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8 毫秒
1.
<正> 提高中学生的历史知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中学历史教学并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重视,教学质量存在不少问题.如何促进历史研究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一个学术课题被提出来.最近,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与广州市和佛山市的部分教师就历史研究与历史教学问题举行了座谈.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难生、历史研究所所长方志钦、孙中山研究所筹备组负责人黄彦等在会上作了发言.与会教师在发言中认为:历史教学与历史研究不是可分割的整体,是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没有普及就不会有提高,而提高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普及;历史研究部门应尽快把研究成果推广到历史教学中去.目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教材的更新问题.现用教  相似文献   

2.
邱海松 《理论界》2005,(12):242-243
培养中学历史教师是高等师范院校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进行,高等师范院校的历史教学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本文试就高等师范院校历史教学存在的误区与对策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3.
解国良 《兰州学刊》2009,(6):158-161
自从中学历史新课标实行以来,中学历史教学针对社会现实提出了许多问题,但忽略了学生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培养,造成学生主体意识淡薄。中学的历史教学改革给大学的历史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引发了史观的革命。历史不再是史实的叙述,更是诠释学的变革。它涉及学生、教师和教材,核心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为此,学生必须从倾听者变成参与者,教师必须从灌输者变成引导者,教材必须从定论转向文本。  相似文献   

4.
《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制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明确提出:要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培育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处理教材内容的若干原则"中又强调:"历史教学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以上要求和原则说明,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指导历史教学。笔者于此,谈谈历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在各地开展,历史学科走在这次改革的前沿。本文就是通过对基础教育改革的概述,来谈谈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高师历史专业教学应如何进行相应的变化,对高师历史专业有何启示。本文分为二个方面进行论述:一.现行高师历史教师教育的问题。二.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对高师课改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要使其主导作用发挥出最好的效果,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周密的思考和精心设计。教学设计就是教师用系统方法把各种能够利用的教学资源有机地组织起来,对教学内容各个部分和教学活动各个环节做出整体的谋划。实际上,教学设计也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对教什么、怎样教进行的系统研究和设计。中学历史教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了解古今中外历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新疆乌昌地区中学历史教师为个案,分析了中学历史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从历史学科角度对教师职业倦怠这一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试图建设性地回答这一世界性难题。  相似文献   

8.
中学历史教学改革 ,只有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才能适应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总趋势。历史教学应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认真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 ,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 ,提高学生的历史素质 ,促使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历史教学怎样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这是每个历史教师在深化历史教学改革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结合教学 ,于此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要具体、生动形象讲述基本史实  学习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 ,而具体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 ,可以使感性认识取得更好的效果。如讲“郑成功收复台…  相似文献   

9.
师范专业认证要求高校重视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佳木斯大学历史学师范教育专业积极对照此要求,不断调整与完善培养方案,建立符合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要求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提高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使其在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及职业发展潜力和竞争力方面符合职业发展预期,培养符合国家、地区中学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的中学历史教师。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论述中学历史教学应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1.
采用均值比较、方差分析等方法对797名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现状的调研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水平较高;在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各个维度上,职业价值观得分最高而角色价值观最低,教师职业认同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学校类别差异。指出在注重教师职业的外在工具价值以外,还应关注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教师个体的生存状态;在教师培训的过程中,注重提高教师职业认同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高师声乐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中等学校音乐教师。当前声乐人才培养中存在诸多问题:声乐演唱的单一化已不适应市场的需求,声乐课程设置的教条化与开放化之间的矛盾,师生比例不协调与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不平衡。针对于这些问题,教学需要改革:需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声乐人才培养模式,着重培养实用型、复合型声乐人才,加强声乐理论教学、整合教学课程体系,突出声乐人才培养的师范性,声乐人才培养中对声乐教师有综合素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新形势下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呈现出知识结构亟待更新、教学模式单一、忽视现代网络技术、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可以通过政府加大经费支持力度、高校组织教学观摩展评、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和交流加强集体备课的措施,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身心健康及专业发展,改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教育幸福感是教师对自身的教育生活质量的多维度和多层次的综合体验。通过对陕西省1000名教师的调查发现,不同学段教师的教育幸福感存在差异,其中与高校教师、初中教师和小学教师相比,高中教师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教育幸福感偏低。要提升教师的教育幸福感,需要从外在的客观教育环境的改善和教师内在的主观思想观念和自身修养两个层面努力。  相似文献   

15.
自主学习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与国际教育的接轨,关注的焦点是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移动技术的进步和移动设备的丰富,给当前英语教学和学习者开展自主学习创造了更好的物质条件.但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忽视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尤其是教师因素和学生因素.同时,从教师到学校都要有效利用移动学习环境,树立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构建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教师还要加快角色的转变,学校的大力支持与保障更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6.
教师参与现代大学治理是高校教师的法定权利,这一法定权利的享有与行使是关涉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成败的重大问题。问题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教师参与"的内涵与外延上都存在原则性纷争。"教授治校论"者认为高校教师在学校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管理权的范围应该涉及全校事务;"教授治学论"者则主张将高校教师的管理权仅局限于学术领域,其他事务不予干涉。笔者以为,当前我国大学内部管理中最严重的问题表现为权力配置失衡,学术权力缺乏实质性的话语权,改革的关键在于重塑现代大学理念,确立教师在学校管理与决策中的权威地位,构建以学术权力为主导的治理结构,实行学术自由、民主管理、教授治校。这应是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应持有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论党校教师的柔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校教师是党校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承担者和主导力量,但是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传统刚性管理模式忽视了党校教师特殊的性格特征和劳动特点,制约了他们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新的管理方式,对党校教师实施柔性管理,不但有利于教师个人价值的实现,而且有利于党校管理水平的提升。这就要求党校管理者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要做到以师为本,服务为上;刚柔相济,以柔为主;尊重差异,有效激励;共同决策,民主管理。  相似文献   

18.
《温家宝谈教育》体现和反映了温家宝的教师教育思想。温家宝教师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涉及教师与教育的关系、教师职业要求、师范教育、教学和教育改革、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高校教师主要岗位职责等多方面的内容。温家宝教师教育思想特征鲜明、观点精辟,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文化里,儒家社会是一个“关系导向型”社会。教育领导通常以不同的交易法则和“关系”与不同的人交往。学校领导在处理事务时,按照亲疏差序原理遵循着儒家的内部伦理。如果公事公办,就违背了“爱有等差”规则,就会遭到指责,久而久之会被迫离开这个关系网。亲疏差序原理是一种有悖于社会公德的文化传统,我们要树立平等之爱。  相似文献   

20.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心理学学科,聚焦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境,探究其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现象与规律,已形成德育心理学、美育心理学等分支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课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这门课程的"学"与"教"日渐受到重视。回顾十年来大中小学心理健康课"学"与"教"的研究文献,可以看到:"学"与"教"的研究重心偏离,侧重于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和教学方法有效性;没有根据心理素质特点而开展教学和学习规律的研究;忽视对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教学胜任能力的探讨。鉴于此,提出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旨在探究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情境中学生与教师的心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为此,初步讨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的内涵、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学科体系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区别、联系等方面的基本问题,希冀能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建设,突显课堂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