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传媒素养及传媒素养教育正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传媒素养中的传者素养即传媒公民素养决定了媒介的公正性和美誉度,传媒公民如何提高自身素养,更好地认识、利用和参与大众传媒,通过大众传媒进行信息传递、舆论导向,值得从业人员思考。1.传媒公民素养的概念及其现状"媒介素养"这一概念最初在20世纪30年代由英国学者提出的。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价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映能力。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党员素养教育提供了新平台,提升了实效性,促进了大学生党员的自我素养优化;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党员素养教育的难度,特别是弱化了大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基于此,高校党建工作应以提升大学生素养为工作理念,以全面建立网络育人体系为工作手段,全面提升大学生党员素养.  相似文献   

3.
创业环境研究框架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创业环境研究是创业领域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以资源依附理论和经济学供需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创业环境研究理论框架,所构建的研究框架以创业资源需求与供给为基本关系,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即创业企业战略目标决定创业资源需求;比较现有资源与资源需求之间的差距,从环境中寻找弥补资源缺口的途径;环境主体与环境要素之间的映射关系;创业企业应主动去适应环境。  相似文献   

4.
《东岳论丛》2018,(4):184-190
随着各种媒体深度嵌入现代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公民媒介素养教育迫在眉睫。基于媒介素养教育发端并成熟于西方,本文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通过梳理概括西方媒介素养教育发展历程中的四种范式,提炼媒介素养教育的三种基本内涵,以期探寻适合中国国情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5.
文章探讨了教育素养、国民教育素养及民族团结教育素养的内涵,提出以公民教育素养为目标的民族团结教育模式系列改革策略:民族团结教育过程社会化、教育主体多元化、教育形式隐性化、教育对象针对化、民族团结教育资源丰富化和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参与化与操作化等内涵。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早期媒介素养教育的发端,目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为推前时间而混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二是只注重媒介素养教育思想而忽视其实践。基于有关史料可以确定,在我国,作为一种通识教育的媒介素养教育,其教育思想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媒介素养教育实践肇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  相似文献   

7.
绿色发展理念历经“浅绿色”到“深绿色”的历史变迁,于2002年在我国正式付诸实际行动。传统发展方式创造了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同时给人的生存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在工业革命之后的几百年间,人类过分张扬主体性而忽视自然的权利、片面强调发展速度而忽视环境保护、过度消耗资源而忽视其有限性,给绿色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而国外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以及国内的环境保护的艰难历程都表明,对公民实行环境教育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需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入手对公民实行环境教育,助推中国绿色发展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公民教育是面对全体大学生的教育,既关联社会整体文明程度问题,也包含大学生个体素养问题。本文仅从提升大学生个体素养入手,主要阐述了把握自我健康状况,关注身心健康成长;关注国家社会发展,自觉参与公共活动;关注全球生态文明,树立和谐发展理念;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树立终身教育理念这四个方面的内容,试图探索新时期培养大学生个体公民意识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两型社会”建设与公民环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加强公民环境教育既有助于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和现代化,又可以推进"两型社会"的建设和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跨越。以政府、传播媒体、学校、非政府组织、企业和家庭等为主体的教育实施者,应该从环境科学、环境法规和环境道德等方面着重对政府官员、企业高层管理者、学生和普通公民进行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际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学前教育质量,我国也加大了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教育大计,重在教师,要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就必须保证"准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因此,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培育时既要重视其专业素养,也要重视其人文素养。然而,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存在着学校培养目标不合理、课程设置重知识理论轻人文素养、专业教师没有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下对策: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转变教学观念和培养模式、科学设置课程体系、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人文素养以及把人文素养的培育融入到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  相似文献   

11.
公民环境道德培养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是应对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的迫切要求,是现代公民素质培养的内在需要,也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时代选择。在新形势下,根据绿色发展理念的要求和引领,结合公民环境道德的特点,可以从协同教育、主体能动、实践参与、舆论导向等方面构建有效的公民环境道德培养机制,引导公民树立科学的生态观念,培养公民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助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2.
陈冬 《兰州学刊》2006,(9):189-190
环境公民诉讼是美国环境法律的一项基本制度,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环境法律的实施。其目的是通过私人实施法律机制以促进环境法律的有效实施。其主要内容包括原告、被告、可诉范围、管辖法院和提起限制等。原告起诉资格是环境公民诉讼的核心问题,在司法实践中,经历了不同的演化阶段,最高法院的态度始终是摇摆不定的。20世纪70-80年代的起诉资格规相对宽松,一般而言,原告无须证明被控违法行为与自身利益的特定损害之间有必然的联系。90年代的起诉资格规则非常严格,要求原告必须证明被告的行为直接影响了自己明确的、真实的和具体的个人利益。进入21世纪,相对严格的起诉资格规则有所松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正在稳步提高,人们对于教育工作的重视力度正逐年增加,都希望能够改变下一代的受教育程度,增加受教育的力度.家长和教师都在鼓励引导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爱读书,养成爱阅读的良好习惯,增强自身能力素质.说起读书不得不到图书馆,图书馆作为社会中藏书最多、书籍最全,也最有权威的单位,...  相似文献   

14.
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对国内外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ture)研究及相关教育活动发展的回顾,探讨了在当代信息环境下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对中国的现实意义。结合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及我国相关教育发展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加强信息素养理论研究,加强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和实证分析的研究,提升我国信息素养教育水平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媒介已经成为大众获取信息、获得新知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缺乏必要的媒介素养教育,容易在情感、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带来负面影响。如何教育学生理性地认识媒体并有效地利用媒体服务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应当成为青年教育的重要课题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大连市高校大学生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有效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前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迫切要求对现有的环境监管和环境保护模式进行改革,探索更有效的自下而上的环境管理模式,促进公众的环境参与。现阶段,中国公众的环境组织响应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现实存在的环境问题,也就是污染驱动下的被动环境参与;二是部分环境组织的响应者对国家机构信心的缺失和其较强的政治行动倾向体现出,环境维权是当前中国环境参与的主要动机之一。  相似文献   

17.
媒介化社会的到来对普通民众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江苏省徐州市居民媒介素养展开实证调查,认为应该针对性地综合利用各种渠道提升我国城市居民的媒介素养,推动市民公民素质的提高和小康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眼于高职生法律素养教育新形势的变化——网络时代的到来,主要阐述了网络时代高职生法律素养内涵的动态发展及法律素养教育源头的变迁,并进一步剖析高职生法律素养与媒介素养的共生关系,以探求高职生法律素养培养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本文从新时期课程改革对中学化学教师的要求出发,探讨了中学化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途径,旨在提升中学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20.
蔡苇  符春林 《学术探索》2012,(9):183-185
本科生科研素养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这对于具备工艺性、实践性和研发性特点的材料专业尤为重要。本文重点阐述了本科生科研素养的内涵和培养的基础思路,提出了适用于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的"基于项目的材料专业应用型本科生科研素养培养模式",并对该模式在重庆科技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