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苏轼以陶渊明、韦应物、柳宗元三者比较的方式对韦柳诗歌简古淡远的共性风格进行揭示,严羽则用"韦柳体"之名将其确认为一个诗歌体派.在接受学意义上,"韦柳体"的提出,一是缘于宋人对陶渊明诗歌和人格的推崇,韦、柳皆因有陶诗意趣而被并论;二是因为韦、柳在五言古诗上的创作成就.苏轼在陶、韦、柳三者高下的比较中,认为柳胜韦,此一论断在明清时期引起了普遍的质疑.清代王士祯将矛头直接指向苏轼,明确提出韦在柳之上,为韦柳高下的问题翻案,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这种争议,除了要深切了解论者的立场和用意,深入作品、具体辨析韦柳风貌及艺术渊源、淡化和规避无谓的高下之争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韦应物作诗博采众长,尤其得陶诗精髓。他成功创立了"韦苏州体",同时又能较好地处理关心国事与寄情山水、心归佛禅之间的关系。因此,其诗歌传到朝鲜半岛后,受到文人和政府的普遍欢迎。朝鲜诗人赞赏韦应物的吏隐之道和高洁品格,认可韦诗"淡""清""近禅"的风格,并以选录、摘句、注释、比较等方式积极评价韦诗。很多诗人还以效仿、次韵、和诗、集句、引用、化用等方式学习韦诗。虽然朝鲜诗人对韦诗偶有误记,但他们对韦应物的接受乃是韦应物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是中朝两国诗歌交流史上的重要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3.
中唐著名诗人韦应物,其诗闲淡简远,效法前人陶潜,有“陶、韦”并称之说。本文通过韦应物中晚年在江淮等地所作的诗,讨论“陶、韦”诗思想内容的异同,并对陶、韦文道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论柳宗元谪居心理空间与诗境构造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从谪居心态方面探讨柳宗元诗歌的诗境构造方式。主要对柳宗元谪居后与释门的交游方面进行深入考察,探索了其山水诗的思想根源,同时通过与韦应物等诗人作品的比较,阐述其诗歌风格的独异性,从而较为准确与深刻地把握住柳宗元诗歌的思想意蕴和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5.
唐代诗人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的诗皆展现了冲淡之风。然而由于作者所处的历史时期、个人思想、经历的不同,其诗风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特点。本文试通过他们的代表作来赏析各自"冲淡"美,并做出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6.
接受理论充分肯定了读者在文学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开辟了文学研究的新领域。柳宗元是一个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文学家,其作品接受史的内容丰富多彩。对柳宗元的接受史进行研究,是一门有着丰厚内涵的课题。在走向柳宗元接受史研究的进程中,须掌握相关的理论,洞悉研究的现状,做好研究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柳宗元贬谪柳州时期,创作重心由五古转向近体(七律、七绝为主),刘柳唱和是柳宗元诗体转向的重要原因;柳宗元七言近体创作从严守格律法则到自由创作,内容从大量用典到描写即目所见,感情基调从悲苦愁怨到轻松戏谑,都受到刘柳唱和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维、韦应物的山水诗皆以"淡而有味"著称,但王维诗味长而格老,韦应物诗气清而韵高;在意境上,王维诗有画意,恬静而温润,韦应物诗有氛围,冷静而凄清;王诗的物象明朗而富生机,韦诗的物象幽冷而萧疏;在句式经营与题材选择上,王、韦之间也有完整与分散、丰富与单一之别.这些都与他们归隐的动因与入禅的深浅有关.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关于韦应物研究的文章,约有三十篇左右(截止一九八六年三月)。涉及到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关于韦应物生平的考订;(二)关于韦应物作品的考订;(三)对韦应物诗歌的评价。下面分别加以述评。一、关于韦应物生平的考订韦应物是中唐前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历代诗论家往往拿他与陶渊明、王维、柳宗元相提并论,南北宋之际的韩子苍,甚至认为:“其诗清深妙丽,虽唐诗人之盛,亦少其比”(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五引)。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诗人,两唐书却没有为他立传,所以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后人知之甚少。直到北宋仁宗年间,王钦臣校定韦应物的  相似文献   

