣风格与史诗叙事的结合"与"历史思考与现实批判的交错"则构成了当下蒙古族小说的审美追求。藉此,并进一步得出结论:当代蒙古族小说在审美特色上呈现出长于抒情,自然清丽,正义果敢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编辑既具有割断各种信息进入传播渠道的控制作用,又具有承前启后的纵横导向作用。这就决定了编辑主体既是信息的中介者,又是出版物的创造者的双重身份。编辑作为能动的富于创作性的主体,只有将其审美理想与审美原则投射到编辑对象上,进行再创造性的劳动,才能实现编辑主体的审美目的与编辑对象的审美规律的结合。编辑主体审美目的的实现在于对审美对象的敏感性与选择性的操作上。因此对编辑对象的组合优化过程,就是对原文化信息的审美超越过程,并重构高出原信息的具有创造意义的新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8.
刘寒刚 《学术界》2001,(4):205-210
辩证法理论在今天面临着它作为一门理论科学所赖以存在的独立性和合理性问题的挑战.本文在考察辩证法史的基础上,认为辩证法所要探讨的"矛盾"问题应当是有其特定的所指,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应当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思维和存在、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三个方面的关系问题是主客体关系问题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问题正日益成为辩证法所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共产主义实践的方向就是要辨证地解决上述三大矛盾.  相似文献   

9.
程金海 《阴山学刊》2005,18(3):10-14
胡塞尔对西方现代美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意向性理论与审美对象的存在形态;形式价值论与审美价值论;主体间性理论与审美主客体关系;生活世界理论与艺术的审美功能。考察胡塞尔对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解释学美学的影响,可以见出胡塞尔对当代西方美学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王伟 《兰州学刊》2012,(8):36-41
在现代性的时代语境中,接受美学透视人类交往的存在方式,对审美交往作出本体论的规定,最终揭橥"交往作为解释的世界"的主体间性之维。胡塞尔之知识论意义上的主体间性,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的存在论解释学意义上的主体间性,哈贝马斯等人的社会学主体间性理论是接受美学交往理念的始基。接受美学所开创的主体间性审美交往论,既有柏拉图辩证法思想的新发展,也受到马丁.布伯的主体间性对话关系本体论的深刻影响,是在超越自然主义与信念主义之基础上,对现代性情境所作出的解释学向度上的审美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