10.
韦应物出任洛阳丞当在宝应二年六月前的春夏之间;韦应物罢洛阳丞后返长安之年当在大历六年冬季;韦应物于大历七年秋曾客游梁州;韦晚年刺苏时的政治态度和人生观是未可厚非的.“仁政爱民”应是终其一生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11.
韦应物是中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作家,他的诗作在当时影响很大,评价也很高,但其作品在流传中羼入他人的诗作,重出误收的多达20余首,清《全唐诗》的编者在编纂过程中并未一一进行细致甄别就录入韦集中,这就给韦应物的研究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对韦应物重出误收诗篇进行详细考辨,论其归属,就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朱凤森是清嘉庆、道光年间广西一位较重要的诗人。其诗歌创作深受清代一些著名诗人、诗派辨体观点的影响,五古、拟古及乐府取法以苏李诗、《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汉魏古诗,以温和涵蕴为特色;七古主要学李白,以气势见长;五律学习杜甫,有些诗在格调上则倾向于陶渊明、韦应物一派;七律宗杜甫,学其沉郁顿挫的一面。  相似文献   

13.
李白的五言古诗研究相对于李白的其它问题学界关注度明显不足。辨析论证李白五言古诗之类别数量、李白五古为唐五古之正宗、李杜五古之异同三个方面问题,可为李白五古研究提供诸多理据、开拓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14.
李白五古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的五言古诗研究相对于李白的其它问题学界关注度明显不足.辨析论证李白五言古诗之类别数量、李白五古为唐五古之正宗、李杜五古之异同三个方面问题,可为李白五古研究提供诸多理据、开拓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15.
唐代诗人韦应物,存诗五百六十首,合为十卷,宋王钦臣校订为《韦苏州集》。历代诗评家对韦应物均目之为闲淡高雅,只是宗谢(灵运)摹陶(潜)的山水田园诗人,不过是王(维)孟(浩然)的余绪。其实,这种看法是不无偏颇的。韦应物其人其诗,应当给予怎样的评价呢?  相似文献   

16.
<正> 一、说“韦苏州之疏淡” 前人论韦应物,好称“韦苏州之疏淡(或闲淡)”。疏淡,似乎偏于谈形式,其实也兼及内容。也就是说,他们认为韦诗的特色,在于以疏淡的笔致来表现自己疏淡的个性。什么是疏淡的个性呢?大抵是指与世无争、随遇而安、淡泊名利、宠辱不惊之类。这里需要补充一句:笔致虽然疏淡,表现却十分有力,表现出来的个性是十分鲜明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姚莹<论诗绝句六十首>中对钱起、郎士元、韦应物、柳宗元等诗人作品评价的三首绝句作了一些解说,从而帮助初学者对姚氏论诗绝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唐朝之前周公和孔子在儒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但在柳宗元看来孔子的地位高于周公。其中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受唐代当时的学术思潮的影响;二是与武则天时期柳宗元家族所受到的迫害有关系;三是跟柳宗元学习陆质先生"新春秋"的经学思想有直接的关系。由第三方面的原因可以看出,抑周尊孔实质是庶族地主阶层在中唐时期已经崛起并进一步要求获得发言权的诉求。  相似文献   

19.
虞集在诗歌创作上,主张宗唐学杜,以李白、杜甫为正宗,也特别欣赏陶渊明、王维、韦应物和柳宗元等人。其送别诗在语言上深得杜甫诗风,并在充分消化吸收前人诗作的基础上,多能适景融情,舒适而淡泊,稳健雅致,别情之真,发乎自然。如五律《送鲁子廉使汉中》:封上颂台礼,轻车入汉中。  相似文献   

20.
苏轼对"平淡"风格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他对陶渊明诗歌"枯淡"美的批评上。"枯淡"风格的形成是一个"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过程,体现在陶渊明的诗歌中就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美学效果。从"枯淡"风格出发,苏轼发现了柳宗元、韦应物诗风与陶渊明"同源",并作出了"柳在韦上"的判断。苏轼还创作了大量的"和陶诗",这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